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朝最佳闲王 > 分节阅读 446

分节阅读 446(2/2)

目录

但是对于周边的大臣们来说,这可是个足以令他们惊讶不已的决定。

科学院那是什么地方皇帝的禁地啊,除了皇帝以外,其他人都不准干涉的地方,甚至很少对其他人开放,大臣们想来,也要先申请一下,或者科学院那边提出了邀请。

而现如今让李承光可以自行来这里走动观察学习,其更深层次所指的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说的再通俗一些,李承光现在基本上已经坐稳了太子之位了,基本没什么悬念了。

李元吉将马五和李承光留了下来,带着其他大臣浩浩荡荡的离开了试验场,他们在这里待的时间也不短了,该看的都看了,该做的也都做了。

回程的路上,各自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心思。

一路无话,直到李元吉回后宫的时候,才停下来将房玄龄招呼了过来,似是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

“准备一下,正旦朝会的时候,朕要册封太子。”李元吉跟房玄龄独自说着,这一路上他也考虑了不少,也仔细的想了一遍李承光这一年多的成长历程,虽然现在他年纪还有些小,但那不是借口,不足以掩饰他的优秀。

李元吉可不是李渊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也不需要两个皇子之间去相互制衡。

他是那种一但确定了,就会全力去支持的人,关于这个,李元吉也想了不少,包括在回来的路上,他也一直在想着。

“那其他皇子呢”房玄龄问着,册封太子,其他皇子也要跟着册封,这意味着地位已经确定了,而对于那些年幼的皇子来说,的确有些残忍,但要怪也就只能怪他们出生的太晚了些,错过了这个机会,要怪就只能怪李承光太优秀了些,彻底遮住了他们的光芒。

“先拟个封号吧,年满十五便搬出宫去。”

正文第六三八章:辅政人选

册封太子,这不是一件小事。

而按照李元吉先前定下的规矩,一但册封了太子,余下的皇子也要全部册封封号。

这个册封的规矩看似有些奇怪,但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历史上有些朝代是自皇子出生之时就有了封号,有的则是到了成年才有封号,还有一些则是规定一个年纪,哪个皇子到了就单独册封哪个。

但是李元吉采取的这种方式,在历史上并不是无迹可寻的。

历史上汉景帝在册封太子的时候,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长子刘荣被册封为太子,其他皇子全部获得了封号,年龄到的,一律离开长安前往封地,年龄不到的则留在宫中,等年纪到了再离开。

汉武帝刘彻就是因此而沾了光,最终取代了刘荣成为了太子。

当然,如果刘荣给力一些的话,如果刘荣的母亲不那么嚣张的话,刘彻那个小屁孩是没一点机会的。

同样的,采取了汉景帝分封的方式,同时李元吉也吸取了其中的教训。

这是李元吉对于册封一事的另一个改变,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也吸取了玄武门的教训。

对于皇子而言,一但被封王,就意味着他们彻底失去了成为太子的机会了,除非太子自己作死,或者熬不过皇帝。

除了地位上的差别以外,另一个就是教育,册封过后,所有皇子的教育都将偏向于个人爱好,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主,除了政治军事以外。

这些是只有太子才可以染指的东西,而为了保护太子的利益,李元吉更是将事情做到了极致,后宫不得干政,不得干涉储君人选。

这条规定没有被写入唐律,但却写入了皇室律中,也就是皇室的家法,族规,这是个比较奇葩的决定。

不要小看了族规的力量,在这个年代,宗族势力还是比较厉害的,即便到了后世,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一个触犯了族规的人,在这个年代即便被族规处死,也不会遭受刑法上的处置。

当然了,族规也没有那么严厉的,动不动就要人的命,除非是偷人浸猪笼什么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足以看出李元吉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了。

而册封太子,其实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需要准备的工作依旧是很庞大的。

太子是拥有开府纳士的权力的,同时这也是为日后的登基做准备,在华夏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开府纳士是否能够招募到贤才,决定了太子登基以后是否可以迅速的掌控朝政,是否可以稳定国家不出现动荡情况。

同时,这也决定了新皇登基以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东宫,其实就是个小朝廷,一旦登基,东宫的人员就会成为新朝廷的班底,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指的就是这个,一些老臣固然可以继续留下来,但除去一些极个别的人,以及地位不是特别重要的,大多数老臣的地位都会被逐渐的边缘化。

再一个,辅政大臣才是最危险的,历史证明,辅政大臣有好下场的,真的不多。

而有好下场的,大多数都是能够看清楚自身位置的,不会过于留恋权力的,当皇帝可以单独执政的时候,他们若是顺应潮流的退下来,皇帝自然不会为难他们,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个

说这些好像有些偏题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东宫的开启,并不意味着只是将太子丢过去就可以了,李元吉这边还要适当的挑选一两个大臣过去辅佐,而这一两个人,则十有八九会是将来的辅政大臣。

毕竟太子年幼,很多事情还没有独自决定的能力,身边也需要人去帮着参谋。

一切的事情,都在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阻力。

科学院那边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调整,朝着工业以及农业方面倾斜,军工方面依旧没有减小力度,但是短时间内,也不会增加什么力度了。

变化最大的,是朝廷的各个衙门,这些衙门近段时间依旧很是忙碌,但却不是忙着新计划,而是忙着处理之前的问题,将没有完成的计划一步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