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1/2)
d等等,吴敦夫,阉党五虎,工部尚书吴敦夫,他这老丈人是要傍着阉党上位啊
这一趟镇东卫之行让张斌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他老丈人竟然要投靠阉党,而且还有点想悔婚的样子,这事还真是麻烦啊。
这个时候他暂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回去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尽可能拖一拖,等他在京城安定下来再说。
第二天,他便告别父母,带着一众亲随踏上了前往平阳的战船。
这次,他是真的要离开了。
初六一早,他便开始告别众人,准备出发前往京城了。
首先,他在后院告别了正在收拾东西的张翠花、小云和张冠等人,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最后能不能在京城留任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一个女眷都没带,只是带着谢正刚和张差等九个亲随。
出了后院,来到大堂前,县衙所有官吏早已等候在甬道两侧,接下来一段时间,在下任县令赴任之前,平阳所有事物都是由县丞胡江负责,张斌特意拉着他一路叮嘱,直至县衙大门外。
在县衙大门外,一众乡绅也早已等候在那里,又是一阵送别,张斌在众人的簇拥下直接从北门出了平阳县城。
刚一出城门,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因为外面早已人山人海,数万百姓正在大路两边翘首以盼呢。
张斌只感觉鼻子一酸,眼泪瞬间布满眼眶,他边拱手边往前走,口中只知道一个劲地重复着:“多谢大家,多谢大家。”
不知道过了多久,前面终于再也没有老百姓的身影,张斌一转身,正要劝送行的乡绅、官吏和小云等人回转,人群中突然响起一片“恭送县令大人”的声音,数万老百姓相继跪到地上,失声痛哭起来。
张斌见此情景,顿时泪流满面,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说点什么好,只能拱着手,深深的作了个揖,随即便掩面踏上马车。
“架”,赶车的谢正刚使劲一甩缰绳,马车开始缓缓移动,两边张差等人随即打马跟上。
一行十人就这么缓缓的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张斌终于踏上了远赴京师的旅程。
他能顺利进入兵部或是都察院吗,他能在党争激烈的京城站稳脚跟吗
本卷终,且看下卷分解。
第二卷序章乱世序曲谁奏响
华夏数千年历史,有没有出现过穿越者呢
这个问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只能说,有一些疑似的穿越人士。
这些疑似穿越人士中,疑似程度最高的当属王莽,就是那个篡汉的王莽。
这位仁兄在西汉时的发展过程之精彩实在比很多穿越小说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和很多穿越小说的套路一样,主角王莽一开始是夹着尾巴做人,但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礼贤下士、招募人才;
然后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直接造反,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王朝;
接着全面大改革,让古老的国度脱胎换骨、展翅腾飞;
最后对外开战,横扫全球、一统世界。
可惜他只成功了两步,到第三步,全面大改革的时候就因为阻力太大,失败了。
看看他改革的内容就能知道,这货实在是太像一个穿越者了。
像废除奴隶制度,理由是,人人生而平等;
像建立贷款体系,经商者可以向国家贷款,利息是百分之十;
像鼓励发明创造,发明的游标卡尺几乎和现代没有什么区别,他甚至还研制出了木制飞机雏形
当然,王莽和张斌除了都有可能被后世归于疑似穿越者的行列,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任何关联。
要说与张斌有关联的疑似穿越者,当属刘伯温和李淳风、袁天罡师徒,因为他们一个作了烧饼歌,另外两个合作了推背图,在这两本预言性质的古书中,都提到了明末乱世的场景。
像刘伯温的烧饼歌是这样描述的:
老拣金精尤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
而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是这样描述的:
忠臣贤士尽沉沦,天启其衷乩更纷。
纵有胸怀光坦白,乾坤不属旧明君。
这烧饼歌和推背图的八句诗,明初的人肯定是看不懂的,唐朝的人更看不懂,但明亡以后再来看,就比较容易看懂了。
例如烧饼歌这几句。
老拣金精可不就是指后金吗,后金强大起来,明朝就该完蛋了。
昆玉是应该是为了应对金精的,同时也是隐喻,一块玉自然是不可能继龙堂的,应该理解为昆仲,也就是兄终及弟。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这两句联合到一起理解就是,你用谁来保社稷呢,瞎了眼啊,用那个叫八千女鬼的家伙来祸乱朝纲
这八千女鬼是谁呢他为什么又有如此强大能量,能祸乱朝纲呢
八千女鬼如果看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无法想象的,哪里来的八千女鬼
但是,如果把八千女鬼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可不就是“魏”字吗,再加上推背图中第一句,名字都点出来了,这人就是天启年间著名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魏忠贤
总结起来,简单的说就是:天启朝到崇祯朝这段时间,后金会崛起,有个叫魏忠贤的会祸乱朝纲,等忠臣贤士都被他祸害光了,天下必然大乱,大明朝就完蛋了。
刘伯温、李淳风、袁天罡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指出魏忠贤这个人呢大明朝的灭亡和魏忠贤又有什么关系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魏忠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就结合史料分析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