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唐朝最佳闲王 > 分节阅读 459

分节阅读 459(1/2)

目录

,为什么不直接在科学院内对着那些学徒讲何必要多跑这么多次浪费时间呢

“父皇,是否可以从研究员中抽调一两位来担任第二教员,由他们来负责讲解一些基础的知识,待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由专家来负责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李承光提议道。

主任忙不过来,没那么多时间,普通的研究员总没问题吧

研究员的知识能力不如主任,但也比那些学徒强的多,来教一些基础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未必是什么坏事,况且一个主任手下少说也有十个研究员,隔三差五的抽一个出来,总没问题吧

“玄龄意下如何”李元吉微微眯着眼看向了房玄龄,对于这个答案,他当然是满意的,这不就是助教嘛。

“善”房玄龄点头认同道:“不过教学的模式需要进行改变,不能再像书院那样的教育了。臣觉得,理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否则会限制他们的思想,这不利于进入科学院后的工作。”

“恩,此事就这么办吧,太子负责,玄龄与科学院进行辅佐。”李元吉直接答应了下来,这个问题,就是等着李承光来解决的。

当然,最开始还是李元吉主动的将李承光的目光引导到了这方面,不然的话,怕是现在他都不会发现这些问题。

而李元吉既然做出了主动性的引导,也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尽快解决了。

因为按照这个模式去解决的话,中间也还是有两三年的空白期的,直到三年后,或者四年后,第一批有点模样的人才能进入科学院补充这个空缺,这也就意味着,科学院在这几年内的发展空间基本已经到了上限。

想要通过外部力量来刺激,暂时是没这个机会的,唯一能做的,只有内部挖掘。

可事实已经证明了,内部挖掘的成果并不大,没有外部的刺激,科学院马上也要进入故步自封的阶段了,科学院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去循环一下。

李元吉不得不再次感叹了下,当爹的还真是操碎了心,不过就算是操心自己也乐意,谁让这是自己的娃呢至于早些年被杀的那五个便宜儿子,讲真,没有什么接触,李元吉内心深处是真没什么感觉的,但是那五个女儿就不一样了,接触的时间长了,也有了些感情,虽然还有一些隔阂,但大体上是没问题的。

正文第六五六:三年

预科的事情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李承光在内阁会议中提出,然后通过,接着就是李元吉下令房玄龄与科学院配合,李承光亲自负责此事。

一个年幼的太子,却频繁的参与到国家大事当中去。

这个信号,怎么说呢,问题倒是没问题,但就是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正旦的时候李承光才刚刚在民间刷了一波声望,这才没几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在教育界刷声望了。

当然,这是李元吉的决定,他们不敢有异议。

况且李承光尽快的成长起来,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三年的时光匆匆而逝,李承光已经来到了十二岁的年龄,与三年前相比,这三年李承光的成长可谓是突飞猛进的。

预科制度的增设,在今年,已经彻底的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

而现状,无疑为李承光的这一决定正名,同时也无形中又让其刷了一波声望。

而真正意义上来说,预科其实在管理方面是很轻松的,甚至在教学方面,也并没有什么压力。

每一个主任,负责的科目都是不一样的,而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教书育人,他们也不是这种性格。

从研究员中挑出的第二教员,在这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第二教员会跟第一教员进行沟通,商议接下来要进行的教授任务,然后由第二教员去亲自实施。

而第二教员自身也是研究员,也有他自己的任务,所以也不可能一直待在那里。

所以,第二教员的任务就是,每隔三天露一面,用一天的时间去讲解,去检查,去布置新的任务。

而中间的这三天时间,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一教员则是每个月只抽出一天的时间去亲自教授,说的更直白一些,其实就是去检查他们这一个月内的进度问题,同时也对这些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

当然,对于学生,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进入预科的。

首先,学生要自己选择一个专业,这指的可不是在书院时期的那种大专业,而是更加细腻化的专业科目,精细到一个具体的项目上,比如说蒸汽机,比如说车辆设计等等。

然后再由这些科目的教员来出题考试,并且自主决定是否招收这位学生。

这种制度第一教员在第一年的时候投入的并不多,就是空闲的时候去跟第二教员聊一聊教学的问题,有些更干脆,直接划定一个方向,然后接下来该怎么教他们,那就是第二教员的事情了。

第一教员只需要每个月抽出一天的时间去考察一下就可以了,一年抽出十二天,完全没什么问题。

至于第二教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个问题也不大,时间是零散的,一个项目组也有那么多人,隔三差五的离开一下,也并不影响项目的进展。

到了第二年,所有人都发现,这些学生的水平已经得到了飞跃般的提升,当然,这只是在理论情况下的。

不过也不可否认,即便只是理论,他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也已经基本上与那些学徒不相上下了,要知道,那些学徒可是在科学院内至少两三年的时间了,真正的教学基本上是没有的,说白了就是打杂的,有些东西对你不设防,但是能学到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感悟了。

于是乎,第二年的时候,第二教员的任务开始发生了改变,新招入的学生并不多,每个人手下几乎只有一两个,最多的也不过四个人,而去年的学生,基础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于是,教授这些新生的任务,一大部分就落在了这些二年级生的身上。

与此同时,科学院内也会单独的划分出一些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的项目,交由第二教员来负责,带领那些学生进行研究攻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