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分节阅读 10

分节阅读 10(1/2)

目录

d见赵二狗硬挺着,他不由佩服道:“赵二狗,看不出来啊,你还是条忠犬”

赵二狗这会儿笑得脑袋都差点抽筋了,他胡乱威胁道:“曹大人,你应该知道我们老爷后面是谁,你敢对我用刑,就不怕上面追究吗”

曹正良闻言,认真的点头道:“嗯嗯,我知道你们老爷后面是谁,我是不敢把你们老爷怎么样。“

赵二狗闻言,不由松了一口气,他以为曹正良已经怕了,不敢再对他用刑了。

但是,紧接着,曹正良却对那两个狱卒道:”鸡毛看样子是不管用了,给他换竹签。”

那两个狱卒闻言,嘿嘿一笑,变戏法一样的各自从身上掏出一把竹签。

他们掏出来的竹签跟后世烤肉用的签子差不多粗细,不过,都是用最结实的竹皮部分削成的,而且前面削的很尖,很薄。

这家伙就有点吓人了,赵二狗直接吓得脸色都变了,光是给他挠痒他还能忍受,毕竟不会留下什么伤口,挺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这细长的竹签就不一样了,看着就瘆人啊

赵二狗惶恐的喊叫道:“你们想干什么,你们乱用私刑就不怕上面追究吗”

曹正良闻言,只是撇了撇嘴,话都懒得说,就这么点小玩意能叫乱用私刑吗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呢,看你小子能挺到什么时候

那两个狱卒也没搭理他,只是一人抓住他一根手指,将竹签慢慢插进他指甲盖里面。

“啊”,赵二狗忍不住惨叫起来,十指连心啊,往指甲盖里面插竹签,不疼才怪呢。

不一会儿,一根竹签就插完了,赵二狗已经疼的满头大汗了。

看见他这怂样,曹正良不由嘲讽道:“省点劲啊,这才刚开始呢,手指插完了还有脚趾是吧,一根插完了还可以插两根是吧,别急,留点力气,慢慢嚎。”

两个狱卒也不搭话,只是慢慢的抓起他第二根手指,又准备插了。

赵二狗终于崩溃了,他边拼命挣扎,边大喊道:“别插了,别插了,我招,我招。”

曹正良闻言,摇头叹息道:“你说你这又是何必呢,我们又不是问你干什么坏事了,再说了,我们也不会把徐员外怎么样,你硬挺什么劲啊,这不找罪受吗”

赵二狗一想,也是啊,坏事基本上都是徐辉做的,他最多也就揍人家几下而已,就算他全招出来,他也不会有什么事,他相信以徐辉的背景,也不会有什么事。

于是他竹筒倒豆子,一个不留,将徐辉怎么把八个小妾弄到手的,全抖了出来。

拿到供词,张斌气的直拍桌子,徐辉也太不是个东西了,简直就是个禽兽。

不过,光凭一张供词并不能治徐辉的罪,没有其他人证、物证,这东西就是张废纸。

要光凭供词就能定人的罪,那就乱套了,毕竟,供词这东西,想要伪造,简单的很。

当然,张斌也不是想治徐辉的罪,他的目标是拯救整个大明,如果为了惩治这么一个人渣毁了自己的前程,那就得不偿失了。

晚上他又在酒楼订了一桌酒菜,送到监狱,陪徐辉喝起酒来。

徐辉这会儿倒是不怎么害怕了,因为张斌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对自己的堂伯,这位县令大人还是很顾忌的。

在他看来,只要张斌不敢动他,赵穆玩再多小动作都没用。

一开始,他还喝的很开心,几杯酒下肚,张斌却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叠供词递给他,叹息道:“唉,徐员外,这下有点麻烦了,今天典史曹大人将这个交给本官,说是要报上去。”

徐辉虽然不是凭真本事考上秀才的,书他还是读过一些的,听张斌这么一说,他连忙接过供词,细看起来。

这典史是赵穆的人他知道,只是,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敢跑去拷问赵二狗

看到赵二狗的供述,徐辉额头上慢慢冒出了冷汗,不说别人会把他怎么样,就说他堂伯,他堂伯要是知道他是这么个东西,还会拉下脸来救他吗

看完证词,他有点惶恐的问道:“县令大人,赵穆这是什么意思”

张斌装出为难的样子,点拨道:“他想要那两千多亩地。”

话不用说太满,只要徐辉不是头蠢猪就应该能听明白,如果这地不卖给赵穆,这份供词就会捅上去。

徐辉考虑了一会儿,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事要是往上捅,徐大化的脸都要被他丢尽了。

买不到这两千多亩地只是少点收益,如果失去了徐大化这座靠山,那他就完蛋,事情到了这一步,只能先息事宁人了。

第十九章助纣为虐

徐辉终于向赵穆服软了,这两千多亩地的事情就可以开始运作了。

第二天一早,张斌便扯掉了头上包扎的布条,宣布头上的摔伤已无大碍,可以处理政务了。

其实他头上本来就没什么伤,只是不小心撞了一下而已,就算不去管它,额头上的肿块过个十来天也会慢慢消失。

这几天,又是外敷,又是内服,又是活血化瘀,又是提神醒脑,他额头上早就消肿了,这会儿就能看到一点青淤。

张斌之所以这么快痊愈,自然为了尽快处理那两千地的事情,早堂过后他便命人通知赵穆,可以来买地了。

土地买卖在这会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黄册的变更。

所谓的黄册就是明朝的户口本,明朝的户口本可比现代的户口本记录的东西要详细的多,黄册内不但有每户的籍贯、丁口、名岁、从事职业等基本信息,还有每户的田地、房屋、车船、牲畜的详细记录。

这黄册可不是开玩笑的,有明一朝对黄册都相当的重视,因为黄册不但是户籍证明,还是征收税赋,征召徭役的依据,可以说黄册就是明朝征收税赋的基础,是整个朝廷最根本的文书。

而黄册也不是每户的户主持有,同样的黄册,一式四份,县衙、州府、布政使司、户部各有一份,也就是说,土地买卖之后,买卖双方黄册信息的变更不光是在县衙改一下就行了,上面州府、布政使司、户部的黄册都得改,其麻烦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这次是户部行文将原来的两千多亩屯田改为民田,这些田地暂时来说是归属户部的,就不存在修改卖方黄册的问题了,只要将买方的黄册修改一下就行了。

赵穆应招而来之后,张斌便在主薄黄培文的陪同下来到了大堂右前方的户科书吏署。

令他惊奇的是,来的并不止赵穆一个人,还有本县的四位举人

这四个应该就是钱谦益的门生,也就是赵穆买下这两千多亩地之后的投献对象了。

这四人张斌自然是认识的,他也知道,这几个都是穷秀才出身,除了种地,貌似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话说举人不应该是高高在上吗,怎么还需要种地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