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1/2)
被殃及的蒙统领保持着完美的礼仪和微笑,就很聪明地露出了自己肩膀上挨到的军棍,表示是自己是废人一只,无力帮大王分忧,请大王饶命。
介于秦王的伤情不能外传,严江的只能继续给他当秘书和生活助理。
这样生活才能继续的样子。
秦王甚是满意,而四面八方的消息也很快汇聚到他手上,杨端和前去郢城抓捕昌平君时,发现早已经人去楼空,郡守说昌平君出去访友,甚久未归,下落不明。
而李信和蒙恬已经分别拿下了楚国重镇平舆和寝城,两城皆一战而降,并没多少抵抗,李信准备与蒙恬在正东方的城父汇合,因为城父是楚国淮北的中枢之地,夺取那里,就能拿下整个楚国最重要的淮北之地,断去对方粮草中转,逼楚军主力决战。
秦王觉得这个计划非常正确,淮北地势平坦,楚军根本无险可守,拿下淮北,楚都寿春便是孤城一座,轻易便能入手。
而咸阳的消息,也非快入他手中。
扣除其中的暗流汹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华阳太后病越重。
他缓缓将那张奏书放下,陷入沉思。
华阳太后的病已经断断续续好些日子,太医令看过之后,也只说是年纪大了,无策,只能开些汤药保着身子。
她已经年过七十,在这世道,算是长寿。
所以,这是要服输了么?
秦王政回忆着这位祖母的手段心机,觉得并非如此。
她于秦国历经四朝三王不倒,两度参与废立秦王,远的不说,父亲继位时,便是她的一力扶持,才在诸多公子中登上大位。
必然还有后招。
秦王凝视着密报,他更想知晓的是,有些人,如何选择?
-
秦王政是十四年六月出咸阳,预计十四年九月便要回到咸阳。
但秦王遇刺的消息传得人心惶惶,再加上发来的奏书皆不是秦王亲笔,各种小道消息就传得漫天飞舞,有的说大王肯定昏迷了,有的说大王肯定死了,还有人说自己有亲戚看到士卒送了咸鱼上船,觉得是不是夏天太热,所以要咸鱼盖味道啊?
这些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扶苏耳中。
章邯把这些在咸阳传播的流言都说了一遍,然后才低声道:公子,应如何?
对面的纤瘦少年抚摸着两只大老虎,淡淡道:父王无事矣。
章邯微微皱眉,神情不解。
扶苏却没有对他解释,那字虽然不是父王的笔记,但却是先生写的,这世上能把先生磨得代笔之人,当是父王无误了。
再者,这流言漫天必是有人推波助澜,光这一点,就知道父王无碍,否则又何必用这留言扰得人心惶惶?扶他登位便是了。
父王船驾还如今已至何处?扶苏抬头看他。
已至郑城,还有三日可至。章邯认真道。
扶苏点点头:继续打探,有事随时报我。
章邯点头退出。
扶苏这才松手,他刚刚紧紧捏着水碗,指尖泛白,几乎麻木。
他母亲素来是藏不住事的性子,这先上月便坐立不安,扶苏只当她是知攻楚而忧,整日安慰她父王就是灭楚,也必会留宗庙社稷,却不想让母亲更加畏惧,当时,他便觉得有些不妙。
而前些日子父王遇刺的消息传来后,母亲更是整夜整夜无法安睡,眼神都有些渗人。
如此一来,再是愚蠢,扶苏也知道此事必然与母亲祖母有关。
他当时就气得差点揪秃花二的头毛,为此他恨极了祖母,且不说父王那统一霸业不应受阻,光母亲是什么性子,祖母岂会不知?
她那点能力,岂能压得住的这朝堂上的豺狼虎豹?
再者,父王何等英明神武,大秦六代明君励经图治,为的是什么?
难道是七国安宁么?
她们心中却只有故国份位,江山霸业,岂能毁于妇人之手?
接下来是做什么,必然是扶个听话儿子上位,太后听政,再给楚国续上二十年。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起身前去寻找祖母。
太后是真的病的很重了,躺在床上看他的眸光却依旧慈祥。
扶苏,你来了啊太后轻轻挥手,过来,让我看看。
扶苏乖巧听话地走到太后身边,跪在榻前,握住了祖母的手,眼睛带上泪水:曾祖母~
乖孩子,华阳太后凝视着扶苏精致的面孔,长得真好,像我芈姓之人。
扶苏重重点头,轻声道:曾祖母今日可好些了?
怕是没几日了,华阳太后叹息道,就能多看看你这几日了。
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扶苏哽咽道。
华阳太后笑而不语。
她的情况,她还不了解么,若她不死,如何能消了政儿戒备之心。
又如何再来第二次的机会?
扶苏垂下眼眸,有些抽泣,那祖母没几日可活了,但他的母亲还青春正盛呢,岂可与祖母为了楚国之地身处险境。
曾祖母,扶苏小声地道,你一定会没事的,和父王一样,都会长命百岁。
华阳太后眉目微深:好孩子,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父王遇刺,大军之中遇刺,扶苏眉目里都是担忧,城里会不会很危险啊?二弟和三弟还有妹妹,会不会也遇到刺客啊?
华阳太后轻轻笑了起来:扶苏长大了,还担心起弟妹来了么?
扶苏点头:这是当然,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之爱为先呢?
华阳太后微笑起来,昌平君这些年将这孩子教得忠厚而仁义,他若继位,便天下太平她又些怅然,当年她这些楚国宗室入秦,任君挑选那时耳提面命,便是让楚国得些安宁。
所以她先是选了根基浅薄的异人继位;后来她选政儿而非成蟜,也是因为政儿根基不如成蟜。
如今扶苏心地良善,以儒为师,有他在,倒可放心去了。
只是,祖母,扶苏低声道,高弟的母亲成天想要去宗庙为父王祈福保佑,扶苏也想去给父王与曾祖母祈福,可以吗?
华阳太后深深地看着他:这自是应该,只是王驾不日便返,你身为王长子,不得离宫,他们自去便可。
好!扶苏点点头,又与她说了一会话,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见扶苏出去,华阳太后轻声道:扶苏倒提醒我了,将其它公子与公主带出咸阳,隐匿于乡,待大事之后,再回宫廷。
若事败她顿了顿,终是没有说下去,她已为家族尽力,余下的,便罢休吧。
楚姬若做不到,这几人便是她之保命符。
阴影中有人无声退去。
扶苏一出宫廷,便立刻去了二弟之处。
七岁的弟弟一见他来,便露出漏风的门牙,露出喜欢的笑意。
阿高,扶苏笑着走过来,我已经给曾主母说了,她愿意让你母亲去宗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