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0(2/2)
“从中国派工程队过来”冯舒怡一愣,“啸辰,你没跟我开玩笑吧这么远的路,派工程队过来”
冯啸辰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因为不愤德国的高昂人工费用,说了一句气话而已。被冯舒怡一问,他倒反而认真思考起来了,想了一小会,他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说道:
“这还真是一个好主意呢,从中国派20个工人过来,加上往返的路费,恐怕都比在德国请人要便宜。你刚才说需要40个人干3个月的时间,我估摸着,如果换成中国工人,20个人干2个月就完成了。”
“完全有可能。”杨海帆附和道,“佩曼在桐川的时候,就跟我说过,我们的工人干活比德国工人要勤奋得多,德国人干3天的活,中国人花1天就干完了。如果从中国国内找20个人过来,一个人一个月给200块钱,2个月也不到1万块钱。再算上在德国的生活费、往返的路费,最多有3万美元就足够了。”
冯舒怡看看冯啸辰,又看看杨海帆,说道:“你们真的打算从中国派工人过来”
“必须的”冯啸辰这会已经把事情都想明白了,越想越觉得还是从中国派人过来更合适。人工成本还只是他考虑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态度上的差异。既然要拆解一座德国的旧工厂,那么任何一点值钱的东西都得回收利用。比如说车间里的旧电缆、电器开关、针头线脑之类,运回中国去都是能用的。中国工人见着这些东西,肯定会当成宝贝,小心轻放。而换成财大气粗的德国工人,恐怕就没有这种心态了。
“可是,要派工人过来,签证的问题怎么解决”杨海帆开始思考起操作层面的问题了。在时下的中国,出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派工人出国的事,当然也是有的,不过那都是由国家出面组织的,杨海帆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做。
这方面的问题,冯舒怡却是比较熟悉的,她想了想,说道:“这事并不困难,我们可以以菲洛公司的名义来做这件事,就说是菲洛公司要收购哈根公司,需要使用一批有经验的工程人员,而这些人员将从中国聘请。有了菲洛公司的邀请函,再找德国在中国的领事馆办签证,就比较容易了。”
“好,就这么办”冯啸辰点头应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杨海帆把话说了一半,看看冯舒怡,又把后面的话咽回去了。
冯舒怡诧异道:“杨先生,你有什么问题吗”
杨海帆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刚才只是在想,既然我们派了工人过来,花了那么多路费,是不是可以”
冯舒怡一下子就明白了,不禁笑了起来,道:“哈哈,你是不是想说,希望我帮你们再联系几家旧企业,让你的工人把它们也一起拆掉运回中国去”
杨海帆脸有点红,说道:“冯夫人,我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了,不过嘛”
“难怪啸辰要选你做合伙人,你和啸辰一样,都是人心不足象吞蛇。”冯舒怡现学现卖,却把一句俗语给说反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意外的转机
次日,冯舒怡带着冯啸辰、杨海帆二人,在中间人的陪同下,到哈根公司去走了一趟,亲自考察了厂子的情况,尤其是那批二手设备的情况。哈根公司作为一家老牌企业,车间管理做得非常规范。尽管已经停工两年时间了,但车间里的设备依然保管得很好,没有那种锈迹斑斑的情况。老哈根为了坚定冯啸辰他们的信心,还亲手启动了几台机床,为客人们表演了一下机加工的过程。冯啸辰和杨海帆都是行家,一看就知道这些设备的性能一点都没有下降,只要运回去就可以使用。
在冯舒怡的主导下,冯啸辰以德国菲洛公司的名义与哈根签订了合同,以18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哈根公司的所有资产,其中还包括一些聊胜于无的技术专利。合同中还规定,菲洛公司有义务对哈根公司的厂房进行拆解,并运走所有的废品,如果未能完成,将赔偿若干。
鉴于冯啸辰还要回国去组织工程队赴德工作,其中涉及到不少程序,双方约定拆解厂房的工作期限为半年,半年之后如果没能完成拆解工作,再商议赔偿事宜。
签完合同,杨海帆就急着想回国了。半年的期限说起来挺长,但还真经不起拖延。杨海帆和冯啸辰手里都没有现成的工程队,临时招募人员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有经验的工人肯定都有单位,不可能扔下自己的工作来给他们帮忙。如果招一批待业青年,又干不了这种技术活。就算队伍拉起来了,办护照、办签证,都需要时间,这样算下来,半年时间就非常紧张了。
冯啸辰心里也着急,但他们此行的行程是已经安排好的,冯华还帮他们约了其他参观的企业。在德国参观完成后,他们还打算去一趟英国。如果半途而废,未免太可惜了。
“海帆,你别这样愁眉苦脸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回国之后,我去找一趟孟部长,他的人脉广,帮咱们联系一个搞拆迁的工程队不太困难。”冯啸辰这样安慰杨海帆道。
他们此时正在斯图加特的一家化工设备工厂参观,尽管化工设备和工程机械不是一码事,但工业组织的原理是差不多少的,这种参观对于他们了解现代工业很有好处。走在工厂的车间里,杨海帆全然没有了此前在普迈公司参观时候那种激情,他的心思一多半用在琢磨如何拆解哈根公司的车间,还有一小半就是在觊觎着眼前这家工厂的设备:这家厂子啥时候能倒闭啊,如果能够把这些设备也弄回中国去,那可就太过瘾了
“海帆,想啥呢”冯啸辰注意到了杨海帆的走神,忍不住提醒道。
“他们的车间行车吊是60吨的,如果要把它拆下来,没有起重机还真不行”杨海帆下意识地把心里想的说了出来。
“拆”冯啸辰抬头看了一下头顶上的行车,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不由赶紧捂着嘴,生怕自己笑出声来。他倒不是那么讲究斯文的人,实在是在人家车间里参观的时候突然哈哈大笑,未免太过失礼了。
“呃”杨海帆也回过味来了,顿时大窘,同时用抱歉的眼神看了看陪同他们参观的厂方技术人员。幸好对方不懂中文,更不知道哈根工厂的事情,想不到这两个中国人在打着把他们厂子当废品收走的主意。
“啸辰,我实在是太紧张了,刚才失语了。”杨海帆向冯啸辰解释道。
冯啸辰已经笑过了,这会倒是平静了下来,他抬眼环视着这座车间,轻声地说道:“其实你也不算是失语,把这家工厂打包运回中国去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