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1/2)
d什么区别的大军士卒,差点连肠子都悔青了。要是不卖主求荣,没准围攻洛阳的军队自己就撤退了。
听到了司马季的看法,何龙的眼睛就是一亮,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消息,不由得提议道,“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攻城,会不会在对方军心不稳的时候拿下国内城,结束战争灭掉高句丽”此话一出,慕容廆也表示同意,慕容氏的壮丁基本上都拉出来和晋军协同作战了。
虽然因为冬季降临,慕容运带着重骑回到了部落震慑宵小,但他这个首领一直在外的话,这个心理总是有些没有底,所以同意了何龙的看法。
“晚了如果是有人要卖主求荣,早已经打开城门投降了。现在城中毫无动静,守军戒备森严,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就算是有内乱,最终的胜利者也是烽上王。”司马季叹了一口气,然后笑起来,不过更确切的说是被气乐了,“这代高句丽王算个狠角色,如若不是高句丽本身实力有限,相夫不失为一个英雄豪杰。”
“本王也只是猜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就当不知道这件事,没准城内什么都没有发生”司马季很是洒脱的道,“反正刚开始本王就是奔着围城去的,有没有事情,都不会改变初衷。”
一阵寒风吹过,国内城外的坚冰城墙岿然不动,转眼又是白天。城内的高句丽百姓仿佛行尸走肉一般的出现,然后又匆匆消失。以现在的处境来看,最好还是呆在家中,至少寒冷的墙壁还能给他们一点藉慰。
城内寒风吹过,颇有一种万物凋零的之感,如果说刚开始高句丽百姓还准备和国内城共存亡,和万恶的侵略者决一死战,那么现在他们经过大半个冬天的煎熬,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还要坚持下去了。
烽上王的宫殿之外,则是凌乱不堪的血迹,一看这些血迹就知道在几天前大殿曾经出现变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杂乱的血迹已经被冻住变成了粉红色,这是冬季血液凝结的颜色,甚至看起来还有些美丽。
和司马季预测的一样,城内确实发生了变故,有高句丽贵族想要拿烽上王的脑袋换取围城的结束,也确实如同司马季所说,最终这场内乱的胜利者是烽上王相夫。
围城当中作为高句丽王,相夫本来就对一些异常特别注意,也怪想要行动的高句丽贵族行事不密,给了烽上王从容准备的时间,最终在这些贵族发难之前动手,动用王宫卫队将想要投降的贵族杀了一个干净。
烽上王主意已定,立即给卫队长下令,先把这帮贵族们囚禁起来了,刚开始烽上王并没有一定要大开杀戒的意思,不过他小看了贵族们投降的决心和能力,被囚禁的贵族们叫来了自己的奴仆,杀死了看守的卫队,然后在南城纠集了一大批人,开始向王宫进攻了。顿时,王宫之内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宫墙之外的平民,距离近的都能瑟瑟发抖的听到喊杀声。
忠于烽上王的军队同贵族们私兵展开了搏斗,他们主要集中在内城的王宫之内,士卒在自相残杀。训练有素的王宫卫队逐步占了上风,这一场内乱下来,高句丽内两大部落当中的大贵族消失了大半,足足死了两千多人。
人是烽上王杀的,但是外因肯定是围城的燕王,如果不是司马季非要困死高句丽人,当然也就不会有这种事。烽上王有理由把责任推给燕王,燕王也不在乎,债多不压身。
司马季当然不在乎高句丽人怎么样,他对古代这种农业社会已经完全有了了解,什么特么太平盛世,一天三餐不饿死你,没有波及全国的大乱,这就是太平盛世,好好活着别想太多。至于一州之地的水旱灾害,三年两年总会出现,至于一郡之地的绝收、冰雹、地震,年年都有,一年全国十几几十个郡出现绝收、产生流民纯属稀松经常,靠天吃饭还指望风调雨顺么
他连晋人身上的灾害都办法不多,哪还有时间顾忌高句丽人是不是冻饿而死
“大王,现在继续坚守的话,我们可能很难熬到春天,就算是拆了多余的房屋,用来生火,似乎也略有不足”一名刚刚被提拔的大臣对着烽上王开口道。
“那怎么办相国说出城诈降已经被杀了,对方根本就不准备放过我们。”烽上王有些发神经一般的笑出声道,“没有办法,一天一天熬吧。”
每一天都有城中的高句丽人因病死去,幸亏是冬季不会造成瘟疫横行,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刚刚过去,国内城这段时间都因此死了四五千人。有一句话很确切的形容城内的困境,年好过日子难熬。
第一百九十五章列阵攻城修
国内城的动静,燕王虽然看不到,但大体能猜出来七七八八。围城日久都会造成物价提升、粮食短缺的后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至于晋朝谁对此最有感触,那肯定是八王之乱当中的长沙王殿下了,导致身死的最大原因就是身边有人认为洛阳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冬日漫长,司马季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信,其中包括给洛阳的奏疏,给宗室的私信和给幽州的信件,当然不同种类的书信当中,说话的口吻是完全不同的。给朝廷的奏疏当中当然是破城指日可待,区区高句丽不在话下。
给宗室王侯的书信当中留不用客气了,通篇都是抱怨,距离万里之遥几个主要王侯都能感受到,司马季立身于冰天雪地当中的怨念,简直透纸而出。
最多的还是给燕王府的书信,毕竟自己的女儿刚刚出生,写几封信安抚一下还是做得到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最近司马季的书法水准直线上升。
至于他书信当中什么地方是真的,什么地方是假的。都是真的也都是假的,这不过是他在围城战当中的不同方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一点也不稀奇。
有给朝廷的奏疏和给宗室的私信一比对,洛阳眼中的燕王处境会更加固定起来,撤军心有不甘,但短时间无法攻克国内城,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这也是司马季要给洛阳的印象,毫无疑问他一点都不在乎洛阳怎么看自己,只要能进入东北,有时间给自己经略,只要别赶上一个雄才大略之主理政,他谁都不惧。
和宗室保持联络除了阶级立场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持消息的流畅,他可以通过判断朝廷之内的调动,根据历史比对贾南风心中所想。
从目前的军镇对比来看,三疏两亲,最重要的五大军镇当中,有河间王司马颙、范阳王司马虓、新野公司马歆。关中是秦王司马柬,淮南是淮南王司马允。前三个是宗室的远亲,后两个是司马炎的儿子,当今皇帝的弟弟。
这种布置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宗室无法拧成一股绳。实际上晋朝的宗室如果团结一致,力量是远远超过任何势力的,不管是张华为首的辅政大臣,还是王戎为代表的士族,统统都不是对手,不是对手这里面也包括贾南风。
宗室的力量一如往昔,宗室的弱点也一如往昔,依旧还是一盘散沙。在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殒命之后,再也没有人有足够的威望引导宗室,所以这五大藩镇也暂时持观望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