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9(2/2)
高俅沉默了一会儿,又摇摇头道:“如今不是讨论迁都的时候。契丹正向黄河而来,若在此时迁都,一定会搞得人心惶惶。武好古上此奏章,显然也不是想让陛下立即迁都。”
赵佶点点头。现在要迁都也迁不成他倒是想走来着,可文武百官又怎么会答应
张叔夜也道:“陛下,昔日太祖开国之时,也觉得开封府不大适合建都,不过那时太祖是想要西迁洛阳的。”
“洛阳虽有险要,但是转运困难,的确不如襄阳。”高俅道,“不过陡然提出南迁襄阳恐怕也不妥当。或许可以将南京从应天府迁往襄阳,如此就能大兴土木,扩建襄阳城堡了。”
“好好”赵佶点点头,“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那么,联合生女真之事呢可行否”
“可行。”高俅没有多想,便马上点头道,“如果生女真可以举兵,耶律延禧恐怕只得回师析津府了。”
张叔夜也道:“此时也是生女真举兵的最佳时机若是陛下能赐他们一点钱财,把握就更大了。”
“钱财是小事,兵甲器械也可以供给”赵佶想了想,又道,“只是生女真终是远水。而耶律延禧大军都快抵达开德府界了,可如之奈何”
高俅知道这个问题是问自己的,虽然他也害怕和辽人打仗,但是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陛下,臣愿意率领模范新军去抵挡辽兵。”
“好好”赵佶连连点头,心说:还是高俅可靠啊武好古那厮太不靠谱了
他想了想,又压低声音:“朕本无意和契丹开衅,今次如能化干戈为玉帛,便是百万岁币也是可以许给的”
啊
这回轮到高俅傻眼了。
生女真眼看起兵了,你咋能给个百万岁币和契丹议和这不是把生女真卖了吗
而且原来就是五十万岁币,契丹折腾一回就变成一百万了,以后他们还得常来啊
“陛下,不至于如此吧”高俅试探着说。
“现在不议和,难道等黄河封冻吗”赵佶面色一沉,“你快快带兵出城切记不可浪战,要结硬寨,打呆仗,可知道了吗”
高俅郁闷的领兵出征,去黄河岸边抵挡南侵的大辽天兵的时候,大宋的天兵,也出现在了比高俅更郁闷的大辽辰州奉国军节度使大公鼎的眼前了。
堂堂大辽,天字第一号强盗,从来只有大辽抢大宋,什么时候有大宋的强盗跑到辽东来撒野
这样离奇的事情,居然还真的被他遇上了。
这天早上辰州奉国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永昌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大批的宋军战船,已经堵到辰州港的港口外面了。
一开始大公鼎还不怎么相信,直到他和高永昌一起登上了辰州城的城头,才发现数以百计的战船包括运输船,密密麻麻散布在辰州港外海。
当先的几十条桨帆战船,更是全力划动长桨,直愣愣的就冲码头而来了。
“这这这”出身渤海大氏,但是却对契丹人忠心耿耿的大公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这些宋人的战船来辰州做什么”
“节帅,他们是来抢掠的吧”高永昌当然知道宋朝的战船是来干什么马植的买卖就有他一份啊
“抢掠”大公鼎睁大了眼珠子看着高永昌,“怎么可能宋朝来抢契丹了”
他的问题才一出口,高永昌的一个族弟高药师忽然大喊了起来:“宋人的甲士,宋人的甲士冲上码头了”
真的有甲士
大公鼎连忙眯着眼睛去看,结果就是凉气儿连连啊
从一艘刚刚靠上码头的宋国桨帆战船上冲下来的,都是身穿瘊子甲,手持着长陌刀他们是战船上的肉搏兵,因为不晕船,所以打头阵的壮汉,个个凶神恶煞一样的,看见守在码头上的奉国军乡兵就砍。
奉国军的乡兵大多是渤海人,不得契丹人的信任,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装备,大部分人连甲都没有,只有一把短刀,一件战袄,一顶毡帽,怎么可能挡住披着瘊子甲拿着长陌刀的宋军转眼的功夫,就都被杀散了。随后,更多的甲士,从宋军的战船上冲到了码头上,都是持着长枪、刀盾和弩机的战士,组队列阵,极有秩序的向附近的辰州商市涌去看他们的布署和行动还有装备,就知道是不可小觑的精兵了。
高永昌这时在大公鼎耳边急急地说:“节帅,宋军势大,辰州军的京州兵根本抵挡不住下官和舍弟保着节帅杀出去吧去东京道向魏王殿下求援吧”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南征北伐十二风云将起
高永昌所说的“魏王殿下”就是皇太叔耶律和鲁斡的儿子耶律淳,他现在是东京留守,坐镇辽阳府,掌管着危机四伏的白山黑水。
后世的辽史上将女真人的崛起描绘成了契丹人粗心大意造成的偶然事件,仿佛只要耶律淳这样的东京留守和耶律延禧稍微上点心,就没有女真人什么事儿了。
如果让如今身在辽阳府,面对危局一筹莫展的耶律淳看见辽史上的观点,大概要破口大骂了。
因为大辽国在东京道所面临的真正危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解的人口危机
契丹人太少了
而女直人和渤海人又太多,太多了
造成契丹人太少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佛教大兴了。虽然汉人和渤海人都相信佛教,但是佛教思想在汉人、渤海人的大脑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这两个民族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将宗族传承看得比佛祖重要。他们相信的其实是和儒学融合后的佛教,所以并没有影响人口的增长。而且和尚在辽国属于统治阶级,不是汉人和渤海人想当就能当的。
而辽国高贵的契丹国族虽然也受到儒学的影响,但是程度不能和汉人、渤海人相比。而且他们又是统治民族,是和尚们最喜欢忽悠的对象,所以被忽悠出家的契丹人肯定比汉人、渤海人多多了。
另外,契丹人还长期实行内婚制。姓耶律的通常只能和姓萧的婚配,姓萧也只能和姓耶律的结为连理,少有例外的。
在长期的内婚制后,近亲结婚的危害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样又进一步降低了契丹人的人口增长率。
而造成渤海人、女直人人口暴涨的祸根则是耶律阿保机埋下的。渤海人和女直人原本的生活区域主要在“东北外围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也就不太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可是契丹人在征服渤海人、女直人后,却把渤海人举族内迁到了有了相当程度的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辽东、辽西,而将“外东北”的土地留给了女直人。之后,又陆续内迁了许多女直人进入辽东地区。因此这两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就得到了实际上的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依旧居住在“东北外围地区”的生女直人口并不算多,但是只要一离辽河远点,就是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