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朝最佳闲王 > 分节阅读 364

分节阅读 364(2/2)

目录

那么耽罗王高厚极其家族呢他们为何也没有出现

“没人,我们很仔细的搜查了几遍。”武周确定的点点头。

“这应该是有预谋的,这些以几十人为单位的男人,隐藏在野外,应该是有任务的,而只有火种,没有其他的装备,感觉应该像是普通百姓,现在的问题在于,女人,孩子,老人去哪了如果藏在附近,就算藏得再好,一个团出去,总会发现一两处异常的。

没理由发现了这些男人,却没发现那些行动力更弱的女人、孩子和老人。

参军长,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想放火,烧村庄,烧粮食,烧掉一切能烧的东西,以此来激怒我们。”柳据细心的分析着。

“继续说”黄辉点了点头,不在发表意见,而将权力交给了柳据。

“如果可以成功激怒我们,我们肯定会做一些事情来报复的,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此一来,也会让耽罗百姓更恨我们,如果之前的这些假设都发生的话,那么我们若是想要彻底得到济州岛,就必须杀光岛上的所有人,不然的话,这些人终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的祸害。

而村庄内无人,又没有发现女人、孩子和老人,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不在这里,被迁往了更深的内陆地区,我们没有搜查那里,自然无法发现他们。而这些女人、孩子和老人被控制着,留下的这些男人,就不得不抵抗了,他们没有选择。

抵抗,就是敌军,就要被杀,或者成为俘虏,而失去大量的青壮劳动力,最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数万没有劳动力的老幼病残,那么我们除非杀光他们,否则的话,就只能浪费大量的粮食和运力来养活这些对我们深具恨意的敌人家属。

这应该是百济人的手段,目的是让我们深陷在这里,长时间内无法抽兵北上,除非从本土调集更多的部队,但这样的话,首先还是要解决舰队的运力问题。舰队要不停的运转着,将至少二十万人的粮食运输过来,同时还要保证战斗所需的消耗,这不是个小数目,短时间内尚可接受,若是拖个三五年,便是大唐,怕是也会被拖垮。”柳据吧嗒吧嗒的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柳据说的,黄辉都想到了,甚至他没说的,黄辉也想到了。

作为一个师长来说,能够考虑到这些问题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其他几个人无法拿出能够媲美柳据的这种看法的话,在军长争夺这件事情上,柳据其实已经算是抢占了先机。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挑选军长,看重的并非只有理论。

“从现在开始,是继续固守等待第二梯队,还是进攻,所有行动由你指挥”黄辉直接授权道,他想要看一看柳据的实战能力,虽然战斗的激烈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但这种行动也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的。

而黄辉唯一要做的,就是授权他可以提前行动,如果不这么做,就算他猜出了什么,也只能等第二梯队到了以后再做决定,而那个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报告”前去审问俘虏的翻译回来了。

审问工作很简单,没有丝毫的难度,加上那些俘虏本来也就不是真心情愿的,所以在见到武装到牙齿的唐军,而且还是密密麻麻的上万人之后,瞬间就招了。

真实情况的确如柳据猜测的那样,他们就是来放火的,家属都在百济人的控制中,他们不得不放火,不然的话,等待着他们家属的,只有死亡这一个选择。

但是有一点还是猜错了,因为命令是高厚下的,原因是,散步这个命令的,是高氏王族。

而以前百济干涉的时候,命令往往都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的。

“二团继续修建码头,一团和三团立即散出去,寻找这些躲藏在暗中的纵火队,三团派人去一趟王宫,看看那里的情况。注意不要分散,不要给敌军偷袭的机会。”柳据直接命令道,放火的时间实在天亮之前,所以他们必须要尽快的把这些人给揪出来,然后尽可能的避免损失,但这么大的行动,一个师的人数还是有些少了,根本就没有替换的余地:“禁军营负责警戒码头附近,二团一营休息,二营三营轮流休整,等天亮以后接替一团二团。”

正文第五二五章:我们能不走吗

华夏毕竟是礼仪之邦,这一点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

而且在华夏历史的高层中,始终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他们认为,单纯的以武力去统治,那么国家必然不会长治久安,若想真正的统治某一个地区,或者说让其对自身产生归属感,那么最好的办法,应当是恩威并施。

也就是说,要以武力去镇压,要让所有人都感觉到绝望,让他们提不起任何心思再去反抗。

但同时也要懂得去施恩,要让他们知道,华夏的统治,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华夏才能给他们带来荣誉,带来幸福,带来骄傲。

好吧,说的有点过份了,古往今来,无论是本土还是其他地区,真正想要统治一个地区,而且还是能够长治久安的,看的主要是三点,武力,仁政,吃的饱,三者缺一不可。

柳据并不属于真正的高层,一些高深的文化,他是没有资格去学习的。

但这只是以前,唐朝初期的将领有一个特点,文武双全。

武可率兵作战,文可治理地方。

虽然现在文武已经分家,但实际上要想做到真正的分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至少,也要等到现在的这一代人完全老去以后,才算是初步完成了文武分家。

但文武分家,并不意味着武将就可以不用去管文官的事情。

恰恰相反,他们还是要管,还是要考虑,只不过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跟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是自己种下的种子,自己来收这颗果子,是甜果还是苦果,要看自己是怎么种的,种的什么种子。

现在则是武将来种下种子,文官来负责中后期的维护和收果子,至于要求,很简单,在文官接手之前,至少需要保证,这颗种子没有坏掉。

也就是说,大唐对于武将的要求更高了。

低级别的武将暂且不说,如果一个武将想要走上更高的舞台,承担更多的责任,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柳据很清楚,黄辉并不是没有看到其中的问题,而且黄辉的心中,也并非就是没有办法。

可他就是不说,而是将权力交给了自己。

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个好事,是个契机,如果可以做好的话,那么军长之位,必然有一个是自己的,这是作为第一梯队的好处。

而如果自己搞砸了,当然,搞砸是不可能搞砸的,黄辉跟着一块来的目的就是补锅的,一旦事态超出了黄辉的预计,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接手这里的一切,但是同时,柳据也将彻底失去晋升军长的机会,甚至,这个师长还能当多久这都是未知数。

机遇,压力,两者并存,这让柳据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迅速的将命令吩咐下去,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柳据也不清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