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朝最佳闲王 > 分节阅读 375

分节阅读 375(2/2)

目录

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端起了桌子上的那杯新茶喝了口,茶入口中,吴用心中便有了底。

茶楼内最差的茶,三钱一壶,最多蓄水三次,往后便几乎没了什么茶味。

自己喝的这个,应该是第二壶,无论是茶汤的颜色还是味道,都比第一壶有较大的差距。

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钱,直接递给了半吊子文人。

半吊子文人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但还是接过了这一钱。

不是因为脸皮厚,而是吴用自始至终就是这性格,用他的话说,官身在身,一举一动皆代表朝廷,不可轻拿百姓一针一线。

事实上很多监事都是这么干的,这个位置自由度比较大,权力也比较大,如果不能守住自己的性子,一但开了口子,自己的前途可就直接完蛋了。

所以,这个时候看似吴用虽然是吃亏的,可是从政治资本上来说,他是赚的。

“我们这个职位啊,内部常常说着一句话,用脚步去丈量大唐,用眼睛去看大唐的前生今世。走的越多,看的越多,心中就越是惊叹,越是感慨。这一点便是我不说,你们心中大致也有感触,这些年来,大唐的变化太大了,百姓的生活,比起以前好的太多了。

老实说,陛下这道突如其来的罪己诏,刚看到的时候,我整个人脑子里也是懵的。

如果这个时候需要陛下下罪己诏的话,那么我们这些官员,还有天下百姓,恐怕每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屋子填满,里面放着成千上万封罪书。

不过在看完了整个诏书的内容,再加上这几年来我本人的所见所闻,冷静下来之后,心中便是明白了陛下为何会下这道罪己诏。

提升各县经济能力,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各种改革,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现在,我们正享受着这种改变。

如果没有军事改革,现在的我们当中,应该有些人正在遥远的边疆戍边,也许有些人已经不在了,而在军事改革之后,我们已经不需要再去担心这些了,战场,不需要我们,戍边,也不需要我们。

水泥路,铁路,加快了运输的速度,确保了相同时间内足以运输更多的物资到另一处地方,大量的货物,低廉的运费,高效的运力,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以如此低的价格享受这些。

而且在将来,还将拥有更多的铁路,水泥路,那时候,商品种类将会更多,价格也将会更低。

大量的先进农具的使用,让百姓在耕地的时候不需大费劳力,可以抽出时间去寻工赚钱,在保证肚子的同时,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降税以及之后的免税,几年之后,大唐的课赋将会彻底的消失,而那个时候,百姓除了需要交一些粮食作为地租以外,根本不需要再交其他任何费用。

我们正在享受,已经彻底的适应了,如果再让大家回到以前的日子,又能接受吗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便是移民,虽然报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征募的人数,可是经济稍好一些的地区,根本就无人报名,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应该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做些什么,现在的他们,就像是一个贪婪的人,只会一味的索取,却从不愿付出哪怕一丝的力量。

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民族的问题,或许陛下正是担心这种情绪会逐渐的蔓延到整个大唐,如果真的整个大唐都充满这种自私自利的人,那么大唐的希望又在哪里未来又在哪里”

正文第五四零章:当个好皇帝真难

李元吉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瞒不过有心人。

只要是真正想知道原因的,稍稍留意一下就能知道了。

而那些普通百姓,这个就很难了,没有基础的文化,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说那么多弯弯道道之类的,他们也听不懂,理解不透。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人站出来去直白了当的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因了。

其实很简单。

就是通过这次的移民事件,让皇帝很失望。

但是因为人数太多,所谓法不责众,况且他们又没有犯法,皇帝对此有些无可奈何,只能下一道罪己诏,自己将这个罪名给背起来。

思维简单不代表着傻,当他们知道了真正的原因之后,一个个的心中还是很愧疚的。

的确,他们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他们希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没有人希望去那些陌生的地方,过着从零开始的生活。

哪怕明知道在那里或许会有机遇,他们也不愿去冒这个险。

一是故土难离,二是没有这份精神,古往今来,华夏的百姓,太过于安逸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臣等日夜不能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解决的办法,况且问题还没到最坏的地步,现在也并不需要陛下这么做,陛下就算是心切,也总该考虑一下陛下的威望吧”从忠君宫回来以后,大臣们便纷纷堵着李元吉。

即使李元吉没有召见他们的意思,这些大臣们似是下定了决心,就在寝宫外守候了整整一夜的时间。

而这,也是这些大臣们第一次在李元吉的面前展示这种铮铮铁骨的形象。

大臣们不见是不行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避了一夜之后,李元吉还是召见了他们,结果刚一碰面,魏徵便连珠炮似的朝着李元吉炮轰道。

是的,就是炮轰,虽然没有直接开骂,但这段话也跟开骂没有多大区别了。

罪己诏,打的不仅仅只是皇帝自己的脸面,还有大臣们的脸面。

而这封罪己诏又将被放在忠君宫中,时刻的警示着大唐子民。

皇帝认错错了,那只能说明是大臣们昏庸无能,没能制止皇帝做下这个错误的决定。

特别是现在这种特殊的情况,跟历史上那些罪己诏的形势完全不一样,盛世之下罪己诏,更能突出大臣们的昏庸无能。

大臣们要的就是一个名,可是现在,李元吉却直接连带着自己与大臣的名全部给砸掉了,这让他们怎么去忍

如果是没办法也就算了,可现在真的没办法吗

“只要能够唤醒大唐子民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