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1/2)
至于母亲的话,还是喝温热好的黄酒,妹妹自然还是饮料。
给父母倒好酒后,徐海宝也笑着举杯道:“爸,妈,借这杯酒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希望新的一年,你们依旧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嗯,我们全家干一杯,祝我们家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加入祝酒行例的徐清雅,那怕没喝酒却也端着饮料举杯。这种一家团聚的春节,对徐清雅而言也显得有些陌生。毕竟,之前五个春节徐海宝都不在。
尽管父母年龄不算太大,可徐海宝兄妹对于爷爷奶奶的记忆并不多。可以说,他们记忆最清楚的春节,都是陪着父母过的。而现在,他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
端着酒坐在主位的父亲,也很欣慰般道:“嗯,这杯酒该喝,一起干了吧”
“那能一口干,你那小杯子才多少,我可是一碗黄酒呢自家人喝酒,那么客气做什么。我随意,你们父子干了”
看着碗中快倒满的黄酒,母亲适时的插了句话。以前住在城里,母亲也很少喝酒。可徐海宝跟父亲都知道,母亲的酒量其实也不错。
只不过,母亲基本不喝白酒跟啤酒,唯独喜爱喝黄酒。而黄酒,对江南人而言,也算比较常喝的酒。这次从城里回来,徐海宝还是买了不少高档黄酒。
笑着喝了一杯开宴酒之后,看着重新替自己倒酒的儿子,徐立言也适时道:“宝娃,过完年你也二十五了,是时候抓紧点自己的终身大事。
既然你想自由恋爱,那就赶紧找个对象先谈着。谈个一两年,相处的来就结婚。早点成个家生个娃,我跟你妈还年青,也能帮你带几年。这事,你要放心上记住了。”
没等徐海宝回话,徐妈也适时插话道:“宝娃,你觉得阿珠那丫头怎么样我听小雅说,那丫头明年打算回城里找工作。要不,你们先处处看”
“妈,你不能看见一姑娘,就想着帮你儿子介绍吧恋爱这种事,要看缘分的了。阿珠是个好姑娘不假,可我对她真的没感觉。
这种事千万别提,不然往后两家人见面都尴尬。我还是那句话,我知道你们替我着急,我也会努力找一个,让你们满意的儿媳妇。这样,你们总可以放心了吧”
想起前世被催婚的经历,徐海宝真心有种无语问苍天的无奈。可以说,前世经常在外面跑不敢回家,很大原因就是被催婚闹的。
每次一回家,饭碗刚端上,父母便会操心自己的婚姻大事。等到徐海宝年过三十,父母催的烦了,也催的满肚子气。可那个时候,徐海宝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现在重活一世,徐海宝真心觉得爱情随缘就好。对于目前身边出现的这些女孩,徐海宝觉得都蛮好。可他谈恋爱,很多时候都是奔着结婚去的。
如果没感觉的话,就算两人谈了恋爱,相信最终也走不到一起。这种情况下,徐海宝也不想草率行事。至少他相信,想找女朋友容易,找老婆则有点困难。
毕竟,对前者的要求可以将就,可对后者的要求,那就没法将就。但不管如何,重活一世归来,徐海宝已经能理解父母的着急。真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徐海宝也会努力抓住的
s:很凑巧,刚刚发到这一章,也讨个新年的吉利。新一年已经到了,借这机会祝各位书友新年大吉大利,合家幸福美满当然,也希望各位书友,能一如既往的支持这一更算为新年加更,顺祝诸位晚安好梦
第五十九章新一年的打算求推求收
吃完年夜饭,刚刚装好使用不久的路灯,今晚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夜幕降临,距离看春晚的时间还早,很多小孩已经开始串门讨压岁包。
相比内陆给小孩压岁包,大多都给邻家或有亲戚关系的小孩。在渔村的话,大年三十晚只要有小孩进门,每家的大人都会给个压岁包。多少不同,却能代表村民相亲相爱。
刚刚吃完饭,看着站在自家门口有点迟疑的几个小孩,徐海宝也笑着道:“柱子,你们就吃好饭了站在门口做什么,赶紧进来啊”
“宝叔好,言爷爷好新年好”
看着被叫进来的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吉利话,徐立言也笑着道:“宝娃,你有准备压岁包吗小雅,给这些娃子拿些糖果。”
对很多渔村人而言,进门就是客。更何况,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有小孩进门讨压岁钱,也说明自家人气比较旺。给几个压岁包,自然算不上什么。
前番在城里买了不少红包的徐海宝,笑着进屋包了几个压岁包,给了这些小孩一人一个后也笑着道:“好好读书给你们的压岁钱,别乱花,知道吗”
“知道了,谢谢宝叔”
有人叫自己宝叔,也有小孩叫自己宝爷。听着这些小孩五花八门的称呼,徐海宝同样有些哭笑不得。可说起辈分的话,徐海宝对一些小字辈而言,确实是爷爷辈了
面对这些年年盼过年的小孩,徐海宝也知道春节对村子的小孩而言,无疑是最期待的。一到过年,这些孩子便陆续聚集到一起,三五成群去各家各户讨要压岁包。
那怕有些人家,大多都包个一块两包,偶尔有人包个五块十块。但全村转下来的话,这些小孩一晚上收到的压岁包,实际上金额也不少。
听着讨到红包的小孩很快离开,在院子便有小孩欣喜的道:“哇,是二十块的宝叔好大方,今晚包的压岁钱最多。走,去成爷爷家讨压岁包去。”
一般情况下,讨压岁包的小孩,大多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孩。上了十岁的孩子,大多都不好意思挨家挨户讨要这种专属小孩的压岁包。
只是很多小孩在镇上跟城里读书,对于钱的作用还是非常清楚。那怕有些小孩讨到不少压岁包,回家刚显摆就有可能被父母给没收。
但不管如何,这样的经历,还是足以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快乐。而这样的串门,也让这些小孩对村子有更多归属感。毕竟,不是本村人,也讨不到这种压岁包嘛
送走一批,过会又跑来一批。对于村里的小孩而言,他们之间的消息流通的也很快。得知徐海宝包的压岁包有二十块,很多小孩都首先跑徐海宝的家里来。
对这些小孩而言,他们也怕来晚了,那压岁包估计就没他们的份。曾几何时,也跟这些小孩一样的徐海宝,其实也很怀念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
尽管那个年代,能讨到的压岁包,大多都是几角或分币。可不论钱多钱少,这种拆压岁包的欣喜,还是让徐海宝怀念。只是现如今,自然是感受不到了。
伴随村里的小孩,拉开年三十串门的序幕,很多吃好年夜饭的大人们,也开始三三两两的汇聚起来。对徐海宝而言,他今天也没多大串门的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