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学霸的科技树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2/2)

目录

细菌病毒却完全不同,组成它们的基因长度更短,它们的基因也没有折叠成染色体,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我们还不知道使用这种人造碱基对,生物的具体变化是什么

在第1次就贸然采用微生物,这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王晓晓介绍完他的选择之后,向周宇反问道:“周总,你还没有发现这株植物的特殊性吗仔细观察一下它所处的环境,你就能明白它的作用。”

周宇听到王晓晓这么说,他就知道这株植物的特殊性,肯定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他聚精会神看着视频里面的植物。

“它只是样子奇特了一些,身上也没有太过奇怪的表现。

水培法的植物一点都不特殊,在太空实验室里人造光源也很充足。”

周宇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灵光一闪抓住了重点。

太空实验室里面可没有空气,布置空气等维生系统,需要花费的资金很多,太空实验室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全是智能机器人,当时就没考虑部署维生系统。

周宇看向太空实验室旁边的介绍,环境清晰的标注着真空这个状态。

这株植物竟然能在真空环境下生存,只需要提供水就可以存活。

周宇直接可以预测到,这株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水分、二氧化碳等物质,不需要通过空气来吸收。

这株植物在地球上根本不重要,地球上有致密的大气层覆盖。

但这株植物放在宇宙中,那它就是起决定性的植物。

宇宙绝大部分星球都是十分荒凉,少部分星球上有水,却不一定有大气层,即使是有大气层,大气层物质的成分也很难和地球类似。

这株植物可以直接在真空中生存,只要有水它就能生长成活。

月球以后要开发,建成一个聚集地容易,但很难给月球建成一个生态圈。

从地球上运输水资源,在月球上搭建一个人工湖泊,从技术上不困难。

但想从地球上运输大气,在月球搭建一个大气层。

这个技术就非常困难,需要对月球进行彻底的改造。

搭建大气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形成生态圈,培养动植物。

现在有不需要依赖大气生存的植物,大气层就不是宇宙开发的必备条件。

人反倒是很好处理,在外面穿上宇航服,只给生存的建筑物内提供氧气,这样就把技术难度降低几个数量级。

周宇盯着这株植物,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赞许道:“这株植物竟然能在真空中生存,具有这种功能的植物,它是最佳的宇宙植物,如果能提供食物和营养物质,那就更好了。”

王晓晓笑着说道:“周总这个要求,我们可以满足。

这株植物我给它命名为大叶电莲,它的莲蓬内就是蔗糖,高度浓缩可以直接食用的蔗糖。

大叶电莲的叶子富含丰富的粗纤维,因为这种人造植物的细胞与常见食物不同,不推荐人直接食用这株植物。

但叶子可以作为牲畜的食物,任何细胞被消化系统分解之后,都会变成氨基酸核苷酸等基本成分。

这些基本成分,不会对牲畜造成影响,人们完全可以使用这种牲畜的肉类。

如果真的开启太空农牧场的建设,我们会持续开发这种太空植物,还有适应这种植物的牲畜。”

周宇听到王晓晓的话,他脸上的笑意渐浓,连忙追问道:“这株植物也具有光合作用,也能自我合成蔗糖,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持续的支持这株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吗”

王晓晓桌子上一敲,前方的屏幕展示出大叶电莲合成蔗糖的过程。

这株植物不具有叶绿体,它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但它具有一种科学家设计的电粒体,这种电粒体可以产生光电效应。

在阳光照射到大叶电莲的叶子上,电粒体进行光电反应,产生一种生物电。

这种生物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反应,通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蔗糖。

这个过程可以把太阳光中的能量,转化成大叶电莲可以利用的生物能量,并把多余的能量合成蔗糖储存起来。

“水中二氧化碳溶解度非常好处理,高度压缩的干冰,非常容易储存。

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出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并让水中二氧化碳浓度保存在最佳状态。

大叶电莲的成功,让我们见识到使用人造碱基对合成人造生命的可行性。

我们今后将根据基因对应的功能,编辑出更复杂的基因,合成出更好的植物来。”

王晓晓激动的说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他已经能看到人造植物将会随着人类的足迹布满宇宙。

第301章太空实验室成果修

周宇满脸兴奋的从王晓晓办公室里面走出来。

这种人造生命的性能真是太优秀,星火科技现在也掌握了生物科技的尖端技术。

大叶电莲的成功,标志着星火科技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某些生命的基因,让生物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生命活动。

周宇回龙首大厦继续工作,都感觉到轻松许多,他现在都能看到公司未来的样子,宇宙才是星火科技最佳的征途。

他脑海中科技树生成的技术,很多都因为材料环境等原因的限制,无法在地球上重新研发出来。

现在太空实验室,给了周宇脑海科技树上科技研发的平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果然如周宇所料的那样,很多科技都取得突破。

太空实验室研发的科技,绝大部分是他提出的科技。

这种科技一般是周宇给出实验猜想,预测可能完成的效果,再由量子计算机设计实验方案,科学家审核实验方案,没有出现逻辑错误就开始实行。

有一些科技,是科学家们厚积薄发,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科技,这些科技大部分是材料相关科技,科学家们举一反三研制出的新型材料。

2月28号,太空实验室只上天一个多月时间,周宇坐在办公室,总结太空实验室这一段时间的成果。

算上质量投射器的改进,人员物资相关成本,太空实验室计划总投资4900亿元。

太空实验室一般使用寿命为35年,计划20年内收回投资成本。

经过一个月的发展,湘华计算出太空实验室对星火科技贡献大约是635亿元。

还有许多技术是无价,根本没有衡量标准。

这与刚部署太空实验室,一些接近成熟的项目,因为太空实验室的特殊性,突破临门一脚有关。

但这也足以说明太空实验室效果很好,远比预想中对星火科技的贡献大。

太空核力工厂的贡献就很大,星火航天公司承接全球的订单,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发射23次。

它在返航的途中,装上太空核力工厂生产的高级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