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朝最佳闲王 > 分节阅读 316

分节阅读 316(2/2)

目录

或者说,军校对于军官的培养,更多的是在为全军转型而做准备。

军队转型了吗转了。

自投弹车以及火箭炮,还有手雷出世以后,军队就已经算是转型了,因为以往的战斗方式已经失去了作用,在面临这些威胁的时候,只能洗白白了去送死。

当战斗方式发生彻底转变的时候,那就是转型。

如果说之前就是转型的话,那么薛仁贵觉得自己在军校中了解到的这些,才算是真正的转型。

全新的战斗方式,甚至在将来要抛弃掉弓箭和长枪,甚至是丢掉横刀这些唐军的主战武器。

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一杆杆尚不成熟的长枪。

现在不成熟,但作用以及威力却显示了出来,谁又能保证几年后这种装备还不成熟

四年的时间很短,短到可能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四年的时间也很长,长到一眨眼的功夫,整个大唐便已经面目全非。

远处的长安城门处,渐渐的出现了一队人马,越来越多的人将更大的精力投入了进去。

人群的忙碌,打断了薛仁贵的思路,抄起手中的抹布,麻利的将桌面上的积雪给扫掉。

本是欢庆时,奈何天公不作美。

撑起帐篷有些不太现实,所以也只能让这些将士们在风雪中去享用那还未上桌,便已经凉了的佳肴。

哦,忘了,吃的是火锅,凉不了。

薛仁贵知道,那是皇帝来了,因为来的晚,所以薛仁贵到现在为止也还没见过皇帝哪怕一面,不过他也并不着急,时间还长,有的是机会。

火锅分为两种,一种是下面需要炉子的,一种则是直接将煤球点燃放进去的。

两者各有不同的好处,但现在使用的却是将煤球点燃放进去的,因为更省地方,不用将桌子给挖开一个圆孔。

御厨们依旧在忙碌着,寒冷的天气下,忙碌到连擦汗的功夫也都没有,不断的调配着各种底料酱料。

帮厨们则在忙着洗菜切菜,菜品样式很丰盛,有荤有素,连普通百姓难以见到的绿菜,此刻也是一车车的送来。

除此之外,还有成堆成堆的酒,啤酒,白酒,数不胜数,全在一边堆着,并没有上到桌子上。

忙碌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功夫,后方终于是传来了动静,不过这动静却并不大,只有几个人骑着马,小心翼翼的从管道正中央穿过。

认识这些人的,全都在另一端等着部队呢,而留下的,没一个认识这几个人的。

“知道这人是谁吗”

薛仁贵的手臂被推了推,还是自己的好友,一脸好奇的问着,似乎无论什么事情摆在面前,在他心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

薛仁贵摇了摇头说了个谁都知道的答案:“看样子像是远征军的高级将领。”

正文第四五九章:皇帝的善意

那骑马之人并非别人,正是此次远征吐蕃的唐军最高统帅之一的苏定方。

虽然对外宣称此次远征吐蕃李靖与苏定方的功劳是一样的。

可是在内部,特别是在军队里,所有人都认为苏定方的功劳要更大一些。

因为在进入吐蕃之前,他们先一步灭掉了吐谷浑,并且辗转数千里,兵进逻些城,如果不是苏定方及时的率领大军赶到,李靖会不会做出第二次撤退的决定都还不一定。

当然,对于李靖的功劳也并没有否定。

事实上对于李靖的第一次撤退这个决定,李元吉还是很满意,很认同的。

虽然李元吉并没有对此而大肆表彰,但是在他得知整个事情的过程之后,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李靖在对的时间,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却涵盖了太多太多的含义。

虽然这有些不太符合军队的一些特性,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撤退即意味着失败。

可李元吉看的却并不是这些,李靖的撤退,更多的可以被看做是战略性的撤退,是无奈的撤退。

因为在那个时候,除了撤退以外,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选择。

事实也证明了就是如此,李靖率领军队不慌不急的撤退,一路上始终没有给吐蕃军留下什么进攻的破绽。

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得到了补给之后,李靖可以立即率领军队进行反攻。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问题不是出在远征军的身上,而是出在后勤补给的问题上。

当然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其实也跟李靖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因为后勤也是李靖的任务之一。

但不管之前怎样,如今苏定方回来了,率领着大军回来了。

这个含义就比较简单明了了。

这也就意味着,远征吐蕃战事已经彻底的结束了,并且吐蕃内部也已经稳定了下来,不然的话,现在朝廷就不是要撤兵,而是要考虑增兵的问题了。

“臣奉命率军从吐蕃归来,归来之时有兵八万三千一百六十七人,途中因伤留在各处三十二人,其余人等,尽数归来。”来到李元吉面前,苏定方规规矩矩的拱手施礼,手中高高的举着一只虎符。

虎符,即为调兵虎符。

统帅将领出征之时,皇帝会将虎符赐予统帅将领,寓意着自此刻起,他便有了掌控这支军队的权力。

而在统帅将领归来之时,便要将虎符上交皇帝。

这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