分节阅读 279(2/2)
是的,在这里的,每一个都是伤残人士,即便他们有身份,他们有地位,可依旧该表不了太多。
现在也算是瞧清楚了,能来这里的,大家也都是难兄难弟,而能待在后勤处训练营的,每一个之前在战场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所以,王举这一番话过后,宿舍里倒是出现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气氛。
“哎,你们谁知道把咱们叫来这里干啥来的我手里可是刚接了一批新兵,这才训练了半年不到,任务紧着呢。”有人愁眉苦脸的问着。
他们虽然负责新兵训练,但新兵训练也不是练完兵就走人的,他们也有功绩的,而这个功绩,就是他们升官的基本条件。
虽然大头他们拿不到,但功劳终归是有的,而功劳也分为三种,一种是自己带出来的兵在战场上杀敌多,第二种是自身伤亡小,第三种则是立下大功。
这样他们都连带着会得到一些奖赏,当奖赏累积到一定程度,升官什么的自然也就来了。
好处是有,麻烦也不是没有,如果自己手下出现了逃兵,或者战斗力战斗素质明显不行之类的,那自己这边至少也是要担负五成的责任。
所以,尽管按照现在的制度,他们这些新兵营只负责训练新兵入伍的第一年,自第二年开始,新兵就会被移交给正式的军队,后面的也由他们去带,但在自己的前途面前,没人敢有任何的大意,因为那纯粹是在找死。
“没瞅见大门口上写着呢嘛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陛下这是让咱们读书来的,而且刚才那兵不也说了,让咱们赶紧认字,不然在这里会生不如死的”
认字
听到这两个字,不少人都只觉得脑中瞬间一片空白,晕晕乎乎的。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别说是他们这些人了,放眼大唐,就是高层将军,都还有不识字的呢,有些即便是认识字,也仅仅只局限于看到了知道那个字代表啥,让他自己去写一封信还不如让他拿刀去外面砍一个人呢。
别说是高层将军,就他们这些人,有什么资料之类的,也都是交给军中的录事去负责的。
别等以后,现在他们就觉得有些生不如死了
正文第四零八章:卿不许再拒绝
你永远不会体会到,学习了两天之后的成果,竟然在吃了一顿饭之后就全部忘掉到底有多么的绝望。
认字,对于这些大老粗们来说,绝对比直接要了他们的命还要难受。
没有什么技巧,也不要拿后世小学生认字的速度来比较,简体字跟繁体字有的比吗
半个月过去了,没有想象中新兵营那种半夜里被吼起来的情况发生,白天认字,晚上睡觉,日子过的很安详,除了这些事情以外,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做。
半个月,平均识字不到二十个,这种进度,呵呵
二十天后,沉寂的军校,终于迎来了全新的面孔。
不过嘛
分配到黄建他们这个宿舍的,级别最低的是队正,最高的则是游骑将军,比游击将军还要高了两个级别。
而这些人,全部是刚从前线调回来的,准确的说,全部都是在前线立下了战功的军官。
这下子算是彻底炸了锅,虽然两方都保持着纪律,但是对于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很多人却是搞不清楚。
搞不清楚归搞不清楚,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明白到这里的意义是什么。
长安城中,正是春风得意之际的李元吉,却是遇到了巨大的麻烦。
军校,军官的摇篮,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是否能够保持长久强盛的基本,甚至可以说,军校的教学成果,一定程度上将会决定皇室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
无论是对于国家而言,还是对于皇室本身而言,李元吉对于这所军校的期望值还是特别高的。
虽然现在军校草创,第一届学员甚至享受不到正规的教育,但这都不要紧,在李元吉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后世已经给自己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军官也是可以回炉重练的,当然,李元吉也有意借助着这次的军校,将军制进行彻彻底底的改制。
或者说,现在的各种校尉,各种将军什么的,李元吉对此很是头疼,甚至很多时候都还会搞混,李元吉打算学着后世,将其改造成军衔制。
而在此之前,军衔制也并非没有什么经验,比如说最基层的士兵,现在采取的就是军衔制,只不过他们肩上没有简章,但他们的称呼却是二等兵,一等兵之类的。
军校,不只是学习军事知识的地方,同时还是进行洗脑的地方,一个人从基层晋升到高级将领,少说也要经过四五次以上的军校进修才可以。
而且,军校的另一个好处在于,他可以向更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而在此之前,这些人是别想接触到这些东西的,就连高级将领,不是自家的东西,自己也根本很难接触。
殊不见历史上的侯君集,因为李靖没有将他全部的知识交给自己,就反目成仇,将自己的恩师以造反的罪名告到李世民那里。
所以,兵法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李元吉也不傻,不可能会将所有的东西交给他们,每一个级别,只能接受什么等级的军事知识,这是之前就已经定好的,不然高级兵书人人皆会,这天下不也就乱了
李靖手里有兵书,而且还是很高级的那种,这个不用去打听也知道,李元吉正愁着该如何让李靖同意把兵书拿出来呢,结果刚刚回朝的李靖就给自己来了个晴天霹雳。
“药师,可是朕曾对不起你”李元吉眉头紧皱,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李靖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陛下对臣恩重如山,是臣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李靖倒也不急,提交辞呈,这是在吐蕃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一直到现在,李靖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离开,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脑子一热忽然做出这么个决定的可能。
在李元吉手下,李靖的确没有遭遇什么困难,反而比起其他将领,李靖在李元吉手下获得的信任反而更多一些。
换个一般人,绝对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辞呈,如果是侯君集的话,那货保准会满脸得意的前来邀功。
只是,那货未免太自大了一些,屡次违反军规,还数次顶撞统帅,自认为回到长安,皇帝也不敢怎么着自己,然而结果却是,侯君集太自大了,以至于现在都还在监狱里待着。
当然,只是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