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分节阅读 127

分节阅读 127(2/2)

目录

他家在镇上建了房子开店做生意的儿子儿媳妇也赶了回来,看着纸上的那些条款,简直好的让人不相信,和他爹一个德性的儿子死命的在那看,想找出字里行间隐藏的那些圈套,他媳妇就先快人快语的说了出来,“冯老师,你这莫不是把我们卖了,还让我们帮人数钱吧”

四叔还没发作,“哪有你这么跟长辈说话的”他公公先训了起来。

他可是有些消息,知道冯振昌已经被提名为县政协委员,腰包又丰厚,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支书,也窥摸到了玩政治的一信道,形势比人强的时候,当然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多少也能分润些好处,要是不知死活的对着干,自己也没那个资本,再说,不怕别人把陈年旧事牵扯出来吗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可知道自己在任的那些年,根本就经不起查。

“冯老师,你大人大量,别跟他们这些不懂事的小辈计较,这样对村里有利的事,我第一个赞成,要是不嫌我多事,我也能帮着你在塆里走走,做做工作。”

“那感情好,那我们趁现在天还早,多走几家”

第二天早上,村干部们到村委会一碰,情况都不理想,大多数人都不信天上掉馅饼,都在犹豫。

四叔看着他手下的三五个兵,他是村长支书一肩挑,余下还有一个会计,一个治保主任,一个妇女主任,还有几个好些年前就非常没有存在感的村民组长,“出去把话说清楚,不同意也没事,镇上的那块地就放那搁着长草,说不定镇里那天就收了回去。没钱,这条路也修不成,嘉盛该开的厂还是会开,镇上本来就同意免费给他们土地,而且,到时工厂开工之后,招工肯定以镇上的人为主。”

“就该这样,把话放出去,我们也不用一家家的去说明,同意的就来村里签字,不同意的拉倒。”新的治保主任是冯宏兵二叔冯胜川,他弟弟冯新华现在也在外面开了面馆。

“胜川你说的不错,就等他们自己找到村委来,我也给老三打个电话,叫他通知那些在外面开馆子的尽快回来一趟,你也给你兄弟打个电话,把这事说一下,修路他们嚷的最凶,不能一份力不出。”

修路这事,真是那几十家吵的最凶,开店的时候借的钱,早就还清了,现在一个月能进账几千块,手里也有了点钱,对于他们这些有钱的农村人来说,你说他有追求也好,说他没追求也好,反正就是有钱了,首先想着的就是在老家修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楼房。

修楼房可不比原来的土砖屋,水泥、钢筋,还有砖这些,都要从外面拉,那几十里的山路要是都靠人扛,那只能叫人,叫人就要付工钱,那算起来这些建材的成本非得翻上几番不可,哪有路通了省事划算。

接到四叔的电话,冯振昌挨个通知了在外面开店的,叫他们回去个两三天,帮着把工作做通,他也很郁闷不解,本来想为村里造福的,却扯出这么多麻烦来。

等了几十家开店赚了钱的一回村,这些先富起来的小伙子可没什么好脾气,年轻,又赚了钱,说话都冲,“这样的好事你们还不同意脑子里都是浆糊吗”

这样一人噼里啪啦的逮着几家工作一做,你还别说,还真有用,大家很快转变了观念,一致的念起四叔和冯振昌家的好来。

当然,四叔之前的那番话也起了作用,给他们好处,他们还怀疑你是不是占了更大的好处,一听说这些好处快没有了,他们又慌张起来,拼了命的要抓住掉下来的这个大馅饼。

不过,在分红资金的使用上,又有人有意见。

分红用途的第一条,是优待村里鳏寡孤独的那些人,一个烈属就出来提意见,“烈属不优待吗”

他们家在建国的那年,打土匪的时候,出了一个烈士,政府年年都有慰问和补贴,但现在这个人太不成气,好吃懒做,在村里的风评非常不好。

“这一次就鳏寡孤独一个条件,其它的都一刀切。”

“怎么不是每年都按人头分红”

“怎么从现在起,再嫁进来的媳妇就不能参与分红”

问题很多,四叔现在也想清楚了,对这些村民,不能还像在学校里对学生一样讲道理,学生们听话,村民可不一样。

你让一分,他可能就进一尺,只有强硬、蛮横一点,工作才会进展的快,所以一律板着脸,“就这样的条件,同意就签字,那边公司正在组建,迟了我们就在旁边干看着吧”

第三十二章梦想,还是妄想

周六的下午,黄静萍瞒着冯一平,坐着人事部去考察学员的车,偷偷回到了市里。

冯一平一开门,她欢呼着就扑了进来,挂在他脖子上,脸上满是柔情蜜意,“我好想你”

冯一平连忙关上门,对门也有人,亲,要注意影响的干活。

她就这样吊在冯一平脖子上,慢慢挪着,退到沙发上,还把头埋在冯一平胸前,“我喜欢听你的心跳。”她低声昵语着。

“恩。”冯一平在她头上拍了拍。

就这样在他身上趴了好一会,冯一平觉得胸前都出汗了,黄静萍突然抬起头来,炯炯有神的看着他,“我觉得我们的心跳节奏是一致的,要不你也听听我的”

“这个、那个”冯一平抬头四顾,不好接话,听男孩子的心跳简单,听女孩子的心跳,你得贴在那啥上,那就有点那啥,是吧

黄静萍看着冯一平难得的露出窘迫的样子,“嗤嗤”笑了,依然把头放在他胸前,拉着冯一平的手,“镇上的事办的怎么样”

“差不多都定下来了。”

“我也是有点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去镇里办厂”

新房越建越多,嘉盛公司生意越来越好,冯一平觉得,他原来和小舅提过的,办橱柜厂的事,可以提上议事日程来。

原本冯一平也不想办在镇里,他理想的办厂地点,当然是沿海,比如我们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原因大家都知道,那边不但政策好,优惠多,公务人员的行为也相对正规好多,而且以后出口也方便。

而且,那边企业集中,上规模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年产值几千万的算不上什么,他后来接触到,有好多实际年产值超过五千万的厂家,居然还是在交定额税

在他们这可不一样,年产值过五千万的企业,在省里也能排的上号,要是在市里或县里,乖乖,那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大企业,上上下下,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不知多少双手想伸进来,你想偷偷摸摸的只交定额税,做什么白日梦呢

至于那些戴着帽子,穿着制服的人,打着各种名目三天两头的上门打秋风,敲竹杠,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你不看我们国家的首富,一般都不在首都,一省的首富,一般也不在省城,都在下面呢,所以现在不好去沿海,只能去下面。

县里,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便一个办事员都能想办法刁难你,要好处,而且虽然他权利不大,但就和那想吞象的蛇一样,胃口一点不小,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这些苍蝇才是最讨厌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