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始于1990 > 分节阅读 218

分节阅读 218(2/2)

目录

他庆幸听了苏伟的话,如果是按照他原来的计划,在酒店去安排一桌,装上中华烟,配上茅台酒,估计朱部长的脸色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平和了。

省委领导挨着高书记齐头并进,小声道:“安排的不错,朱部长是出了名的厌恶铺张浪费”

高书记道:“伙食团安排的都是家常便饭,朱部长应该会满意的”

省委领导笑着点了点头。

伙食团门口,高书记赶紧上前去搀扶朱部长,“朱部长,台阶滑,你小心一些”

朱部长道:“不打紧,要是几步台阶都上不去了,还有什么精力要参与国家大事”

这句话听起来很随和,但是震慑力极强。

听说,朱部长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着老花镜在台灯下工作。

让人非常钦佩。

伙食团今天特地清扫了一番,虽然简单,但是干净舒适的感觉要营造出来。

入座。

伙食团的师傅们开始上菜。

高书记一个个的介绍,都是本地有名的家常菜,有些菜经常出现在平常农夫家里。

领导们接过碗筷,朱部长端着碗,拿着筷子,笑道:“丰盛啊,这些菜,我能吃几碗饭”

高书记道:“朱部长,这些都是才从农户手里收来的粮食,你试试”

朱部长边吃边点头,非常满意。

“小高,来一趟麻烦你了,安排这么多可口的饭菜”

高书记道:“朱部长,你太客气了,都是家常便饭,我倒是怕照顾不周,让各位领导吃的不够尽兴”

“我认为非常好,”朱部长拿着筷子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大吃大喝,中央三令五申,严令禁止,屡教不改,让人痛恨,

小高,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上,你们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在干部作风问题上,也值得称赞和表扬”

朱部长边说,旁边报社的记者做详细地记录。

高书记道:“我们这些当干部应该把重点放在当地的发展上”

朱部长表扬道:“小高,你这个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党的干部,人民的干部,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放在为人民谋福利,为当地谋出路的方向上来”

“感谢领导的赞扬”朱部长感谢道。

心里窃喜,在高书记的心里,有八分心思是为了漯河市的发展着想的,留了两分心思放在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上来。

他觉得这种分配很合理。

今天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也有省委领导在场,想必之后的路途会更加平稳一些。

他明白这一切的前提的是建立在漯河市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在短暂的兴奋之后,高书记放平了心里态度,准备认认真真的完成这次配合农业部考察的任务。

吃完饭。

朱部长打了一个嗝,笑道:“失态了,失态了”

“哈哈哈”众人也笑了起来。

气氛轻松。

朱部长说:“小高,你带我们去周边的乡村走走,看看你们搞的区域化规模化的农业经济作物区”

高书记慌张地擦了擦嘴,邀请道:“朱部长,请”

车队直接开到了乡村地区。

高书记和朱部长一辆车。

路上,从窗口看出去,绿油油的一片,春小麦已经茂盛的生长了起来。

高书记介绍道:“这个乡是小麦生产的大乡,乡里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在种小麦,接下来我们要经过的镇是土豆种植区”

朱部长看着这些农作物的涨势,笑着点点头,农民能吃饱饭,还能留有余钱,他很高兴。

“整个漯河市每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朱部长问。

高书记道:“在没有搞区域化规模化经济作物区之前,每年大概在460万斤左右,

今年从经济作物种子销售和化肥农药销售的数量上初步估计能够有600万斤的收入”

朱部长怔了怔,“增量很大啊鸿程食品一家公司吃的消吗”

高书记道:“鸿程食品公司的面粉用量只有不够的,只是土豆销量稍微差一点,但是苏老板已经联系上了福建那边的一家食品公司,我们生产的土豆,那家公司都收,还签了合同,

苏老板还说,鸿程食品以后的需求量还会更多,他会积极调动起周边地区的农业经济作物种植”

朱部长点头:“这个苏老板,我在中央也听过好几次了,这次去参观他的公司,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他的很多思维值得研究”

高书记笑道:“朱部长,苏老板得知你们要来,提前从学校请了假,已经返回公司了”

0424百闻不如一见

朱部长仅仅是听了高书记的介绍,总体来说,给他留下的印象很不错。

“停车”朱部长突然叫驾驶员停了下来。

一位穿着胶鞋的老农牵着一头黄牛站在路边,给车队留出空位来,他回头看着几辆车。

了解民情,只有从老百姓嘴里说出来,才知道真假好坏。

朱部长要下车,后面一行人跟着。

老农看着一群陌生的脸庞朝着他靠近,他有些紧张。

朱部长上前去,微笑着说:“老乡,放牛吗”

老农点头,没有回话,他不知道说什么合适,根据他的印象,眼前的人肯定是了不起的人物。

高书记走上去介绍道:“老乡,这位是中央来的领导,农业部的朱部长”

老乡顿时睁大了眼睛,全身颤了颤。

中央的领导

那是多大的官儿啊

除了震惊之外,还有点怀疑,中央的领导怎么会到穷山沟来

朱部长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老乡,你别紧张,我今天是代表党和国家来看望你们的”

老农连忙伸出双手捧着朱部长的手,“感谢领导关心”

这是他听说过的最尊敬和礼貌的方式。

朱部长问:“老乡,你家在哪里”

老农道:“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