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直播之春秋苦旅 > 分节阅读 241

分节阅读 241(2/2)

目录

第526章道家学说中的生存理论

“问得好”老子扶着胡须笑道:“孔丘的理解能力,佩服好不愧为将来的圣人,问得好”

孔子见老子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对他的态度好转,先前对老子的不满,淡化了许多。

“你要让我说,生存理论是怎么来的我李耳还真的有些为难因为你要是再追问下去的话,我无法回答你了这么说吧天生之,既成之”

“天生之既成之何解”

“天生之,既成之是指事物那么自然而然地来了,形成了,存在了,它有他存在的理由。你要是追问我事物到底是怎么来的让我李耳详解的话,我说不出来了”

老子说着,朝着孔子看着。

他知道问题并不会这么结束的,才刚刚开始孔子还有更多地问题在后来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成见,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想让孔子这个自认为自己也是天才的人,接受你的道学观点,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家应该早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点他有他的人生见解和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你让他改变,并且立即改变,是不容易的。

“我已经说过了,天地万物都是经过无数年的变化而来的。我们无法说清事物的真正来源,我们只能根据眼前的、可见的事物变化,来推断事物是如此变化而来的。

如说粪便粪便是怎么来的粪便是从人体或者是动物、植物的身排泄出来的,它成为了粪便。粪便的存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的存在是用来肥沃土地的。当然可能远远不止这些。

如说树木,树木的存在有他存在的价值,它们是用来提供人类使用的。还有它作为天地间的一物,他肯定还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人类目前所不知道的价值。

如说动物动物出生了,它们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人类只知道它们的肉能不能吃,皮毛能不能用,以此来判断它们的价值。其实际,它们可能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价值。

如说有毒的东东,我们不要以为它们有毒,对人类有害,认为它们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是它们存在的价值我们不知道而已。

例子我不一一例举了。总之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人类也一样我们既然生而为人了,有存在下去的必要。活着是人生的目的和任务

不知道如此回答能不能给孔子带来启示不有没有解开你心的疑惑你先前问我:生存生存为什么是为了生存呢先生你是怎么知道万物是为了生存的呢生存理论又从何而来

事实是这么回事我们无法回答和回避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从道的理论来讲: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其实是为活着而活着。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为活着而活着。但是如果我们决定活下来了,我们无法规避不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来了,努力地活下去吧既然决定活下去了,我们的人生有了意思

我们有童年、青年、年和老年等不同地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的生活内容又有了不同。

如说我们的童年在爹娘长辈的照顾下,生活得无忧无虑,很快乐。到了青年的时候,我们要寻找配偶,成亲组合新家庭。然后我们成为人父人母。再然后我们为了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不得不努力工作。我们要抚养子女,我们要赡养爹娘长辈。然后我们老了,我们接受子孙后代的赡养

再然后我们死去,回归自然人生不过如此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已所以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复杂,也无需追求太多追求太多,那是自己折腾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累而已。

我们只是为了活着而已,能够生存下去,有自由,已经很好了又何必去折腾呢

如说你研究的周礼周礼不必那么繁琐,也不必去刻意推崇,没有必要因为周礼只是规范世人行为的一种方法。规范世人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礼,而是为了生生存你懂我的意思么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生存”

“生存又是生存”孔子自语道:“道学的最后,一样是为了生存”

“然也”老子笑道:“不为生的话,我还传播什么道学呢还有传播道学的必要是不是起来吧未来的圣人呵呵呵”

一直到现在,孔子都趴在那里。是趴在那里,不是跪。趴表示佩服、服帖得五体投地跪更尊重。

“先生”孔子又磕了一个头,建议道:“先生的道学高深孔丘敢断言,一般人可能无法接受一般人听了先生的道学,大概都会跟孔丘先前一样,云里雾里”

“呵呵呵”老子笑道:“我这不是把你给说懂了你想想是不是你才接受我传道多少时间,才几个时辰而已而向别人传道,一般至少都是需要七日时间”

“七日”孔子说着,爬了起来,坐回到席位。

“七日还算是有些聪明的人了,有的人,还需要更长时间”

“更长时间”

“在我传道的过程,有人一直听我讲道,从头至尾至少有几个月。呵呵呵”

“几个月”

“一般之人大多数人,一个月圆时间可以领悟。唉人各有异有人的理解能力,真的李耳不敢恭维啊”

“那么请问先生先生的道到底是什么”孔子问道。

“道道是道,是我给它起的名字而已道路也漫长而无边际,没有尽头”

“孔丘的意思是:道是神灵么”

“道神灵”老子的脸色一变他知道孔子早晚会问这个问题的

用现代语言来讲,讨论的问题到了唯心与唯物的层面了。

是唯心还是唯物,直接影响到对道学的运用。

一旦观念形成,直接影响到后果。然后我们的处世方法会截然不同。

第527章孔子问有没有神灵与鬼怪

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两种观点:唯心与唯物

从古至今,唯心观点一直占据着上风。

在老子以前,就有先知认为世界是变化而来的。但是他们的观点始终得不到承认。到了老子时期,博览群书的他,一样认为这个世界是“进化”而来的。可是一样得不到认可。

唯心主义思想,是从人类有了心智就开始的。宗1教、迷信类的东东,说白了,都是人脑想象出来的。所以他是不科学的。可是唯物主义者又无法解释清楚事物的具体来源,一样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地。

正如法制社会一样:明明发现别人干了坏事,明明看见别人shrén或者是盗窃了,所有人都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坏人。但是你拿不出他的犯罪证据,你的证据不能形成证据链,你都拿这个坏人没有办法。

举这个例子并不恰当,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唯物主义观点的人,因为无法举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地,所以一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