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是仙凡 > 分节阅读 65

分节阅读 65(2/2)

目录

有这么一位名门太守,当世儒将亲自出谋划策主导此战,不像前任太守一样的脓包,自然胜算大增。

众帮主们信心大增。

赵居贞深沉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众大小帮主们,沉声道:“数月之前,运往北方的一批官粮被巨鲸帮劫走,影响到了西北战事,朝廷大为震怒。

本官奉命出任吴郡太守,到任的头等大事,便是剿灭巨鲸帮,为朝廷和吴郡百姓铲除此大害。

早在半月之前,本官便已经抵达吴郡,但秘而不宣,和寒山真人、吴郡四大宗师谋划多时。精兵、战船、粮食补给、各类物资,皆已经秘密部署到位。

再加上吴郡众帮上万弟子,今夜都集结于太湖胥口镇,随时可以出发。在不知诸位,可愿与本官一起,剿灭巨鲸帮”

“本道寒山,身为吴郡江湖领袖,愿率寒山道观上百名道士、各大帮派江湖弟子,鼎力相助太守亲上缥缈峰,剿灭巨鲸帮,斩杀匪首刘洪。”

寒山真人一挥长衫,拱手,正色道。

“我等在座诸位,愿听从赵大人调遣,愿听从寒山真人号令一同进兵,剿灭巨鲸帮”

众帮主们纷纷大声和诺响应,不敢抗命。

他们之前兴趣缺缺,是因为胜算不高,万一打不赢,损兵折将还不如不打。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灭了巨鲸帮。

巨鲸帮水匪霸占了包括太湖、南北大运河在内的黄金水道地盘。朝廷积弱已久,对这些地盘日渐失去了控制力,需要地方上的帮派来维持安宁。

诸帮派一旦联手成功灭了巨鲸帮,空出大量的地盘,被他们这些大小帮派瓜分,这本身便是一笔巨利。

现在有赵居贞太守在后方运筹帷幄,有寒山真人亲自出战,胜券在握。他们自然是乐的痛打巨鲸帮这条落水狗。

没有一位帮主敢拒绝参与此战。

此战之后,朝廷和吴郡江湖联军一旦大胜,那些不参与围剿巨鲸帮的江湖小帮派,非但无法瓜分地盘,只怕还会遭到秋后算账,在吴郡无法立足。

“下官也愿为太守大人冲锋陷阵,在所不辞”

王县令被现场众江湖大豪们激荡昂扬的气氛感染,激动的脸色通红,浑身肉都在抖。

赵居贞瞥了一眼这位油头肥肚,走几快步都喘气的王县令,没理会。

他沉静的目光扫过在座众大小帮主,道:“好现在已经是午夜子时,正是夜袭的良机,我朝廷三千水军精兵和一万吴郡江湖子弟组成联军,由寒山真人和李朔、韩平山、孙白鸿三位帮主为联军的正副首领,即刻出征,兵发太湖西洞庭山”

92出发,进兵太湖

此时,正是深夜子时,天色漆黑一片,夜阑星稀,四野暗濛濛一片。

正是人困马乏之际,太湖水匪们戒备松弛,是最佳的进攻时机。

三千精锐水军官兵和吴郡各大小帮派上万名江湖弟子,被各帮派高层叫醒,无声无息的开始行动,在胥口镇的渡口上船,进入太湖剿匪。

这年头,大部分的平民百姓食物匮乏,都有夜盲症,光线昏暗便完全看不清楚。众帮派弟子吃的食物好一些,有鸡蛋和肝脏,仅仅之有一小半人有夜盲症,被那些看得清的人,用长长的绳索牵引着走。

现在,只是联军朝太湖出发的时间。

真正的开战时时间,定在黎明前夕,天亮的那一刻。

人数太多,运兵的船只不够用。

好在,姑苏县衙已经派人连夜紧急征调太湖周边的五六百条渔船,从姑苏城码头商人们征调了五十艘大型货船,还有七八艘朝廷派来的大型水军战船。

渔船每条可装十余人,货船可以装一百人,大型战船一条可装载多达四五百之众。

这样一支庞大的运兵船队,总算勉强可以一次运输三千名水军精兵和上万名各帮派江湖弟子,进兵太湖。

走在最前面的七八艘大型战船,组成护卫阵型。

这些战船高大坚固,水军甲士都携带了弓箭,居高临下可以用箭矢压制巨鲸帮水匪的快船,最适合开路。

其后则是五十艘货船和数百条小渔船,这些货船、渔船较为笨重缓慢,不适合水上战斗,只能用来运输人员,让上万名江湖帮派弟子登陆西洞庭山,攻打巨鲸帮总舵。

巨鲸帮的总舵,在千里太湖中心的一座“西洞庭山”岛屿上。

从胥口镇的渡口乘船出发,至少要在大湖上行走四十余里,大约一二个时辰左右,才能到湖中岛屿。

这太湖湖面并非一望无际的水面,而是有许多湖荡,芦苇丛生,宛如一片无边无际的水上青纱帐。

芦苇丛间,航道纵横,仿佛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

如果太平无事,渔民们在湖荡中捕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也是无比的惬意。

可是一旦太湖聚集水匪,那这青纱芦苇就成了恶梦。

自古以来,太湖水匪之患,从未断绝。

这也是历年以来,朝廷官府派兵前来太湖剿匪,最为头疼的地方。

水匪们乘小型快船往来芦苇丛中,进退裕如,往来倏忽,行踪莫测。

朝廷官兵们如果以大型战船入内芦苇丛中剿匪,动辄迷路,甚至搁浅在芦苇丛内,对那些快速逃走的水匪们望而兴叹。水匪只是逃,根本不与他们交战。

如果官兵以小船入内,则首尾不能相顾,人又少,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水匪们聚众围攻,死伤惨重。

不管兵力多寡,在太湖剿匪都是一个大难题。

以至于吴郡的官兵们一听到太湖剿匪,都往往摇头,畏缩不前。

而太湖沿岸各地百姓、渔民们提起太湖水匪,更是无不色变。

这些水匪不仅在太湖和各条运河航道上截船掠物,而且还深入到各县、乡打家劫舍,危害极大。

太湖周边的府志、县志、世家传书,都有水匪祸乱的记载,各县府都将水匪列为大害。

太湖水匪几乎从未绝迹过,只是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太平时期顶多数十人一伙的小股水匪到处流窜,不成大患。

但是最近这数十年,巨鲸帮扩张的非常厉害壮,几乎打垮收拢了吴郡内所有的大小水匪,更收拢各县数以千计的流民,纠集了高达上万名水匪,盘踞于太湖内的西洞庭山。

如此规模的水匪,那就不得了。

巨鲸帮盘踞在太湖,沿着运河和各大小水道,劫掠往来的商人和货物,甚至强悍到敢向朝廷调往北方的官粮下手,已经成为吴郡内最大的祸乱之源。

朝廷倒也不是不想调集重兵,前来围剿这巨鲸帮。

只是,西北的突厥、吐蕃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