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6(2/2)
好不容易把胥文良的热情给应付过去了,众人开始吃饭,同时说着一些诸如天气之类的闲话。胥文良坐在冯啸辰身边,唏里呼噜地喝了一碗粥,然后看着冯啸辰,讷讷地开口说道:“小冯处长,夹钳吊焊接这个事情,你说很对。不过,昨天你说的引进技术的事情,我还是有点不同看法,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对面的王根基闻听此言,眼睛又立起来了,正待说点什么,却见冯啸辰向他微微摇了一下头,王根基想起自己向冯啸辰的承诺,只得悻悻然地又低下头,把一腔辩论的热情都发泄到面前的一个咸鸭蛋身上去了。
“胥总工,您有什么看法,尽可说出来。这会说不完,等会我们一块到车间去,还可以边走边说。罗主任派我们到秦重来,就是来听大家的意见的,重装办做事情,也需要大家配合,大家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重装办的意图,后面的事情是做不好的。”冯啸辰平静地向胥文良说道。
指望靠一个焊接的小点子就说服秦重一干人放弃原来的想法,是过于美好的幻想了,冯啸辰不会如此天真。好歹他已经用技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让胥文良在向他提出意见的时候带着几分怯意,这就已经足够了。冯啸辰先前最担心的是秦重的人不和他讲理,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昨天我和王处长打赌,说我只要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解决夹钳吊焊接的问题。结果,冯处长一句话,帮我们找对了思路,我们只花了一个晚上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照这样的路子,咱们如果能够集思广议,多找到一些像冯处长这样懂行的人,那么1780毫米热轧机的技术障碍,我们总是能够克服的,冯处长说对不对”胥文良说道。
冯啸辰笑着点点头,道:“这是肯定的。外国人也是人,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咱们也能想到。如果我们集全国之力,克服这些技术障碍倒也不是问题。”
“那就是了。”胥文良道,“既然如此,咱们为什么要花费高贵的外汇从国外引进这套设备呢”
“很简单,我们没有时间等。”冯啸辰说道。
“这并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啊。”胥文良道,他从放在身边的手提包里拿出一叠纸,并到冯啸辰的手上,说道:
“你看,昨天晚上我安排技术处的工程师去试验氩弧焊,我自己在旁边拉了一个单子,这是我觉得咱们依靠国内力量建造1780毫米热轧机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每一项我都做了一个估计。依我的计算,如果由我们秦重,加上浦江市的浦海重机,再联合几家大学,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大概也就是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当然啦,国家在这方面也需要给我们一些支持,比如资金上的支持,还有就是引进一些必要的试验装备,还有一些高精度机床之类。算起来,比全盘引进一套热轧机所需要的费用还是要少得多的。”
冯啸辰接过那叠纸,认真地看了起来。不得不说,老胥不愧是行业大牛,对于问题的判断非常准确,他不但列出了国内制造大型热轧机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还分析了哪些单位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有些地方甚至还标出了具体的人名,说某某人在某个领域颇有建树,如果请他来主持某项工作,必能旗开得胜。
当然,作为一名前一世的重装办官员,冯啸辰能够从这张单子里看到的东西,还要更多一些。他看出了胥文良在这番设计中包含着的私心,这个私心倒不是说老爷子自己想从中捞到多少名或者多少利,而是站在秦重的立场上,选择这样的策略将是非常有利的。
“怎么样,冯处长,你觉得这些想法可行吗”胥文良见冯啸辰看完单子之后默不作声,心中有些惴惴,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列这个单子,也是被冯啸辰给逼出来的,原来觉得重装办这帮人也不懂技术,他随便说几句就能够让对方哑口无言。昨天见识了冯啸辰的技术水平,他知道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要想和冯啸辰辩论,是非常困难的。他熬了一个晚上拉出这样一个单子,就是想让冯啸辰知道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所提出来的建议,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冯啸辰只是笑笑,说道:“胥总工写得非常好。对了,大家也传看一下吧。”
说罢,他把那叠纸隔着桌子递给了王根基。王根基接过去,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虽然对很多东西都不明就里,但也不得不承认胥文良这一回的工作做得颇为扎实,其中的论据还是很有说服力的。王根基看完,又把材料递给费树理和周梦诗看了看,最后才传回到冯啸辰的手里。
“胥总工,这份材料,是不是可以留给我们,让我们好好学习学习。”冯啸辰用征询的语气对胥文良问道。
“完全可以。”胥文良道,“学习的话就不要说了,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能够对上级领导的决策有一些帮助。”
“那好,我就先收下了。”
冯啸辰把材料收进自己的公文包里,然后看看桌上的众人,问道:“大家都吃饱了吗”
“吃饱了”王根基带着两个下属齐声应道。
“那好,多谢万主任安排的丰盛的早餐,邬厂长、胥总工,要不咱们就直接到车间去吧,边看边聊,一直听说秦重是咱们国家重型装备的摇篮,我们想开开眼界呢。”冯啸辰说道。
第一百七十八章秦重的顾虑
“这是齿轮车间,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滚齿机、插齿机”
“这是龙门加工车间,拥有从西德和日苯进口的大型龙门铣镗床,能够镗1200毫米的深孔”
“这位是伍惠民师傅,全国劳动模范,主席亲自接见过的”
在邬三林和胥文良的陪同下,冯啸辰一行走进秦重的生产区,开始逐个车间进行考察。邬三林如数家珍地向冯啸辰他们介绍着秦重的情况,语气中不无炫耀之意。
作为一家国家重点企业,秦重的厂区大得像一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车间多达数十个,从头走到尾,即便中间不停留,也得花上个把小时。万克俭安排了一辆中巴车,拉着冯啸辰等人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往下走。冯啸辰显得非常认真,每到一个车间,必定要带着众人进去细细察看,还不时要拉着正在做操作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