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2/2)
可谁想到,佩曼对于这种中国式的酒宴缺乏应对经验,大家一说举杯,他就老老实实地把杯中酒给干了。他在德国参加过的酒宴,喝的都是低度数的红酒或者啤酒,这种喝法倒也无妨。可在这个宴席上,主人倒上的都是五十几度的茅台,三五杯下去,佩曼就已经找不着北了。
汤慧华一开始见佩曼喝酒痛快,还在暗暗感慨外国人就是海量,一两多一杯的茅台都敢一口闷干。等到他终于发现情形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没等几个厅局的干部上来敬酒,佩曼就已经钻到桌子底下去了。见此情形,一干官员面面相觑。汤慧华只能叫来几个身强力壮的服务员,把壮得像头熊似的佩曼抬回房间去休息,酒宴自然也就只能草草收场了。
第二天,应佩曼的要求,外贸局派出了一辆大客车,送佩曼和冯啸辰一行前往东山,去考察合资建厂的情况。汤慧华亲自陪同,坐在车上与佩曼谈笑风生,只可惜是对牛弹琴,他说的那些人文典故丝毫也激不起佩曼的兴趣。
冯啸辰坐在他们身后那排,听汤慧华说得如此不着边际,只能暗暗叹气:封锁了这么多年,这些地方官员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和外商打交道。如果佩曼是个居心叵测之人,而自己又不在身边,汤慧华真有可能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东山地委和行署对佩曼的欢迎自然也不必细说了。佩曼汲取了教训,在东山行署安排的宴会上,他不再傻呵呵地干杯,而是喝得颇有节制,总算是没有再出洋相。行署的于长荣、刘志武等官员对佩曼进行了再一次的试探,想劝说他把合资企业建在东山市,佩曼记得冯啸辰的交代,一口咬定在桐川投资是由公司做出的决定,他没有权力改变公司决策。听他说得如此坚决,于长荣等人也只能悻悻然地放弃了。
同样的过程在桐川县委、县政府那里又重现了一次。好不容易,冯啸辰与佩曼终于来到了桐川农机厂,也就是冯啸辰意向中的合资对象。作为厂方代表出来迎接他们的,是刚刚从县委办调到农机厂来担任厂长的杨海帆。见到佩曼,杨海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知道合资这件事跑不了了。
“佩曼先生,非常欢迎您到桐川农机厂来考察。现在请允许我陪同您参观一下我们的生产车间。”杨海帆彬彬有礼地说道。
“非常荣幸,杨先生。”佩曼用矜持的口吻说道,同时行了一个抱胸礼。
有关杨海帆的身份,冯啸辰是向佩曼介绍过的。佩曼知道,如果没什么意外,合资企业建立起来之后,杨海帆将是地位仅次于冯啸辰的二号人物,佩曼这个所谓的“德商”只是杨海帆的一个下属而已。不过,鉴于旁边还有汤慧华、于长荣、范永康、熊小青等一干陪同的官员,佩曼无法表现得太过谦恭,只能用眼神向杨海帆表示歉意了。
春节期间,冯啸辰已经考察过桐川农机厂。现在再次到来,他惊异地发现农机厂已经变了一个模样。从前乱糟糟的厂区,如今已然有些整齐的样子。四下里的杂草被清理干净了,随处可见的垃圾不翼而飞,破败的围墙都已经修缮过,连墙头上为了防盗而栽上去的碎玻璃都显得熠熠生辉。
走进车间,变化就更明显了。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腰线以上是雪白的石灰,腰线以下则刷着浅蓝的油漆。车间里的机床数量比此前多了一些,虽然型号仍有些老旧,但每一台机器都擦得镫明瓦亮,摆放得整整齐齐。车间的地面上用黄漆画出了线条,俨然有些现代化工厂的气势了。
“不错,不错,让人震惊。”佩曼大声地赞道。这可不是他与冯啸辰事先商量好的脚本,他是完全出于一种本能发出的感慨。如果同样的景象出现在一家德国工厂里,佩曼是不会觉得惊奇的,但对于一家发展中国家的工厂来说,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佩曼以往也曾到第三世界去出过差,见过印度、危地马拉等国家的工厂,对于那里的脏乱差印象极深。对于这次到中国来建合资企业,他其实一直都是有些不踏实的,担心菲洛公司的技术在这个落后贫困的国家里根本无法得到应用。油膜轴承的生产对于环境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车间过于脏乱,轴承加工过程中就容易沾上灰尘等杂质,对润滑油形成污染,这是对油膜轴承质量最大的威胁。
如今看到这个整洁的车间,佩曼心里的担忧消失了,他开始有些期待后续的生产了。
佩曼当然也能想到,车间的整洁应当是为了欢迎他这个外宾而突击清理出来的。但能够清理出一个整洁环境,就说明这里的管理者和工人是有头脑以及有纪律的,换成印度这样的国家,你就算拿着鞭子去抽打那些工人,他们也无法把一个车间拾掇得清清爽爽。
“佩曼先生,你还满意吧”杨海帆指着车间,笑着对佩曼问道,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却是看向冯啸辰的。与其说他是在向佩曼询问,还不如说他是在向冯啸辰表功。
“海帆,干得不错啊。”不等佩曼说什么,冯啸辰先发言了。这次他带佩曼来桐川,事先是与杨海帆通报过的,杨海帆说要把厂区好好收拾一下,冯啸辰也同意了,但他还是没想到杨海帆能够做得如此出色。
厂区外面的环境卫生也就罢了,车间内部的整理却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外行能够看到的仅仅是窗明几净,地面没有污垢,而内行则会关注到通道畅通、设备定置、标识醒目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本身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杨海帆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车间现场的定置管理,这足以说明他是具有一些工业素质的,不是一个只会吹牛的绣花枕头。
第一百一十一章辰宇公司
听到冯啸辰的夸奖,杨海帆脸上露出了笑容,一个多月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自己的能力算是得到这位小领导的肯定了。
佩曼也是懂行的人,看到这个现场,就知道未来自己在工作上不好糊弄了。老板是个专家,老板之下的这位二号人物也有两把刷子,自己如果不能拿出点真材实料的本事,人家就是不会买账的。不过,给明白人当下属也有好处,那就是你不用想太多的花花肠子,只要把活干好,老板自然会欣赏。对于佩曼这样一个做技术出身的人来说,这种工作氛围反而是更合适的。
当着一干领导的面,佩曼自然要哼哼唧唧地发表点意见,随便指几个地方问上几句,显得真是在进行考察的样子。汤慧华一行对于工业生产都是门外汉,也就是看个热闹,见外宾显得挺满意的样子,他们也就笑逐颜开了。
中午的时候,杨海帆在农机厂的小食堂摆了一桌简单的宴席,款待省地县三级的领导,当然名义上是给佩曼接风洗尘。冯啸辰假传圣旨,说佩曼先生下午还要与厂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会谈,所以中午就不喝酒了,各位领导可以随意。汤慧华有心说自己也陪着佩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