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国重工 > 分节阅读 221

分节阅读 221(2/2)

目录

“一些烟酒布料啥的,还有出差的时候下面的单位送的一些礼品,正好带过来送人。”

“送谁呀”

“首先当然是丈人丈母娘了,还有小舅子小姨子,你看他们俩叫姐夫叫得多顺溜,我这个当姐夫的不得表示一下”

“你可别乱说,咱们俩还没那啥呢。”

“呃呃,口误,口误。除此之外,还得去看看李师傅,小高、小刘,再就是你们厂领导了,这次要把你借调到京城工业大学去,还得他们点头不是”

“厂领导那边,我爸已经去找过了,给他们也送了点烟酒,他们已经答应了。”杜晓迪低声地说道。

关于离开通原去京城一事,杜晓迪心里很是纠结,既想去和心上人终日厮守,又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及自幼在此长大的工厂。父亲是个办了病退的残疾人,母亲只是一个家属工,而弟弟妹妹又都还在读书,杜晓迪算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这一走,这个家可就没个能担事情的人了。

但父母对于她去京城的事情却是十分积极的,这事关女儿的前程以及终生的幸福。京城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所在,而未来的女婿又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副处长,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应当支持女儿到京城去。接到冯啸辰写来的信,杜晓迪的父亲杜铭华专程去找了厂长马承程和书记艾秋奇,请求他们同意杜晓迪借调的事情,同时奉上了茅台酒和中华烟作为礼物。这酒和烟还是上一回杜晓迪从京城带回来的,老杜一直没舍得享用,此时便拿出来派上了用场。

听说杜晓迪有可能被借调到京城去工作,而且是参与国家的重点项目,马承程、艾秋奇二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慢说通原锅炉厂还有好几名优秀的电焊工,并不缺杜晓迪一个人,就算是杜晓迪真的不可替代,作为厂里的老领导,他们也不会耽误杜晓迪的前程。更何况,他们早就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杜晓迪在京城处了一个对象,是国家经委的一个副处长,年轻异常,前途无量,谁犯得着在这样的事情上为难一个普通工人呢

冯啸辰这一次就是送借调函过来的,拿到借调函,杜晓迪就可以在厂里办借调手续了,最多再在家里过个年,她就要启程前往京城。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她这一走,除了探亲之外,就不会再回到通原来了,用父母的话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一去就不能回头了。

想到此,她心里又浮起了一桩心事,那也是一直想和冯啸辰商量的,只是不知如何开口。此时此刻,似乎也不是提这件事的时候,她只能先把心事压回去了。

“啸辰,你看,那就是我们厂”

前面,出现了一片用青砖围墙包围起来的建筑,杜晓迪指着那片建筑对冯啸辰喊了起来。

第三百三十八章杜家

“叔叔,阿姨,你们好”

“哎呀,是冯呃,冯”

“叔叔,阿姨,你们叫我小冯就好了,或者叫我啸辰也行。”

“哎哎,那我们就叫你小冯了”

与杜家二老见面的第一件事,是先把称呼确定下来了。尽管杜晓迪在父母面前已经说了无数次,让父母把冯啸辰就当成一个普通的晚辈看待,但这对工人夫妇在面对这位京城来的处长时,还是犹豫着要不要称呼一下对方的官衔。待看到冯啸辰那一脸真诚与谦恭的模样,二老才真正地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不管对方的地位有多高,他毕竟也是自家的姑爷,自己是对方的长辈。

一家人前呼后拥地把冯啸辰领进了家门,让他在客厅里坐下。杜铭华与他对面而坐,掏出香烟,向冯啸辰示意了一下,冯啸辰赶紧摆手,称自己不抽烟。杜晓迪的母亲车月英从厨房里端出来茶壶和茶杯,招呼了一句,让这爷俩边喝茶边聊,自己则返回厨房继续准备饭菜去了。杜晓迪不好意思在客厅里久呆,也一头钻进厨房去给母亲帮忙。杜晓远和杜晓逸两个人躲进了杜晓迪的房间,兴高采烈地摆弄着准姐夫刚刚送给他们家的四喇叭录音机,尤其是杜晓远,心里狂喜不已,这个年头,喇叭裤、蛤蟆镜,加上四喇叭录音机,那可是时尚青年的标配。

客厅里,准翁婿二人正在漫无边际地聊着天:

“小冯,你家里几口人啊”

“四口,我爸妈,我自己,另外还有一个弟弟。”

“你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爸是中学老师,我妈在大集体工作。”

“听晓迪说,你学历也不太高,但懂的东西特别多,还特别受领导器重。你是怎么到京城工作去的”

“这事说来话长了,我爷爷原来是个冶金工程师”

冯啸辰老老实实地向杜铭华汇报着自己的简历,其实这些事情他此前也向杜晓迪说起过的,想必杜晓迪也向父母汇报过了。杜铭华此时拿出来问他,一是确认杜晓迪报告的信息是否无误,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没话找话的成分。别看这种随随便便的闲聊,有社会阅历的人自能够从中判断出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这其实就是老丈人对毛脚女婿的一次考校了。

借着这会工夫,冯啸辰也在观察着杜晓迪的家庭。

杜家的二老,其实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老”,杜晓迪跟他说起过,她父亲杜铭华今年才43岁,母亲车月英是42岁,这样的年龄,搁在后世简直都可以算是青年的范畴了。别笑,后世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