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海洋修士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2/2)

目录

一行人在门口闲聊了几句,刚进包厢没多久,下班的柳成林也第一时间过来了。看到这位基地的作训股长,早前受其联系的赵极,对其也非常感谢。

毕竟,没柳成林的牵线搭桥,他们只怕也没现在这份工作。拿着不菲的工资不说,做的工作却很轻松。最重要的,跟老战友一起共事,也是他们最习惯的生活方式。

随着酒菜上桌,众人也没什么客气直接吃喝了起来。喝到尽兴之时,陈兴诚也试着问道:“宝哥,你那渔场什么时候能开始出货”

面对陈兴诚的询问,徐海宝也很直接的道:“渔场还在建设中,你小子应该知道才对想吃到渔场出的海鲜,估计你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行。

前期的话,渔场的海鲜优先供应岛上餐厅。若是渔场规模扩大,会给你一些海鲜份额。没什么意外,将来渔场养殖的海鲜,我不打算对外大规模出售”

“意思就是,我们东华酒楼,是唯一的代销商喽”

“你说呢想让我满意的话,你小子等下多喝两杯才行。”

“行,不就是喝酒嘛多喝两杯就多喝两样,为了极品海鲜,拼了”

跟徐海宝喝过酒的这些人,都清楚想灌醉徐海宝根本没可能。只是喝酒,很多时候更多喝个气氛。只要气氛到了,喝多喝少其实也没太大关系。

反观听到徐海宝这话的柳成林,也适时道:“海宝,你那渔场听着投资也不小”

“暂时不大根据早前与市里达成的协议,我租赁的渔场就在洼山岛附近。那里的水质还算不错,制作一些网箱,应该能养殖一批海鲜。

后期如果收益不错,我会考虑扩大规模。但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投资还是要悠着一点。毕竟,现在公司最需要花钱的,还是把打捞船尽快预定好”

早前跟市里进行投资洽谈时,徐海宝让秦明祥谈了关于构建渔场的事。在这方面,市里也表示支持。只要不污染环境,市里也乐意宝雅投资,多砸些钱在东岭镇。

虽说这个渔场,未来更多养殖供应海岛餐厅的海鲜。只是打造一个渔场,也需要定制不少东西。要采购这些东西,自然会在宝海跟东岭镇这边。

办了渔场,自然需要招聘工人。这等于,给很多无法出海捕渔的渔民,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相比没经验的普通人,那些渔村的渔民无疑更适合做这种工作。

借着话题聊开,柳成林也适时道:“海宝,先前来的时候,东海船厂的杜总,还特意给我打过一个电话,希望明天我陪你一起参观他的船厂。

这个邀请,先前我在电话中婉拒了。只是有一个情况,希望你能考虑一下。东海船厂跟海事局的关系不错,里面也招收了不少海军退伍兵。

事实上,早前分局的领导,也跟我暗示了一下。我的意思是,在同等条件下,你能不能优先考虑他们船厂。这位杜总,早年也是海军舰船司的工程师。”

虽然这话说出来,柳成林多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相信,徐海宝也能明白他的苦衷。身处海事局这样的单位,人情世故也免不了。换成别人,或许他真不好开口

好在徐海宝很给他面子,笑着道:“连长,我的为人,相信你应该清楚。还是那句话,只要东海船厂能保质保量造出我要的船,订单交给他们做也没关系。

同等条件下,我会优先考虑跟他们合作。前提是,他们不能借着我们之间的关系,把我当成肥羊宰。我没有先去明珠跟滨城的船厂,本身也想支援一下家乡的经济建设嘛”

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白,他会顾及柳成林的面子。可能否拿下这个订单,最终还要看东海船厂有没有这个技术。其次,东海船厂开出的建造价格也不能太夸张才行尐説芐载蹵椡酷书网ksnēt

第一三五章设计蓝本

做为东海最知名的造船厂,东海船厂也是由国营转为私营的国有企业之一。这家船厂在国内的名气虽不大,却也是省内知名的船厂之一,最擅长制造大中型渔船。

此番得知徐海宝需要订制一艘适应远洋航行的打捞船,船厂的管理层都觉得,这是一桩主动送上门的生意,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将这笔订单留下。

尽管打捞船的技术含量要比渔船高,可对有心壮大船厂的管理层而言,他们希望船厂在未来能有机会接触国际型舰船。而这次,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更何况,这是一艘需要定制的打捞船,其造价想来也不便宜。这对船厂而言,也是一桩非常难得的大生意。以至得知消息后,公司几位老总都非常重视此事。

对于船厂方面的重视,徐海宝自然知道这种重视,更多都是冲着他口袋的钱而来。第二天刚在酒店用完早餐,昨天去省城接人的副总一早又在酒店大堂等待。

看着这位如此热忱的副总,徐海宝也很无奈的道:“李总,让你这个堂堂的船厂副总如此费心,我还真有点过意不去啊你们船厂,真的太热情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徐总,那我们现在直接去船厂还是”

“去船厂吧你这样,我要不去的话,也太不像话了”

面对东海船厂的热情接待,徐海宝跟唐兴佑一行确实觉得很意外。那怕他的订单金额不费,按理说船厂也用不着这样忙前忙后。再怎么说,东海船厂也小有名气嘛

根据昨晚聚餐时答应柳成林的话,徐海宝觉得有必要好好参观一下东海船厂。若是这家船厂真有实力,打捞船交给东海船厂做也无妨

抵达船厂时,看着船厂几位老总都在办公楼前欢迎,徐海宝还是觉得,有点衣锦还乡般的味道。跟着一起过来的唐兴佑等人,也越发觉得回国订船真的决定对了。

一番客套之后,徐海宝也很直接的道:“杜总,客套话咱还是免了听柳科长说,您也是军工船舶部门出身,想来在造船方面的经验也很丰富。

能否先带我们参观一下您的船厂,而后召集你船厂的技术团队,跟我的团队讨论一下打捞船的定制。关于贵厂的资质,我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行,既然咱们都是部队出来的,那还是有什么说什么。徐总肯把我们船厂,做为首先考察的对象,也是我们船厂的荣幸。等下,我会亲自给你介绍我们厂的一些情况。”

做为船厂的总经理,杜月新对徐海宝一行的情况,多少还是有所了解。在接到柳成林的电话之后,通过自身的关系,调查过有关徐海宝的一些情况。

知道徐海宝招聘了不少海军的退伍兵,又在香江注册了一家船厂。甚至回省城之前,他还带手下团队到过新家坡,打算在新家坡定制打捞船。

虽然不知为何这么快回来,甚至又改变主意在国内定制。可从这种情况看,徐海宝确实需要一艘打捞船。支付款项方面的能力,想来也没多大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