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直播之春秋苦旅 > 分节阅读 269

分节阅读 269(2/2)

目录

“是先生”修琴的人答应一声,退了下去。

其他听琴之人,都没有跟过来。从样子上看,这些人应该都是琴师的熟人,经常来听琴的,他们不想打扰主子与新朋的交谈。

琴师来到琴前,弹了一下那根琴弦,听了听,很不满意。赶紧松了一下琴弦。再弹奏了一下,还是觉得不满意,又紧了一下琴弦。如此反复,直到那根弦的音律定下来了,他才罢休。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罢手,又把所有琴弦拨动了一下,从整体上听了一下,直到满意为止。

可见琴师比苌弘对音律更精通。

琴师调好了琴,并没有回到主人的席位子上,而是继续坐到琴师的位置上,与孔子说着话。

“我先前弹奏的是韶乐韶乐,史称舜乐,是近古时期的一种传统宫廷音乐,为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琴师一边介绍着,一边弹奏着韶乐的音律。

“集诗、乐、舞为一体的音乐”孔子不解地问道。

“嗯”琴师答道:“遗憾地是这里没有舞”

“那我”孔子心跳地问道:“我平时一个人弹奏的时候,一边弹奏,一边唱着,那算不算韶乐呢”

“你”琴师戛然而止,停止了弹奏,瞪大着眼睛看着孔子,问道:“你一边弹奏一边唱诗经”

“是啊”孔子点头道。

“那你来”琴师说着,从琴师的位置上离开,把席位让了出来。让孔子上前,弹唱给他听。

孔子也没有谦让,起身走了过去。也不客气,先轻轻地弹了一下琴弦,试试琴音。然后十指勾起轻轻地按到琴弦之上。接着一边弹奏,一边吟唱了起来。

一曲而毕孔子装比地把双手放到琴的两边,闭目享受,感受着刚才的心情和意境。

“好”琴师拍掌叫好。“这就是韶乐你弹奏的,有韶乐的韵味好”

“我”孔子睁开眼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只是瞎弹而已跟着感觉走,随意而为”

“就是这种感觉随意而为,抒发心中的感觉在舜帝时期,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所以对音乐的追求也就有了发展,他们把自己的心境通过音乐的形势表现了出来

在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音乐我先前弹奏的,是帝乐可惜没有舞者起舞,一大憾事也”

根据琴师讲:在舜帝时期,是有男女舞者伴舞的。不仅仅是女舞者,那个时候是男女混舞的。

纯粹变成女舞,直到现在的女闾舞,都是近代才开始的。现在不仅变成了女舞,还变成了艳1舞

说起这些,琴师非常地气愤:真是糟蹋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了。

更是让人气愤地是:随着伴舞内容的改变,韶乐的韵律也变了。可以说变得面目全非。

正是因为如此当年的不见了。

韶乐的失传,是因为时代的变迁。

而他弹奏的韶乐,不仅仅是从古谱上延续下来的,也是他对韶乐的一种理解。到了后来他想起如今的礼崩乐坏,不由地心情大坏。所以弹奏出来的音律就变成了哀号。

“所以要想弹奏出韶乐的味道,你就必须有那种和谐社会的生活体验,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琴师解释道。

没有那种生活体验,你是弹奏不出舜乐的韵律的

孔子刚才弹奏的,有那么一点韶乐的韵律但是不完全相同。

琴师把孔子叫到一边来,他自己坐了上去。然后他弹琴,让孔子伴唱他根据孔子刚才的韵律,重复着弹了起来。

孔子也很配合,吟唱了起来。

果然琴是一样地琴,调是一样地调,可到了琴师的手上,音律就变了。韵律还是那个音律,就是音韵变了。

弹奏结束,琴师非常满意。

说道:“韶乐的特点就在这里它有它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它的锵音是很沉稳地,回音悠远有力。”

说着他弹试了一下。又解释道:“你能听出其中的不同了么它的回音,是不是悠远而有力”

“锵”

孔子仔细地听了听,点了点头,表示他听懂了。

“只有心静沉稳,没有生活忧愁的人,才能弹奏出韶乐的韵律一个心情浮躁的人,是弹不出这种韵律的。心情浮躁的人,他们的音律节奏是很快的音律节奏快,并不完全代表心情激动、兴奋。两者之者是有区别的。

心情浮躁的人弹奏出来的音律,其中是有杂音的。是杂音,而不是回音、余音。而心情激动的人弹奏出来的音律,是快速而简洁的”

琴师说着,弹奏了两支曲子。一支是心情浮躁人弹奏出来的曲子,一支是心情激动时弹奏出来的曲子。在两支曲子的对比下,不懂音乐的人都能听出来。

用现代语言来形容,心情浮躁的人弹奏出来的曲子,就跟半夜听到远处有人吵架的声音。只有声音,没有内容。而心情激动者弹奏的曲子,截然不同,能够给人一种激动加心跳的感觉。

而琴师所说的韶乐,是人民安康的心声。

韶乐中的舜帝宫廷之乐,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怎样地境界了舜帝高高坐在宫殿之上,无所事事,听着韶乐享乐。下面的大臣,也一样无所事事,享受着韶乐那震慑人心的魅力。

国泰民安,舜帝和大臣们都失业了,用韶乐来打发时光,那是一种何等的境界

第591章孔子为何推韶乐

说起韶乐,琴师的话就多了起来。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舜帝时期的社会风貌是什么样子,可他从韶乐中感觉出来了,那是一个和谐、有序、宁静、自由的社会。

根据古籍上讲,那个时候的人们,并不认为劳动可耻,也并不认为劳动很累。相反还想着劳动,劳动就跟游戏一样,可以消磨时间,还可以从中得到乐趣。

据说舜帝时期的人,就跟现代的孩子、青少年、年青人玩游戏一样,对劳动是很痴迷的。钻研农业和各行各业的技术,创造生活。

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专利”意识,也没有商业意识,发明创造出来的成果,都是共享的,并以此为荣。

那个时候的人,不过度劳累,只做本分的事,尽力而为。不像后世的人,没日没夜地劳作,造成猝死。人们的劳动限度:满足赋税需要和自身生活需要之后,略有积余,就知足了。

那个时候的赋税不重,舜帝和他的大臣以及下面的地方官员,都不追求奢华生活,过大家一样地生活。所以人民是没有多少赋税的。

舜帝收取的赋税,一小部分用于官员的俸禄,一大部分用于公共建设。正是因为这样,收取的赋税都用于地方公共建设了,所以子民们都愿意上缴赋税。并且还以不上缴赋税为可耻。

根本不像后世社会,沉重的赋税压迫得子民日夜不停地劳作,都无法完成任务。为了完成赋税,只得自己省吃俭用。最后一切都是为了赋税而活。当其中的一部分人活下去了,他们就想着法子来逃避了。因此社会就混乱了起来。

既然劳动不能养活自己,还不如不劳动了。因此就有了犯罪的开始。为了活下去,人们不得不想着各种办法。生活的内容丰富了,社会也因此而复杂和混乱了。

舜帝时期,官员不奢侈,无需征那么多赋税。人人都劳动,社会上没有多少需要别人来养活的闲人。因而大家都是闲人。闲得没事,大家就聚在一边,一边奏乐,一边跳舞。

想想那个生活,是多么地美好

在现代社会中的某些大山中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也有些像舜帝时期的生活。人们没有太多的奢求,简单生活。节日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欢歌笑语。晚上的时候,跳着篝火舞。

那样地生活,是多么地美好

人生不就是为了活着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