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农场在非洲 > 分节阅读 57

分节阅读 57(2/2)

目录

“理论上是可行的,虽然弧形的队形对于防沙来说不太密集,但是因为前后有两层树林,所以密度方面是可以保证的,而前面的一层树林也会让这些风减速,到时候后面的树林就可以很轻松的拦住它们了”

一般的防沙林都是三层布置的,作为第三道防线来说它们也需要分工,但是在尼日尔,林全没这个条件,这边靠近尼亚美的位置有太多的山地,原本这些北边来的风经过这些山地之后会减速,会被阻隔掉一部分,但是因为在越过山峰之后,它们在下将的过程中是在加速的,而山地上面的尘土又会被它们重新卷起来,所以一道防线如果位置选的好,作用效果也不亚于三道防线。

“不过这样的话,我们之前计算的东西就有误了,树林的数量需要重新的计算,至少需要翻上一番”

小盆地前后是弧形的,而且还有两条,等于是说种的不再是一条直径,而是一整个圆周,所以需要种下去的树苗数量要大幅提升。

施泰格有些犹豫了,他们的经费问题很大,而这条防沙林的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之所以安格斯只同意修建第三条防线,就是因为经费不足,而他们也想利用这一条成功的防线,来向国家领导层推销自己的这个计划,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进而能够拨款下来,完成其他的建设。

而林全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一道防线,取得一些成绩,然后作为他们拿出去推销的展品。

但是即便是这个展品,他们实际上也不太想花钱,至少不想花太多的钱。

听到林全的话之后,施泰格想了一会,说道:“还是先看看吧如果必须要这样做的话,那就尽量的减少花费,林先生你是到过我们的政府办公大楼的,知道我们农业部目前的经济情况,资金太多了的话我们拿不出来,而这个项目没有联合国的支持,所以我们也没办向谁报销什么的,全都要我们自己掏腰包,我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你看看能不能再想想其他的办法”

林全托着下巴想了一会,施泰格说的理由令他很鄙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政府减少投入,那也能够赚一笔钱,赚到多少是多少吧

明年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反正要是钱不够的话,林全坚决不参与了,任凭你说破天,他打定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你热脸贴了上来,结果别人正主反而不着急了,看来还是等到别人来求自己比较靠谱,要价也好要一些,事情也简单一些,像这样真的没意思,明年要吸取教训,免得自找麻烦,做了事情还得不到报酬,那可真是亏到姥姥家了

“也行吧那就把这一排树林向前推进六百米,直接在那个下风口的位置种下去,那样的话大概能够节省60的树苗,但是效果估计会打一半的折扣,你们自己核算一下吧看看你们想要怎么弄,事情如果考虑好了的话,到时候再通知我,行吗”

林全说完之后,拿着自己的gs接收器,朝着阿扎克的位置走了过去,他要去测量一下那个下风口的宽度和坡度了,在山坡上种树需要考虑的东西比在平地上要多一些。

尤其是这边还都是沙漠地带,树苗的存活不能只靠地表水,需要考虑地下水层,而山坡位置和坡度,使得种在这上面的树苗距离地下水层会比种在平地上的树苗更远一些,简单来说,就是存活率更低一些。

这个下风口的位置不是很宽,但是地面很不平整,林全大致估算了一下,差不多种上去2万棵白杨树就足够了,这边的条件其实说起来也不算是很差,至少旁边有一条卡鲁河,这条河比泰卢河要小一些,但是因为更加靠近南部,所以降雨量更加的丰富,因此卡鲁河冬天是不会断流的。

这就等于是为在这里种植提供了水源,有了水源,事情就要好办多了,因为卡鲁河的位置在河谷里面,所以可以直接引水过来,挖一条渠道就行了,如果人力足够的话,林全感觉即便是不用等到春天,在现在,哪怕是在冬天,也都是可以在这边植树的。

这边还有一些村庄,村庄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不过里面还有几缕炊烟升起,这说明这个村子里面还有人居住的,而他们在卡鲁河的河滩上还有一些薄地,林全去看了一下,发现他们种植的东西比较杂,玉米、高粱、小麦、木薯等等旱季作物在这边都能看到。

这让林全感到啧啧称奇,因为种植的农作物的品种越多,管理起来也就越困难,而这边居然种了这么多,搞不懂那种地的农户是怎么在想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旱地祸福兮

其实尼日尔的农业并不是一直这么差劲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非洲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得很多国家的粮食纷纷减产,这其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震惊非外的非洲特大干旱气候灾难,导致了西非诸多国家粮食收成被腰斩。

而这种周期性的干旱后来被证实跟厄尔尼诺现象有关,非洲差不多每十年,都有经受一次干旱,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极端的干旱条件,尼日尔政府开始鼓励百姓们种植那种可以在旱地生长的农作物,以减少对水田的依赖。

这一政策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受到大家的重视,因为水田的产量更高,大家如果不是脑袋有病,没人会放弃水田,而旱地则根本没人重视。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

在1984年,尼日尔全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也是最严重的干旱情况,整个国家北部的数十万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噬,而当年尼日尔的年降水量较正常年份下降了70,因为干旱缺水,所以这一年的农作物产量大幅度的下降了60,另外还有超过70的家禽和牲畜因干旱缺水而死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除了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用人力和牲畜进行耕种的,尼日尔一个非洲小国,自然也是如此,因此这一年的干旱给他们造成的打击非常的巨大,因为他们的牲畜损伤很惨重。

而种田是需要牲畜的,大型的牲畜比如耕牛,都是非常难以养活的,一头合格的耕牛成长起来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期间需要精心的照顾,还要时刻注意卫生防疫状况,毕竟尼日尔也属于疯牛病爆发国家。所以70的牲畜死亡对他们影响很大

也因为这一年的干旱,使得整个国家的根基都动摇了,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农业就是他们的根基

而农民的土地没了,牲畜也没了,基本上等于是失去了谋生的手段了。

因此,国家适时的推出了鼓励种植旱地作物的政策,并且还会提供资金扶持,甚至还会派人上来帮扶多说一句,尼日尔内乱之前,国家刚刚独立的那一会,法国人留下来的老底子其实还不错,不过后来慢慢的就垮掉了,再加上内乱和武装冲突,以及像是吹气球一样高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尼日尔的经济越来越差,本世纪甚至在开倒车,最后变成了全球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了。

从1984年开始,尼日尔政府就开始一面向世界祈求帮助,一面发动人民进行自救,组织群众在有水源的地区开渠引水,开挖水井,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灌溉,而这个时候他们大力发展旱季作物,因为旱地作物耗水量肯定是要比水稻等作物要低得多的。

而在这一过程中,当时还算是不错的尼日尔政府提供了差不多35亿西非法郎的资金扶持,然后利用美国人提供的优质种子,将大部分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种上了旱地植物,而政府为了鼓励生产,还大幅度的调低了税收,农业税下降到了10,农民只需要缴纳一年收成的110的粮食给政府,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