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2)

目录

d也有五六口人,十亩地,每亩出产两石粮,一年也就二十石,一个壮丁一个月就需一石粮,剩下的老幼妇孺,能有口稀饭喝就不错了,至于衣物,那都是补丁叠补丁,几年也难得制身新的。就这还没算田赋、徭役和辽饷呢。”

一石粮大概一百五十斤左右,这会儿农田产量极低,亩产两石那还算是不错的田了,差点的亩产也就一石多,最好的也不到三石,这些张斌都知道。

他还知道,这会儿一个壮汉一天真能吃四五斤粮食,因为一般百姓家里都吃不起油,没油水,不多吃点,干会儿活就会饿的肚子咕咕叫。

他唯一没想到的就是,现在的农户家里竟然都只有十来亩地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立朝之初那可是每户都分了上百亩地的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原本每个农户家里不是有上百亩地吗,这地呢,不会都被乡绅土豪收购去了吧,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有几个人会卖平民百姓如果不肯卖,乡绅土豪总不会明抢吧”

吴士琦摇头道:“哪里用得着抢啊,县令大人您应该也知道生老病死、婚丧喜庆都是要花钱的,农户家里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存余,一旦遇上天灾,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活,如果再有个生老病死什么的,那就得借钱度日了,如果天灾不断,借的钱还不上,还要交各种税赋,那就唯有卖田了。”

张斌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老百姓对天灾的确没有什么抵抗力,一旦发生天灾,毁掉一年的收成,老百姓可能还能借钱度日,如果连续几年天灾不断,田里没有一点收成,那不卖田的确会饿死。

大明立朝至今又发生了多少场天灾呢这个已经无法估算,这地应该就是这么慢慢卖出去的。

吴士琦歇了口气,继续道:“这天灾是一方面,还有人祸,比如,哪家如果出个好吃懒做、吃喝嫖赌的败家子,那这家人,用不了几年就完了。还有倭寇、匪患、窃贼、强盗等等,随便遇上一个,都能让老百姓倾家荡产。”

张斌闻言,不由沉重的点了点头,这会的老百姓要守住祖辈留下来的那点地的确不容易。

现在的土地兼并实在是太恐怖了,难怪崇祯朝一发生自然灾害就到处是农民起义,没办法啊,不造反,不去抢那些土豪乡绅,贪官污吏甚至是皇亲国戚的粮,他们就会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平民百姓的温饱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

第二十七章产量

说起这个吃不饱,张斌不由想起前世在孤儿院的生活。

那个时候,他也经常吃不饱,尤其是十多岁的时候,长身体那会儿,饭量大的出奇,怎么都吃不饱。

倒不是说那个时候会饿死,之所以饿,主要是因为长身体消化太快,孤儿院毕竟不是自己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饿了怎么办呢

小伙伴们经常去孤儿院的后山偷红薯,然后在地上挖个大坑,再偷把干稻草在坑里烧了,再把红薯丢进去,过大约半个小时,红薯就烤熟了,那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张斌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嘴角,还好,没有口水。

他看了看自己的手,瞬间陷入呆滞。

红薯的产量貌似很高啊,还有土豆,产量也高的吓人,只要栽种方法没问题,亩产几千斤正常的很。

至于这个栽种方法,张斌倒是知道,因为他亲手种过。

也就是后面孤儿院被附近的村民投诉的没办法,只好在后山自己开了几块地,种红薯,顺带还种了点土豆,而他们这些经常偷红薯的小捣蛋,则被罚去种红薯和土豆了。

怎么种的来着,张斌使劲回忆起来。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脑海,农民伯伯手把手教他们分块,培育种苗,栽种,施肥的镜头如电影般回放,想起最后丰收时的喜悦,他不禁露出幸福的微笑。

坐在一旁的吴士琦却是傻眼了,县令大人这是怎么了,半天不说话,还又是抹嘴又是笑的,好诡异啊

又过了一会儿,张斌终于清醒过来,他也顾不得吴士琦吃惊的表情了,直接招手道:“吴先生,你过来,本官给你画两样东西,你看认识不。”

他印象中,这个时候红薯和土豆应该都已经传人大明了,而最早栽种的正是福建沿海地区。

吴士琦见县令大人招手,连忙站起来,走到书桌跟前。

张斌则迅速的抽出一张白纸,提起毛笔画了几个土豆和一串红薯,然后解释道:“这两样东西本官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也就是某种根茎。这个圆圆的,像马铃铛一样的,表皮是黄色的,里面也是黄色的,切碎之后泡水里会有很多粉,挖出来是一堆一堆的。这个又圆又长的,表面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挖出来是一串一串的,可以生吃,吃起来略微有点甜。吴先生,你见过这两种东西吗”

他的话刚一落音,吴士琦便毫不犹豫的道:“大人说的是洋山芋和番薯吧”

番薯,对啊,红薯就叫番薯,至于洋山芋,应该就是土豆了,张斌兴奋的道:“对对对,这个长长的就叫番薯,这个圆圆的叫洋山芋倒也没错,吴先生都见过”

吴士琦点头道:“这两样东西月港那边很多人都在种,听说是洋人带过来的,小人还特意去品尝过,这洋山芋没什么味道,这番薯倒还可以。”

月港就是隆庆开海的时候,明穆宗定下来大明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那边洋人的确很多,而土豆和红薯正是洋人带入大明的。

张斌已经可以确定,吴士琦所说的洋山芋和番薯就是土豆和红薯了。

他兴奋的道:“吴先生,立刻派人通知我父亲,请他帮忙去月港进购一批洋山芋和番薯,送到平阳来,越快越好”

吴士琦这个纳闷啊,难道县令大人想吃着两样菜了

他有这想法也不奇怪,这个时候土豆和红薯并没有开始大规模种植,再加上种植方法不是很得当,产量并不是很高,大明的百姓还以为这两样东西是拿来做菜吃的呢

当然,奇怪归奇怪,张斌一开口,他还是立马退出去安排去了。

至于大金所那边,他并不担心这种稀奇古怪的要求会遭到诟病,千户大人宠溺这位五姑娘那可是出了名的,别说是洋山芋和番薯了,就算是龙肝凤胆,只要弄的到,估计千户大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弄

张斌让人马上去进购土豆和红薯自然不是为了自己吃,烤红薯的味道虽然令人怀念,但他还没嘴馋到这种程度。

土豆和红薯可是亩产几千斤的粮食作物,而且对环境的要求并不高,根本就不用占用农田,土质稍微好点的荒山都可以栽种。

他完全可以组织平民百姓去开荒,把土豆和红薯栽种到山坡上,每家每户只要种上一两亩,这吃不饱的问题就解决了。

甚至,还可以组织平民百姓到处贩卖烤红薯,这样,穿不暖的问题同样也解决了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其实,简单的算个账就明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