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抗战之英雄血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1/2)

目录

d

只要日军的增援部队进入舒城,就休想瞒过胡彪麾下的侦察小分队。虽然战地侦察很辛苦,可控制境内各个交通要道后,负责侦察警戒的作战队员也能轮流休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怕跟胡彪配合作战一次,林坚依旧不知道胡彪手中,究竟有多少部队。唯一能够确认的,便是胡彪训练出来的部队,比警卫团都要精锐数倍。

离城前随运送物资车队一起返回霍山的一名营长,也跟徐原泉汇报了具体的战斗过程。得知警卫团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便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着实大为震惊。

一同听取战况汇报的两个师长,也难以置信的道:“什么时候,小鬼子这么好骗”

“军座,此番警卫团只是配合作战。可胡长官的部下,进城之后全部换上小鬼子的军装。最重要的是,胡长官跟他的部下,好像都会讲小鬼子的话。

如果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他们的破绽。早前团座下达作战命令时,我们也觉得太冒险。可最后,我们才发现,这种仗打起来真的太爽了,完全是一边倒的屠杀啊”

虽然没亲历战事,可徐原泉跟两位师长都能想象到,毫无防备的日军长途而来,本身就疲惫不堪。又被压缩在一条长街上,根本就摆不开架设。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确实没多少还手之力。可做为指挥官,他们依旧知道,这个作战计划何其冒险。稍有不慎,潜伏在城内的警卫团,反倒有可能被日军全歼。

听取完作战汇报,徐原泉也很称赞的道:“一直听闻飞狐将军最擅长以少胜多,其作战根本无规率可言。现在看来,飞狐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汇报完战况的警卫团营长,也适时道:“临行时,胡长官让我给军座带句话。接下来,小鬼子应该会集结重兵赶至舒城,甚至很有可能向我们发起猛烈攻势。

胡长官希望,我们能依托现有工事,阻击小鬼子一到两天。到时,他会带领警卫团及其麾下的部队,从敌后发起突袭。如若成功,便能前后夹击小鬼子,打一个翻身仗。

若能再次消灭进入舒城的日军主力,那么我们早前面临的威胁,短时间就能解除。至于六安境内的日军,胡长官也会联络驻守六安的部队,牵制住小鬼子。”

这番话讲述完毕,徐原泉想了想苦笑道:“看来那小子的东西,还真拿着烫手啊传我命令,前沿阵地开始进入战备阶段,此番送来的武器,全部发放给兄弟们。

不管怎么说,飞狐将军只是过来凑热闹的,咱们才是这里的地头蛇。若是有机会围歼一部分小鬼子,咱们也算替早前战死的兄弟报仇。这一仗,全军务必用命”

“是,军座”

通过胡彪让人带来的这番话,做为军中宿将的徐原泉,很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他必须承认,换成其它人的话,他除了吞下这个苦果,估计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反观胡彪的处理方式,根本让他无法生气。看似有点阴谋的意思,可实际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不论胡彪怎么做,日军早晚都会进攻霍山,他早晚都要跟小鬼子死嗑。

现在有了胡彪两次送来的武器弹药,驻守前沿防御阵地的部队,也能更换一批精良的武器。最重要的,短时间内,他们不用为弹药跟物资而担心。

况且,胡彪还给他们一个反败为胜的希望。做为将领,徐原泉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常败将军。若能打赢一次,对他跟军中这些部下,都是一次难得扬名的机会。

在徐原泉紧锣密鼓展开防御部署时,驻守在六安境内的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同样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日军主力逼进六安,守城部队自然也是知晓。

早前日军师团突然下令停止进攻,确实令于学忠非常意外。等收到军统发来的电报,他才知道日军为何停止进攻,原来是日军后方遇袭,导致日军补给受阻。

相比徐原泉比较了解胡彪的一些事情,于学忠却对胡彪不太了解。唯一令于学忠意外的,还是后面戴笠亲自给他发的电报,让其在适当时候配合胡彪作战。

先前于学忠还觉得有些不爽,可随着麾下部队发来越来越多有关小鬼子的兵力调动情况,于学忠才知道日军占领的庐州城跟滁城相继被攻陷,而指挥官正是胡彪。

看着麾下侦察兵发回的情报,于学忠很是意外的道:“这支特遣支队,究竟是何来头竟然屡屡重挫日军,还有能力攻陷城防工事坚固的庐州城,这确实太让人意外了”

想不明白归想不明白,于学忠跟徐原泉一样,他们都清楚一个道理。若是没胡彪在敌后袭扰,估计这会日军已经发起对六安城跟霍山的攻势。

到时候,他们依旧不得不展开反击。最终能否守住阵地,其实已经是明摆着的事。现在有特遣支队牵制日军主力,他们确实轻松不少,获得一丝喘息机会。

最令于学忠欣喜的是,他麾下的侦察部队,陆续发现日军从六安附近抽调走部队。原本紧张对峙的前沿部队,终于能长松一口气,趁机加固他们的防御工事。

等收到胡彪发来的电报,于学忠难掩震惊之色道:“真没想到,日军派往舒城的骑兵联队,竟然被特遣支队给全歼了。这个姓胡的,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就在于学忠震惊时,麾下的参谋长却突然道:“军座,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

“早前台儿庄会战时,第五战区围歼日军第十师团时,似乎也被一支特别行动队伏击过。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报,那支队伍的指挥官也姓胡”

“你的意思是,这两支部队的指挥官,其实都是一个人”

“特别行动队听上去,规模应该要比特遣支队更少。从时间上来分析,我觉得非常有可能。最重要的,据说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跟军统的关系极为密切,连委座都极其重视。”

结合戴笠发来的电报,于学忠也终于相信参谋长的分析,早前在徐州会战低调出现的特别行运队,跟此刻出现在皖省战场的特遣支队,应该同属一人指挥。

唯有这种解释,才能说明戴笠为何亲自给他发电报,还特别提醒他密切配合特遣支队的作战。对于学忠而言,若胡彪真能解六安之危,他不介意听胡彪的调遣。

想到这里,于学忠也很直接的道:“以我的名义,给特遣支队发封电报祝贺。另外给徐将军发封电报,询问他们那里的情况。想破此危局,必须同心协力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