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国重工 > 分节阅读 147

分节阅读 147(2/2)

目录

孟凡泽虽然在工业系统里颇有一些影响力,但煤炭与航空毕竟还是隔着一座山,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忙才好。为难之下,他心念一动,想起了智计百出的冯啸辰,这才以参观技师学校为名,把冯啸辰约了过来,向他问计。

“张总工,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冯啸辰听完事情的前后经过,平静地向张鲁彬问道。其实,在冯啸辰前世的记忆中,对于15的事情已经了解得很多了,也知道15最终并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现在,他需要了解的是张鲁彬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想法,以及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

“15是我们的心血,我们希望能够把它做下去。”张鲁彬沉重地说道。

冯啸辰道:“如果要做下去,你们需要什么条件”

“5000万元的拨款。”张鲁彬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段时间,整个浦飞都在跑这件事,目标就是谋求5000万元的追加拨款,这笔钱原本应当由国家计委划拨过来,在计委表示不能追加拨款之后,浦飞寻求的是从其他部门来获得这笔钱,比如说军队、航空部或者别的什么对口单位。

在张鲁彬看来,找重装办要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重装办只是一家协调机构,本身并没有拨款的权力,而且大飞机也并不在重装办协调的重大项目之列,重装办是不可能狗拿耗子来管这件闲事的。

当然,孟凡泽非要带他来,他也不能拒绝,只能无望做有望,过来探探虚实。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孟凡泽并没有带他去见重装办的负责人罗翔飞,却来到这个位于京郊偏僻位置的学校,见了这样一位年轻得不像话的副处长,这就让张鲁彬更不理解了。

刚才,听说冯啸辰一个点子就让薛暮苍赚到了8万港币,张鲁彬倒是有些动心。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类点子与浦飞离得太远,大飞机项目不可能靠几个这样的点子来救活。

听到张鲁彬的话,冯啸辰微微笑了一下,问道:“如果有了5000万,你们能够做到哪一步呢”

“我们能够把第三架样机制造出来,进行后续的试飞。”张鲁彬道。

“然后呢”冯啸辰追问道。

“然后”张鲁彬磕巴了一下,说道:“进行了试飞之后,我们的飞机就可以初步定型了,只要民航部门有订货,我们就可以继续生产。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还可以出口到亚非拉国家去”

他的话归这样说,声音却是越来越弱,显然自己都没有足够的底气。作为一名资深的飞机设计师,他岂能不知道飞机的试飞是一件漫长而费钱的事情。5000万的追加拨款,只够浦飞再造出一架样机来,连试飞的油料都买不起,还不用说在试飞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维护。

浦飞的想法,是先把项目保留下来,然后一边造样机,一边再寻求新的投资,走一步算一步。最乐观的情况,是民航部门突然良心发作,下几个订单,这样浦飞就完全活过来了。

那么,民航会这样做吗

张鲁彬心里比谁都没底。

第二百二十五章该放手就得放手

冯啸辰从张鲁彬的语调中已经听出了他内心的彷徨,于是平静地说道:“张总工,你觉得,15还有希望吗”

“如果民航”张鲁彬说了几个字,便说不下去了。

冯啸辰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事实上,您心里也非常清楚。即便是民航愿意接受15,15也不会有前途。民航一年的订货也就是两三架,即便是考虑到国家经济水平提高,未来对飞机的需求量增大,在未来十年中,民航能够采购的飞机也不会超过50架。仅仅凭着50架飞机的订单,你们能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有50架,那我们完全可以活下来了。”张鲁彬说道。他可真没有冯啸辰那么乐观,以他的计算,民航部门未来10年能够采购20架飞机,都已经是很不错了,有20架飞机的订单,足够浦飞维持住现有的生产了。

冯啸辰毫不留情地质问道:“张总工,我们造15的目的,就是为了活下来吗美国有波音、麦道,欧洲有空中客车,这些公司每年的产量都是几百架,我们以每年一两架的规模去制造,能积累下多少技术,又能够形成什么样的竞争优势,这样造上十年、二十年,一旦离开国家的保护,你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波音、空客一争高下吗”

“这”张鲁彬语塞了,冯啸辰的这些问题,还真是他无法回答的。

“小冯,话不能这样说”薛暮苍看张鲁彬有些窘迫,赶紧出言打圆场。

“小薛,我倒觉得,小冯说的有道理。”孟凡泽在旁边缓缓地说道,“要说起来,我也不是第一次听小冯提到这个观念了,最早我和他讨论t25矿用挖掘机的时候,他就说过类似的话。我们这些人,喜欢算政治账,觉得能够造出一个产品就是胜利。小冯和咱们都不一样,他算的是经济账,是国际竞争的账,在他看来,如果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

“没错,我就是这个观点。”冯啸辰道,“如果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搞出来的产品,必须靠国家的保护才能生存下来,只要失去保护,就会被外国产品打得落花流水,那这样的产品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呢”

薛暮苍反驳道:“小冯,你不能这样说,我们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比国外落后一些是必然的。如果不如国外的水平高,就不该发展,那咱们还要自己搞重大装备干什么”

冯啸辰道:“咱们搞重大装备,从一开始就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去搞的。在初期,咱们可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一些保护,甚至采取一些手段从国外获得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咱们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但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将来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而不是把一个产品永远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