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分节阅读 380

分节阅读 380(2/2)

目录

听了这话,看着眼前这张内有50万的卡,孙区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个刘继忠,好像是在指挥自己该怎么做事,他当自己是谁

“你就帮一把吧。”孙夫人继续扇枕头风。

每一个倒下的贪官,背后一般都有一个不省事的老婆,和一些不省心的孩子。

有时候贪腐这事,还真由不得贪官自己。

连杨白劳那样的人家,过年的时候,也是女儿要花,小子要炮,买不起花,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这就是我们的国情,做父母的,总要满足儿女的要求。

现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高官子女的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你如果不收点,怎么满足

“刘继忠他还说,要是这件事不解决好,说不定新城二建的人,还会来闹事,要是有心人把你和他联系起来,他这些年,跟咱们家的那些来往,怕是也瞒不住。”

区长老婆没理解这些话中的意思,她完全被那50万给砸得有些懵。

孙区长听懂了,一拍床头柜,“他这是要挟。”

可是,孙区长也只能这样愤慨一下,刘继忠说的这些话,确实有要挟意味在,可是,又能拿他怎么样呢这些都是事实,谁知道他留着哪些底

同样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醒来的孙区长,也没有头天晚上那么气愤,而且床头柜上的那张卡,还是让他感觉有几分满足,加上事后的50万,那这一次,将是他收的最多的一次。

所以,虽然感到受了要挟,但是没办法摆脱,而且这一次帮忙,收获会非常可观,孙区长一上班,就在琢磨该让哪几家公司办这件事。

要说辖区内,最不差钱的,当属嘉盛。

今年开年,就在上海投资了一亿美元,又在他们镇里,投资了好几个亿,还大手笔的捐了一千万,更难得的是,做了这么多事,他们居然到现在,都没什么贷款。

当然,他们不但花钱厉害,赚钱也厉害,嘉盛其它的公司不说,单就承办了一场演唱会的嘉盛传媒,后来一直没什么动静,谁知道下半年,他们策划的那个相亲类的节目,和南方一家省台达成协议后,据说,一年就能有上千万的收益。

孙区长想着,不知不觉的就拨通了梅义良的电话,“梅总,在公司吗”

“我在上海有点事,后天才能回来,区长有什么指示”

孙区长马上反应过来,嘉盛这样的企业,主要是为自己带来政绩的,这样的事,显然不好让他们帮忙,而且,他们估计也不会帮忙,马上接着说,“呵呵,也没什么事,就晚上可能会在你家酒店吃饭,还说你要是在,我们一起喝两杯。”

最后,孙区长选择的,是辖区内的两家情况不错的国企,晚上陪那两个厂长吃了餐饭,第二天,那两家厂,就一家凑了2000万,一家凑了1500万。

钱当天就转到了东成的账上,然马上转给了新城二建,然后,区长老婆,马上收到了另一张卡,而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的谷哥,第一次失了手。

第一百四十六章主客异位上

“谢谢非常感谢”蒋教授对着电话那边的人连声感谢,“有了您和能源部的支持,我们的项目一定能尽快启动,同时,也非常欢迎您随时前来指导,好,好的,我知道您事情多,能理解。”

挂了电话,他马上变了脸色,“他妈的。”

狠狠的在桌上拍了一下,从抽屉的底下,翻出一支烟来,手都气得有点哆嗦,就着打火机几次才点着。

走到窗前,打开一扇窗子,结实的吸了几口,心情才平静一些。

和刘继忠一样,感觉前途很光明,但当下不太乐观的人,不止一个。

比如这位麻省理工的蒋教授,就是冯一平曾经上门求见,但当时非常之牛叉,让冯一平极受冷遇的这位华人材料科学家,现如今的日子,和刘继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去年冯一平找上门的时候,蒋教授当时踌躇满志,只觉得凭自己独步天下的技术,以及这一行光明的前景,资金,那会是问题吗

不曾想,那还真是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网络泡沫破裂的事,让所有的风投,对所有和高科技沾边的项目,都是慎之又慎,之后911的发生,不要说这些风投,所有人都知道,美国的经济,从整体上看,将坚定的进入下行通道,手里的钱,更是都攥得紧紧的。

你描绘得前景再好的新项目,哪有去市场上,操底那些一直表现不错的公司来得踏实、有把握

而蒋教授的两个合伙人,原来承诺的资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也都不能到位,当然,其实他自己也一样。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西化,不再像父母那一辈,把空余的钱都存到银行,而是像老美一样,要么提前消费,所有的积余,能投入的资金,全都换成了股票。

而这些股票,也因为股市一波接一波的走低,大幅缩水,好在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就提出了新能源经济的思路,而当时的另一位竞选者,原来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更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也大力提倡新能源,这也是去年蒋教授对冯一平说,能得到能源部拨款的原因。

然而,在这方面,蒋教授又有些过于理想化,政客竞选时的承诺,能当真吗等要落到实处,是一两天能做到的吗何况小布什身后,站着的,恰恰就是美国的石油财团。

总之,蒋教授去华盛顿转了一圈,到处托人,包括97年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的朱棣文后者此时正在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实验室任职,以前他们也算是有过几面之交,在朱棣文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个向能源部相关官员正式介绍的机会,他图文并茂的演讲和说明,当场就得到了一些人口头上的认可。

对此,他是抱了很大希望,作为麻省的知名学者,他知道美国政府的财大气粗,以及在科研方面的舍得,谁知道,最后拨下来的资金,只有区区十万美金,这么一点钱,对他们想要规模化生产高性能的电池来说,算什么

而且,联邦政府十万美元,对他来说,那真的是施舍,骄傲如他,刚才虽然一直在深情并茂的对负责拨款的人表示感谢,其实早就恨得咬牙。

想着一两年前,那些投资商,排队等在那些有项目的人后面有些甚至连项目都算不上,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都大受追捧,而自己眼下,手握着领先世界的技术,也不顾自己世界一流科学家的面子,姿态低得不能再低的到处化缘,结果都只有这样的杯水车薪,他不禁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悲愤。

对着窗子,他甚至有一种和岳飞一样,把栏杆拍遍的冲动,谁知道,在美国这样富得流油,又重视科研的国家,自己这样一流的科学家,要做点事,居然还要为钱发愁

猛然间,手被烟烫了一下,他才猛然想起来,现在,既日本之后,不是又有个地方,人傻钱多吗去年不是还有个小伙子自己找上门来

然而,在抽屉里翻了一大通,他一直没能找到那张名片,话说当初别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何尝想得到,自己真的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