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晋太宰 > 分节阅读 24

分节阅读 24(1/2)

目录

d文鸯是文聘的之子,一生当中最大的战绩,就是惊得司马师暴死。可能士族之间的感情司马季真的理解不了,文鸯竟然还能在晋朝为官。换成其他朝代,早就被斩草除根了。

当然他的战绩远不止如此,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镇东将军当然还是为了来看看平州的军备,于是开口询问道,“可有什么困难。”

“此地苦寒,军士们多有不适,尤其是冬天到来更是如此。”何龙叹了一口气道,“每年都有军士因为在冬天死亡,如之奈何啊”

司马季一愣站起来左右看了一圈,问道,“军士们晚上是如何睡觉的”

席地而卧这不是找死么这里的气候和内地一样吗司马季来到何龙的内室一下就惊了,以辽东的天气,就连睡床都是不行的。必须要火炕才能顶得住。

司马季只是住在燕王府当中,一时之间没想起来,现在想起来整个北方都需要火炕。一年到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在冬天。但冬天显然不适合完成这个事情,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实行。

“等到春耕的时候,你就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在何龙的书房忙活了半天,司马季把火炕的大概滑了下来,虽说没有烧砖火炕不太结实,但总比没有强,“在灶台生火,热气进入其中,这样冬天再来就会好很多。”

忙活半天司马季才进入正题,把何龙从幻想当中拉回来问道,“平州正北方就是高句丽,不知道高句丽有何异动”

“摩擦还是有的,不过总体而言不能算是异动。”何龙一五一十的回答道,“现今大晋兵强马壮,区区高句丽小国不敢冒犯。”

小国司马季翻了一个白眼,谁承认它是国了。不过何龙的话并非虚言,这要说到一个人就是毌丘俭,毌丘俭征伐辽东的时候,曾经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和现在相隔时间不长。高句丽不会这么快就没记性。

“高句丽不识王化,不过是暂时做出一副恭顺的模样。校尉可不要懈怠。勤勤练兵,不能让对方有可趁之机”司马季沉默片刻又道,“既然双方边界犬牙交错,越境冲突一定不会少的,平州的气候寒冷,生存不易。本王也有所体谅,这样吧,因病死亡的军士、意外死亡的农民、被山贼袭击的佃户等等,都可以上报为被高句丽袭击所致,这样你我的脸上都好看一点”

这又是一口大黑锅扣在高句丽身上,何龙一听立刻大喜拜谢道,“谢谢将军”

第五十二章慕容氏

何龙心领神会,自古以来此类招数都屡见不鲜,当然一般都体现在吃空饷上面。魏晋士族就是隐蔽人口的行家,司马季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在朝廷手中。

耳闻目染之下,何龙一点就透,认为司马季是为了自己着想。如果平时没有战事,平州人口总是减少,这确实在朝廷面前不好交代。苛责谈不上,不利于计功劳是肯定的。

“平州偏远,咱们就的自己想想办法。自古以来,边疆地区无外乎军事屯垦,利用外敌来博取朝廷的注意力,这就是我这个镇东将军,还有你这个东夷校尉的价值。如果没有战事,咱们很快就被遗忘了。”司马季委婉的告诉何龙,话里话外的意思为四个字,养寇自重。

何龙频频点头,他忽然觉得燕王虽然年龄不大,但很懂得体恤民情。为平州的众将士着想,同时也很为他这个东夷校尉考虑。

那是自然的,毕竟这是自己唯一的军事力量。其实虽说司马季都督一个晋朝人口最少的大州,可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平州和幽州是挨着的,如果像是先王司马机那样都督青州,真到了需要的时候,还调兵不便呢。

再者平州毕竟地方大,虽说气候在晋朝人看有些不友好,但对他而言不是什么问题。

“一定要把高句丽的底细摸清楚,还有就是要对平州的户籍彻底清查一番,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司马季敦敦教导着,平州的面积这么大,只有一万八千户他是不相信的。肯定有隐藏人口,既然他现在已经都平州军事,就要把这里经营好。虽然平州在晋朝,只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

清查户籍何龙可以理解,不过这么郑重的对待高句丽,他就有点理解不了了。高句丽在他眼中不过是手下败将而已,根本不算是强敌,“将军这么郑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高句丽比当年的匈奴强呢。”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匈奴,还拿骨头磨箭头呢。”司马季扯出一丝笑容,为什么中国历史越到后来,对付这些游牧渔猎越来越吃力那不是很简单么,人家也在学习。

战国李牧不过依仗七雄之一的赵国,就揍得匈奴不敢南下。汉朝装了很长时间孙子,才有汉武帝大破匈奴。能说赵国比汉朝强么,是匈奴变强了。

晋朝周边的这些部落,已经不是当年连冶金都依靠西域的匈奴。

“总之,我要你把高句丽的情况摸清楚,到时候就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司马季说完站了起来道,“过两天我要看看军营的布置,你准备一下。”

司马季还算是了解东北,这里是全球同纬度最冷的地方。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古代中国这里的人口甚至都比不过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人这么少,所谓的集体创造力就别提了,司马季尽量帮着这里的军士扎下根,对中华就是大功一件,而且有些习惯必须要改,改成适应这里的气候。

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是人去适应当地的环境,不是当地的环境适应他。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就是这个道理。把晋朝人迁徙到蒙古高原,晋朝人也不能改变当地只能放牧的习惯,他们只会变成说中原话的游牧民族,穿着羊皮,裹着皮靴子。

司马季觉得,席地而卧这个习惯就必须改,就平州这个气候,席地而卧的习惯就是作死而不自知,夏天睡床、冬天睡炕,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

“一些军士的营房,可以找一些两边是山,中间是河的地形。这样在冬天可以避一避狂风”这种地形叫两山夹一沟,隐患就是发洪水和地震的时候,不过以司马季对东北气候的了解,东北不是西南,地震次数其实是很少的,降水量也没有这么夸张。

如何布置营房、如何挑选军营地点,如何避寒,司马季的吩咐让何龙十分惊讶,没想到燕王头一次来到平州,就好像对一切多十分了解,好像在这里住了多年一样。

“平州皮货很多,不要拘泥于穿着。一切以保护健康为前提。”一身旧中国东北土匪打扮的燕王呼着哈气,他的棉花还没种出来呢,暂时帮不上什么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