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直播之春秋苦旅 > 分节阅读 372

分节阅读 372(2/2)

目录

孔子听到传闻,很是难过。

要知道经过这几年的流浪生活,他已经改变很多了。那个道德大师,已经不再多嘴了。他只想回去尽一个臣子的礼数,拜祭一下先主鲁定公。没有别的意思,更没有再回鲁国政坛的想法。

当官已经不再是他的追求。传道才是他的新人生。

经过这几年的流浪生活,他已经明白当年老子所说的话,以及老子的所为。晚年的老子,也放弃了官场,隐匿在民间,积极传道,不遗余力。

现在的他也想象老子那样,在大周天下去传道,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从政,只能说是在管理社会,并不能长久地改变社会意识形态。

要想改变社会意识形态,改变人类的命运,必须去传道,改变世人的思想观念。

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人生观不改变,没有一个正确地人生观,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

得知鲁国传来的确切消息,孔子在原地休息了三天,沐浴更衣,素食斋戒,算是对鲁公的祭祀。

学生们见先生有些反常,一个个都不敢多嘴。连颜回,都不敢没事往先生身边跑。子贡因为还要做生意,有时并不陪伴在身边。算子贡在,他也一样不敢去打扰。

平时大大咧咧的子路,见孔子一身素装,都不敢随便说话。不过平时的他,还是把颜回等人拉到一边,安排一行人的学习和生活。

自从孔子周游列国开始,孔子的大学变成了“流动大学”。要想学习大学内容,你要跟随在先生身边。先生会在闲暇时间,给学生课。而大多数时候,都是先入学的大学生带后来的新生。

从绝望缓过神来的孔子,鲁国是回不去了,宋国的宋公去年拒绝了他,宋国是呆不下去了。只得决定:带着学生离开宋国去郑国。

去年去过郑国,但并没有去拜见郑公,没有递交晋见的书。所以这次他去郑国,准备递交晋见书,正式拜见。

虽然他有种预感:郑公可能也不会重用他或者是怎么怎么地。但是他觉得有这个必要。不管郑公的态度如何,只要有这个机会,他可以给郑公和他的臣子们一堂课,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

孔子一行走走停停,不日到达郑国都城。

自从回鲁国的愿望绝望后,孔子改变了态度,真正地办起了“流动大学”。每天早早地起床,带领学生念书。或者教导学生弹唱或者是其他。吃过早饭,才收拾收拾走人。

大多时候,都是借宿或者是露宿,很少住客栈的。这么多人,住客栈是很费钱的。好在这个乱世,到处都可以找到荒废的空房子。

每天下午,孔子一行人都会早早地找个地方歇下来,免得错过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找到落脚的地方,孔子写了晋见书,请求晋见郑公。

本来他想让子路去递交晋见书,可想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

颜回身材消瘦,又是一副老实人形象,一般人看见他都不会把他当回事。而子路的形象又过于霸道,也不适合搞外交。

子贡是最适合的人选,可子贡去做生意了,还没有赶过来。而闵子骞跟随回宋国后回家探亲,也不在身边。两个合适的人选都不在,他只能亲自去了。

其他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才学,都是可以去的。可孔子觉得:这些学生的名气不响亮。

名气不响亮也不行,要是郑宫守护问你是谁,你说你是谁人家不知道,也一样不理你的。

孔子早期的学生大多出名了,在大周天下是很有名气的。所以他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

“你们不要惹事我去去来。仲由照顾好他们”孔子交待一番后,雇了一辆马车,往郑宫去了。

到了郑宫,他把写好的书递交给守宫的护卫,让其禀报。很快护卫出来了,把书往孔子的怀里一扔,说道:“主不见你走吧”

“你禀报了没有”孔子怀疑地问道。

“你这是什么话”护卫一听,火气顿时大了起来,还一边气愤地拔出佩剑。

孔子见护卫发火了,才发现自己的话说错了。不是多余了。不管是郑公不见还是护卫没有禀报,或者是护卫进去禀报被人阻挡了,反正一条:晋见之路断了。

孔子忍耐着,给护卫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身出来。因为心里有气,所以没有再雇马车,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胡思乱想。回到原来的地方,才发现:原来居住的地方,一处废弃的房子已经化为灰烬,他的学生都不见了。

孔子查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打斗的痕迹,才放心下来。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子路等人搬了地方。

无奈之下,孔子只得在原地等着。结果这一等等到天黑,也没有见子路回来找他。见天马要黑了,他才往郑国都城的东门走去。

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是在东门外。他们一行人是从宋国过来的,所以走的是东门。他想:不管子路他们搬到哪里去了,一定会回来找他的。很可能是他们也进了城。因为他是进城去晋见郑公的。

结果这一等等到天黑,楞是没有等到子路等人。

见天黑了,他害怕晚住不到客栈。再则肚子又饿了。暂时离开了一会儿,去买吃的,顺便看看附近有没有客栈。

也在他离开的时候,子路等人找了过来,双方正好错过。

第814章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买来烙饼和瓜果,又等在东门里面,等着子路等人来接他。。。他并不知道,子路已经来过了,没有看见他后又走了。

这样孔子傻傻地等到后半夜,都没有等到子路等人。无奈之下,只得近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还好在子贡、子路、闵子骞等人的“调教”下,如今的孔子身也带钱财了。要是在以前,他的身是不带钱财的,一切都由学生帮他管理。

当然这是指孔子从宋国迎娶亓官氏回去后,到这之前这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在以前孔子还是孔丘的时候,还是个吹喇叭的儒生的时候,他的身是带钱财的。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

变得教条、思维模式僵化,是从真正当教书先生开始的。真正定型时期,是从东周洛邑见了老子回来后,才彻底定型的。

孔子从东周洛邑见老子回来后,正式、安心当起了教书先生。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思维模式定型了,僵化了。也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钻牛角尖了。

更确切地说:从那个时候起,他活在自己营造的小世界里,脱离了现实生活。

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宅男宅女,虽然也活在这个世界,可他们活在一个“假世界”里。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与现实生活脱节。

子路等人天黑的时候过来没有找到孔子,顺着这条道走到郑宫门口,还是没有看见孔子的影子,以为他们的先生孔子还在郑宫内。他们守在郑宫的外面,等着先生出来。结果一直等到半夜,都没有等到。又等了好长时间,才回到城内的客栈。

“要知道先生住在宫内了,我们何苦等呢唉先生在里面吃着宫廷宴,我们却在外面饿着肚子。”

“是是先生亲自去递交书,还不被郑公叫进去了。”

“是啊郑公不同于其他君王郑国的子产你们听说过没有听说郑公是子产亲手调教出来的。那个德性,刚刚地”

“是啊郑国要是没有子产,早被晋国给吃了。”

“是是”

学生们都以为先生被郑公请去吃宫廷宴,都羡慕着,自豪着。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孔子还没有去找客栈,还虔诚地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