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8(1/2)
d
“今日我将话扔下。我已选了好友陆迟,以后,我和四皇子不再往来。你有事,便回娘家。或是私下打发人给我送信。若是四皇子的事,不必吭声了。便是发帖子给我,我也不来。”
说完,怒气冲冲地转头走。
“大哥”
李湘如急切地呼喊几声,眼看着李默快步走了出去,一急之下,掀起被褥便下榻。奈何双腿无力,一落地便天旋地转。
李湘如两眼一花,摔倒在地。
额头重重地磕到了华贵结实的床榻边,剧痛不已。
李湘如泪水长流,呜呜哭了起来。
“听说没有,陆状元和四皇子殿下不知为何事闹得绝交了。”
“不是吧又不是三岁孩童了,还闹什么绝交四皇子虽不是储君,也是身份矜贵的皇子。陆状元难道还和皇子较劲不成”
“没错,是在较劲听说陆家小公子洗三礼当日,陆状元请了所有同窗,只漏了四皇子殿下。”
“四皇子妃也被拦着没让进陆家的门为此还气得病了一场。”
“听闻四皇子殿下连着发了几回请帖,陆状元都未应邀,还将所有帖子都扔了”
没到一个月,陆迟和四皇子反目绝交之事,便传得沸沸扬扬人人知晓。
便连宫的建帝,也有所耳闻。这一日在移清殿议事后,留下四皇子。张口便问“你和陆迟不是至交好友吗为了何事忽然闹至绝交的地步”
最快更新
第六百三十六章绝交二
区区新科状元,建帝没放在眼底。品书
只是,这个新科状元还是首辅陆阁老的嫡长孙。多了这一层身份,便不能等闲视之了。
对着别人,四皇子可以一言不发,甚至冷眼相对。现在张口发问的人是建帝,四皇子不得不答。
哪怕是编,也得编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四皇子心念电转,面未露异样,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愧色“些许小事,竟惊动父皇。儿臣委实惭愧。”
“我和陆迟,自少时相识相交,情谊颇佳。他是新科状元,如今身边有一群新科同年。我欲令他为我收拢几个才高出众的新科进士,日后藩时,带到藩地为官。”
“他以为儿臣有结党营私之意,和我争执了一回。之后,便不肯再来往了。”
四皇子这一番说辞,颇为巧妙。
既合情合理,遮掩了不能言说的真相,又为陆迟开脱。
以建帝护短成性的脾气,对单方面和四皇子断绝来往的陆迟,绝没什么好印象。日后或许会影响到陆迟的仕途。
四皇子再气再怒,也舍不得陆迟受半分委屈。
果然,听了这番解释后,建帝目的不快之意尽去。反而张口赞起了陆迟“这个陆迟,性子虽然呆板了些,却是忠臣。”
然后,目光掠过四皇子,不轻不重地敲打数句“储君已定,你所有不该有的心思也该收拾起来了。若不是你行事不妥,陆迟又怎么会生出疑心”
四皇子低声应是。
天家父子,纵有亲情,其也掺杂了太多别的东西。这份父子情,注定了带着提防戒备,带着省视和弹压。
建帝注视四皇子片刻。
无形的威压,令四皇子心微凛,不曾抬头和建帝对视。
良久,建帝无声轻叹,淡淡道“你先退下吧”
四皇子拱手告退,出了移清殿。
正午的阳光最是猛烈,从光线暗淡之处骤然到了炽日下,四皇子只觉眼睛刺痛。后背渗出的冷汗,尚未干透,黏黏地粘着衣衫,格外不适。
回首转望巍峨肃穆象征着无皇权的移清殿,四皇子目闪过复杂的光芒。
身后忽地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老臣见过殿下”
四皇子心一惊,反射性地转身,冲来人挤出一个笑容“陆阁老免礼。”
便是贵如四皇子,在一朝首辅阁老面前,也格外客气几分。
四皇子日后封王藩,远离京城权利心,为一地藩王。陆阁老却是官之首。亦站在大齐权利之巅。
说句不好听的,四皇子惹不起陆阁老。
年近六旬的陆阁老,满额皱纹,满面和气,看着颇为宽厚温和,不见半分凌厉“老臣许久未见殿下去陆府走动了。子毓不知犯了什么犟,竟和殿下闹意气之争,还闹得人人知晓。请殿下看在老臣的颜面,别和子毓一般见识。老臣回去,也定会严加管束这个混账”
一边说一边拱手致歉。
饶是四皇子脸厚心黑,也被陆阁老这一招“以退为进”噎得差点说不出话来。
陆迟到底有没有将事情的真相告诉陆阁老
陆阁老是故作不知有意这么说膈应自己,还是真得浑然不知
“陆阁老委实言重了。”四皇子挤出一丝笑容“一时意气,闹些口角,不足挂齿。陆阁老这般郑重其事,倒令我羞愧汗颜了。”
胆敢觊觎他的嫡长孙,差点害了他的孙媳和曾孙的性命区区一句羞愧汗颜,想交代过去
陆阁老心冷笑一声,口呵呵一笑“殿下如此宽宏大度,老臣这颗心也能放下了。”
虚与委蛇一番,陆阁老才进了移清殿。
然后,陆阁老张口向建帝谏言“东宫已修缮整齐,老臣以为,太子殿下也该早日搬进东宫才是。”
“名正则言顺有了东宫,才能正式建东宫詹事府”
“再者,诸位年长的皇子皆已成家,为了国朝安定,也到了该立封号之时了。”
国朝大事,建帝总要私下和几位阁老商议。到了大朝会,所谓当朝奏对,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陆阁老所言,建帝也早已想过了。之前心意未定也罢了。如今既是定了三皇子为太子,接下来也该早日令众皇子封王藩了。也免得皇子们觊觎太子之位,或是和太子争权,惹出乱子来。
“也好。”建帝略一点头“此事先交由内阁商议,拟出个章程,呈奏折。”
陆阁老恭敬应是。
陆家曾长孙陆天佑满月之后,陆阁老联合李阁老等人,一起了奏折。奏请太子搬进东宫,并奏请天子为成年的几位皇子封王。
这一道奏折,在大朝会正式呈至圣前。
天子当即应允首肯。只是,封号关乎着封地,也关乎着日后皇子藩,绝非一时半刻能定下。
三皇子搬进东宫,倒成了小事一桩。礼部择一个吉日,三皇子携妻女住进东宫便可。
对于诸皇子封王之事,最高兴的非三皇子莫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