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2)
该故事讲得是实践见真知,手熟能生巧的道理。
秦余如往常般在刘夫子下面啪得如痴如醉。
卖油翁,是他老早就学过的,可再听古人讲起时,别有一番味道。
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却很精悍。
寥寥数字就能说出一堆大道理。
不像后世的那些网文写手们,天天喜欢水章节。
就在大家沉浸在卖油翁的故事里,门口忽然来了一人。
这人在刘夫子耳边说了几句,刘夫子先是皱眉,而后坦然,接着便对众学子们道:“诸君,昨晚一位学问渊博的大贤有幸来到我院。今天他被山长邀请,在鹿鸣台给我们讲课。这位大贤经史见解超群,文章诗词皆精,有他给我们讲课一天,胜过诸位用功读书一年啊所以,各位还等什么,还不随我一同前往”
刘夫子说完话,班里的众学子们便开始骚动起来,有那忍不住的学子立马就问刘夫子道:“夫子,还不知是哪位大贤”
刘夫子答道:“是翰林院的王洗王大人。”
有认识王大人的学子恍然道:“是他,王大人不单学富五车,还是位正人君子呢。”
鹿鸣台的空地上,学院天、地、玄、黄四个班的学子不按顺序地分坐两边。
那位名叫王洗的翰林院大人正端坐高台,左右两边分别是陆墨林山长与方继长夫子。
王大人一身青色长袍,面如朗月,风度翩翩。
他的身旁还有一位白衣女子,大约二十三四,身材姣好,但蒙着面纱看不清样貌。
不过那双眼睛,跟身边苏兄的很像,这让在女子下面一阵啪啪啪的秦余觉得十分奇怪。
而此时的他,正非常端庄地坐在不显眼的位置。
最近风声很紧,什么铁嘴、打虎英雄的恶名在学院中疯传,自己都快成鹿山第一风云人物了,所以必须得学会低调。
却说这时,台上的方夫子站起来,向众学子介绍这位王大人。
王大人在二十年前进京赶考得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现已是翰林院侍讲学士,是大周朝从五品的官。
因为父丧,回家守孝。现今孝期已满,回京述职,恰好路过鹿山,见天色已晚,所以才上山借宿一晚。
方夫子说完王大人,又开始介绍他身边的白衣女子。
女子姓苏,是安州府人氏,出门游历正好碰到这位王大人。
两人在京时便是旧交,苏姑娘正好要回北方的安州,所以才跟王大人同车而行。
秦余在下面听了,才想起来,这位苏姑娘竟和苏兄是同姓同乡。
用胳膊推推身边的苏兄,并小声问道:“苏兄,你和那位苏姑娘认识吗”
苏闲紧张地略微地点点头道:“她是我小姑。”
我去,竟然是姑姑。
秦余大致明白昨晚的苏兄为什么紧张,原来是亲人上山看他来了。
接着再问道:“她怕是来寻你的吧”
苏闲低头回道:“小姑小姑,她并不知道我在这里读书。”
“哦,是因为她经常出门远游,所以不清楚你来这求学吗”
“或许是吧。”
或许那就是没猜错了。
秦余了然于胸,看苏姑娘的眼神也变得亲切了,她是苏兄的姑姑,那也是自己的姑姑。
当眼睛向那位苏姑姑身上扫描时,对方疑惑的目光也投了过来。
这让秦余立即收回想要啪啪的想法,然后两眼快速瞄向别处。
苏姑娘却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心中冷笑,好一个登徒浪子。
等目光转到苏闲身上,便惊讶地瞪大杏眼,这“男子”,真像离家出走多时的小侄女。
不,就是她了。
她怎么会在这又怎么跟身边的登徒子如此亲近
该不会
苏姑娘心中纳闷,而身侧,方夫子已经结束了他的发言。
方夫子坐下后,翰林院王大人便站起来对台下诸生拱手道:“我王洗有幸来到鹿山,常听人说宁州鹿山是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今日一看,果然所言非虚。再观在场诸君,一个个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他日定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
“王某才疏学浅,说什么讲课,那是对我的抬举。身边的陆墨林山长才是真正的学问大家,在他当面班门弄斧,王某是十分惭愧啊”
“今天来这里,王某也不说其他,最近在研究春秋战国的书籍,正好遇到几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
说完,稍微顿了一顿,喝口茶水,便问道:“战国时,七雄纷争。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吴起、徐尚、苏秦、田忌、廉颇,六国之才数不胜数。况且六国之君有十倍于秦之地,百倍于秦之众,那为何会接连败于强秦之手,最终落得身死国灭呢”
“这便是王某读书时碰到的一个大问题,不如今天摆出来。诸位畅所欲言便是,不要有所拘束。”
原来是六国论,秦余在台下听完,便知道下一刻要答什么。
对于六国为什么会输,秦国为什么会赢,在后世有很多答案。
历史坛里的精品贴中有人做了非常完善的总结。
但秦余不想表现自己,要把机会留给别人。
第二十七章我们都想听听你的感想
“先生,学生以为六国之亡,是因为贿赂秦国,而那些不贿赂秦的国家因为失去强援,不能独自保全,便渐渐被秦国吞噬。所以六国之亡,便是亡在赂秦了。”
“不,学生认为六国之亡是因为六国之君不识天下大势。当时的情势,对秦来说,韩、魏两国首当其冲。如若韩、魏不附秦国,则秦难灭六国。若韩、魏归附秦国,则其他各国便失去一个大屏障,被灭也是迟早的事。”
“非也非也,在学生看来,六国的每个君主都想像秦国那样,做秦国正做的事。他们习惯攻伐,善于虞诈,然而没有一个能强于秦国。而且他们与秦国一样,残忍好杀。如果六国中出现了一个强国,那只不过是再多出一个秦国罢了。因此学生觉得秦国能赢,这是天命所归,即使六国存在,那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鹿鸣台上,众学子一个个站起来,直抒胸臆,争论之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六国灭亡是因为贿赂。
有人觉得六国国君不识天下大势。
有人认为六国根本不该存在。
还有的把六国能存在那么久而秦在统一后迅速灭亡的原因归咎在“养士”身上。
秦余在下面,拿着嘤嘤嘤,暗中观察。
有哪位学兄说得好,就把他给啪下来,存在相册里,作为一段不可多得的记忆。
不是说在古代有几场很盛大的辩论会吗秦余虽没能亲身参与,但今天这个也不差吧。
台上的王洗王贤人很开心地看着众学子,鹿山学院果然是卧龙藏虎的地方。
其实王贤人提出这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不单单是要让学子他们讨论。在几天前,他就已经作出一份关于六国之败的总结来了。
贤人真正的目的就是趁这机会,在人前显圣,让别人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