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1(1/2)
时候是4个人,回去的时候则变成了6个人,增加的两个正是冯凌宇和冯林涛兄弟俩。在时下,出国留学还是比较稀罕的事情,能够由一位在国外小有名气的教授奶奶作为担保去留学,就更是难得。经委的一干官员都在私下里嘀咕,说冯家的第三代除了冯啸辰之外,另外两个男孩子未来的前途恐怕也是难以限量的,可谓是“一门三进士”,值得大家关注了。
在整个春节期间,冯啸辰又要管工作上的事情,又要管生活接待上的事,忙得七窍生烟。好不容易把奶奶一家送上飞机,没等他缓过气来,一个不速之客又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里。
“阮厂长,你怎么来了怎么,到京城来联系什么业务吗”
看着风尘仆仆站在自己面前的全福机械厂厂长阮福根,冯啸辰笑呵呵地问候着。
阮福根却没有一点轻松的表情,他一张嘴就带着哭腔:“冯处长,出事了,出大事了,你可千万要救救董岩啊”
“董岩,海化设的技术处长董岩他出什么事情了还有,为什么是你来找我们帮忙”冯啸辰惊愕地问道。
上一次阮福根来申请项目的时候,透露过自己与董岩有一些亲戚关系,还说未来董岩可以作为他们的技术顾问,帮助他们解决分包任务的技术难题。可不管怎么说,董岩也是海东化工设备厂的人,如果董岩真的出了什么事,也该是海化设的厂长马伟祥来找重装办求助吧
“董岩被抓起来了,是海化设报的案”阮福根的话,一下子就回答了冯啸辰的疑惑。
“海化设报案抓董岩为什么老阮,你别急,来,我们到小会议室去,坐下慢慢说。”冯啸辰说道。
阮福根随着冯啸辰到了小会议室,冯啸辰还叫上了处里的冷飞云和周梦诗、顾施健,众人围着阮福根坐了半圈,等着阮福根介绍情况。
“唉,都怪我财迷心窍,害了我董家大侄子”阮福根懊恼地捶着自己的脑袋,忏悔道。
事情还得从阮福根分包重装办的大化肥项目设备说起。那一次,阮福根从董岩那里得到消息,壮着胆子跑到重装办来申请业务。为了给程元定、马伟祥等一干装备企业负责人一个刺激,罗翔飞不仅同意了向全福机械厂分包一部分业务,还请来工人日报的记者,为阮福根做了一个报道,又组织了一系列的媒体攻势,狠狠地挫败了程元定等人的气焰,让他们不得不低下头来,接受重装办的安排。
在那件事情上,董岩作为一名泄密者,受到了马伟祥的痛斥。不过,骂过之后,马伟祥对董岩倒也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刁难,毕竟董岩的技术水平在那放着,马伟祥还要指望他干活的。
阮福根的全福机械厂本身并不具备制造二类压力容器的能力,他的实力也不足以消化所承担的任务量。他采取以蛇吞象的作法,以租借的名义,把弟弟阮福泉管理的会安地区化工机械厂的设备和人员全部包下来,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生产活动。
会安化工机械厂是一家地区所属的中型机械厂,有一定的实力,其实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这些设备制造任务也是可以的。但阮福泉没有这样的魄力却和重装办签订军令状,更确切地说,他也没有权力拿着国家资产作为抵押去承接这样的业务。阮福根是个私人老板,财产是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所以才敢于冒这样的风险。
此外,就是私企与国企的内部管理体制问题了。阮福根能够实行多劳多得的政策,用高额的奖励驱使工人们加班加点,发挥聪明才智。而阮福泉连给职工多发20块钱奖金都得向地区工业局备案,很难调动得起工人们的积极性。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人的因素是更为重要的,你无法让工人去拼命,要想完成分包任务就是纸上谈兵。
在技术方面,阮福根的倚仗就是董岩。会安化工机械厂的技术科有一些技术人员,应付常规的技术问题是足够的,但遇到一些难点就一筹莫展了。大化肥设备制造中涉及到不少国外的新技术、新工艺,在这些方面,阮福根只能请董岩帮忙,甚至有些从日本拿过来的工艺说明书,都得董岩亲自翻译才能保证不出现讹误。
阮福根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他舍得花钱,每次请董岩帮忙,给的报酬少辄一两百,多则上千,几乎就是拿钱在往董岩身上砸。
董岩是个技术处长,一个月也就不到200块钱的工资,偶尔有点奖金,也就是十块八块钱的,哪里见过像阮福根这样大方的老板。一开始,他拿报酬的时候还有些腼腆,同时有些胆怯,不知道这钱该不该拿,算不算犯法。拿得多了,他的胆子也就大了,觉得自己反正没耽误单位的工作,付出的也只是自己的智力,没用单位一张纸、一支笔,何惧之有。
可偏偏事情就从天而降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星期天工程师
在80年代初。像董岩这样利用业余时间去为其他单位,尤其是为一些乡镇企业、个体企业提供服务的技术人员,并不在少数。这些人有一个名称,叫作“星期天工程师”。
在这个年代里,有点技术的人才都集中在国营的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是不可能拥有这类人才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需要技术,也能够拿出可观的薪水来聘请技术人员。而许多国营单位里的技术人员待遇不高,人浮于事,也有时间、有愿望去乡镇企业干点私活,赚点外快。
利用业余时间赚外快这种事情,在国营单位里并不算什么秘密。冯啸辰刚到冶金局的时候,也见过王伟龙、程小峰他们这样的机关干部通过为杂志翻译外文文献的方法赚钱。这种事是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哪个单位的领导也不会多管闲事。
董岩以往也曾应某些乡镇企业的邀请,去帮过一些小忙,赚过一点小钱。这一回,他给阮福根帮忙,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态。谁曾想,阮福根给钱如此痛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董岩居然赚到了相当于自己一年多的工资,这可让他有些得意忘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