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2)
思一下就行了,要啥子仙丹嘛老子从身上搓点泥给你当仙丹你要不”老爷子说着,特别嫌弃的看了我一眼。
我不说话了,很无奈的看着老爷子,只觉得这老头儿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你现在算是沈家的子弟了,有的事你也够资格掺和进来了。”老爷子说着,缓步走上楼,头也不回的说道:“一会你帮我去外面挂个灯笼。”
“挂灯笼”我一愣:“啥子灯笼”
老爷子没给我回答就消失了,过了两分钟,才从楼上走下来,手里提着一个足有暖壶那么大的红灯笼。
灯笼罩不像是纸做的,有点像是动物的皮革,凑近看还能看见毛孔,只不过是红色的罢了。
在那上面,还有不少用黑墨勾画出来的图案,兽形图案占了大多数,正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沈”字。
灯笼下悬吊着一串铜铃,凑近了看才发现,那些铜铃都是人头雕像,足有十八个。
这些铜铃雕像看着很是传神,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男女老少都有,样貌各不相同,但表情却是统一的。
所有雕像的脸上,都写满了痛苦两个字,眼睛瞪大不说,嘴也大大的张着,仿佛是在跟我们求救那般,越看越瘆人。
“这灯笼看着有点邪性啊”我皱了皱眉。
“这是沈家的灯笼,也是沈家的招牌。”老爷子说着,随手将灯笼递给我:“人活一口气,门前一盏灯,只要沈家的人没死绝,这灯笼就能挂。”
“挂这灯笼有啥子说法嘛”我好奇的问:“总不能是挂着玩的吧”
“这是叫人的。”老爷子笑道:“你去挂上就知道有啥子用了。”
闻言,我也没再多问,提着灯笼就出了屋。
刚开始我还在琢磨,这灯笼挂哪儿比较合适
结果我一出门,抬头就看见了门框侧面的那个大铁钩子,几乎是下意识的,一抬手就把红灯笼给挂了上去。
在这时候,夜风恰巧刮了起来,那十八个吊在灯笼下的铜铃,也随之连连作响。
不知道是我的错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铜铃响起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听见任何能跟铃响联系在一起的声音。
我所能听见的,只有那阵隐隐约约,飘忽不定的笑声。
真的。
那笑声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发出来的,而是一群人在笑。
“爷”我忙不迭的跑回屋,喊了一声:“那铃铛不响啊”
“笑了吗”老爷子问我。
我下意识的回了句:“笑了。”
“那就行。”老爷子点了支烟抽着,表情很是淡定:“笑了就证明灯笼没坏,安生等着吧,过不了多久,那帮后生就得来跟我打招呼了。”
“那帮后生”我霎时就反应了过来,问:“你说的是那帮来老街找书的降师”
“是啊。”老爷子笑道:“我不是答应老陈了吗我得把那帮后生打发走啊”
“要是那帮人不听你打发呢”我试探着问了句。
老爷子抽了口烟,似乎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很淡定的说。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那就没有不听我打发的人。”
说着,老爷子的表情也渐渐冰冷了起来,往大门的方向看了一眼,说。
“老街不大,但也容不得他们放肆”
正文第十二章鬼灯笼
那天夜里似是要下雨,风一直刮着,根本就没有停下的迹象。
而悬吊在灯笼下的十八个人头铃,也像是不会累那般,接连不断的“笑”着。
直到了凌晨一点左右,药铺的大门才让人给敲响了。
砰砰砰连着三声,力度很轻,但能让人听清楚。
“谁”我走过去,问道。
“沈老爷在吗”外面的人反问我。
我没说话,回头看了一眼,见老爷子点了点头,便把大门给打开了。
门外站着三个人,全都是四五十岁的那种中年男人。
看他们的打扮,确实不像老街的原住民,一个个西装革履跟成功人士差不多,每人的手腕上还戴了一块金表,看着那叫一个亮眼。
我说了声请,随后就往侧面走了一步,给他们让开了道。
这三个人也不犹豫,抬脚就往屋里走。
当他们看见坐在太师椅上的老爷子时,眼睛齐刷刷的亮了起来,都像是古装片里的那帮江湖人士一样,冲老爷子行了个抱拳礼,跟他打了个招呼。
“你们是哪儿的”老爷子问道。
“太原的。”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哪门的”老爷子又问。
闻言,一个像是领头的中年男人,低声回了句:“靠畜生吃饭,上不得台面。”
“跟陈老梆子学的”老爷子问。
那三个先生都点点头,说,是。
“老梆子不错,一辈子没坏过规矩,你们这次来四川,不会是想砸他的招牌吧”老爷子端起搪瓷缸子,喝了口茶。
听见老爷子这话,三个人都显得有些慌了,忙不迭的摇头,连说不敢,只是来凑个热闹。
“是来凑热闹的就行。”老爷子点头,冲我挥挥手:“幺儿,抬三张椅子过来。”
“没事沈老爷我们站着就行”其中一个戴着金项链的先生开口说道。
“站着”老爷子笑了笑:“一会人多起来,你们想坐都没地儿”
“我们站着就行。”那先生尴尬的笑着说:“一会人多了,他们站着,我们坐着,这不是找事么”
老爷子嗯了一声,从善如流的说,行啊,你们想站着那就站着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