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武耀山河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1/2)

目录

d,并且为他阻挡太史慈的搜寻。

袁耀,此人会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吗

越老夫子不知,他虽说修为高超,又是稷下学宫之主,但是乱世已经到来,在这乱世之中,他也不过是无根浮萍而已,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这乱世大潮之中想办法存活下去,再不济也为自己的子嗣、学生找到一条明路。

至于仙器,越老夫子摇了摇头,仙器有灵,能够自择其主。哪怕是假主,也是仙器自己选择的,没有被仙器选择之人,哪怕得到了仙器也无法发挥出半点威能,就如同得到一件凡铁一般。从感知到袁耀身上存有封神榜的那一刻起,越老夫子就知道自己不会是这件仙器之主。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但是越老夫子知道这不仅仅是感觉,更是事实。

越老夫子离开之时,已经退去的太史慈看着越老夫子离去的方向,双目之中光芒流转,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太史慈知道越老夫子是真的隐藏了一点什么,可是难道那袁耀真的在越老夫子隐居之地,可是这不应该呀,以越老夫子的为人,就算在也会直说。

不过袁耀的气息到了自己刚刚所处之地就戛然而止,这到底是什么,难道这只是一个障眼法那袁耀究竟去了哪里还有,这次越老夫子出现的速度也太快了一点,几乎就在自己刚刚抵达那处地方,越老夫子就来了,这实在是有些不同寻常。

可是越老夫子在青州地位非同一般,他不仅仅是隐世宗门稷下学宫之主,更是青州有数的强者,刘备入主青州之前,孔融等人之所以能够在青州黄巾和太平道的攻势之下支持,越老夫子功不可没。

而且,之前刘备就入过稷下学宫,和越老夫子达成过一些协议,至于协议的内容是什么那只有刘备和越老夫子两人知晓,其他人都不知道。太史慈也不敢对越老夫子如何,一方面是忌惮越老夫子的实力和地位,另外一方面也是害怕自己打乱刘备的布置。

不过袁耀应该不在越老夫子此处,以越老夫子的地位,就算袁耀真的是被他所救,也无需对自己隐瞒。但是如果袁耀不在这里,会去哪里呢

再去其他地方找找看,我就不信这个袁耀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跑出多远。

太史慈这次不是孤身前来,而是调动了大量的青州兵马,可以说青州临淄城内除去必须留守的兵马之外全部被太史慈给调动了,可见太史慈这次的决心。

只可惜,太史慈不知道袁耀确实被越老夫子给遇到了,而且救下袁耀的人也正是越老夫子。越老夫子也为了自己的一些私心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

越老夫子虽说是当世大儒,但是并非是圣人,也有自己的私心。而这些是太史慈所不知道的,太史慈也没有去想名满天下的越老夫子会因为自己的私心而选择对他隐瞒一些信息。

太史慈离去之后,又有四道人影出现在了太史慈和越老夫子刚刚所在之地,这四道人影人人浴血,其中有两人更是气息虚弱,很明显是身受重伤。

这四人正是袁耀此次带来青州的俞涉、魏延、戚寄、秦翊四人。昨日,袁耀夺得打神鞭之后俞涉和魏延留下阻击太史慈和韩猛,为袁耀逃离争取时间,只可惜后来太史慈突然动用秘法爆发一波,将俞涉和魏延二人击伤。至于戚寄和秦翊则是为袁耀抵挡太史慈的攻击而被击伤,哪怕那只是随手一击,也足以让戚寄秦翊二人重伤了,好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戚寄和秦翊二人都没有死。

俞涉、魏延、戚寄、秦翊四人会合之后,也是开始找寻袁耀的踪迹,今日发行太史慈的踪影之后便是一路跟随太史慈上来,结果却是只在远处看到太史慈和一个儒袍老者交谈,至于袁耀,则是连影子都没有看到。

此刻四人聚在一起,面面相觑。最后,戚寄、秦翊、魏延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俞涉身上。

第四百一十八章九转金丹

袁耀这次来青州总共带来了四人,分别是俞涉、魏延、戚寄、秦翊。四人当中,戚寄和秦翊实力最低,话语权最小;俞涉和魏延都是刚刚突破,但是俞涉由于在蕴劲境积累较久,一入凝罡境,所能发挥出来的实力倒是比魏延要强上那么一线。

实力为尊,俞涉实力最强,而且又是袁术麾下的老人,从十八路诸侯讨董开始就跟随在袁术麾下,又与袁耀关系不错,此刻四人同行自然是以俞涉为首。

俞涉此时看向越老夫子离去的方向,低声道:“太史慈应该是来这里找寻公子下落,但是被那人所阻,方才离去,,不过看太史慈离去之时的态度,应该是确定了公子不在此处。”

魏延此刻有些不耐的打断了俞涉的话,道:“虎行,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公子,如果公子不在这里,那我们应该赶紧去别处找才是,或者一直跟着太史慈。”

听了魏延的话,俞涉脸上也是闪过一丝赞同之色,道:“我也知道,可是”

俞涉看向越老夫子离开的方向,心中总感觉袁耀就在这个地方,但是那太史慈确实是离去了,如果袁耀在这里,太史慈不应该离去才是。

“虎行,你怎么了”魏延看到俞涉面色有异,连忙问道。

俞涉看了看魏延,目光又在戚寄和秦翊身上扫过,最后说道:“不知怎么,我总感觉公子就在这里,而且我们跟随太史慈一路赶来,这处地方也正是公子最有可能在的地方。”

魏延此时单手托腮,顺着俞涉的目光朝着山上的方向望去,而后对俞涉道:“虎行,这样,不如我们兵分两路。”

“兵分两路”俞涉有些疑惑的看向魏延,显然不知道魏延口中所说的兵分两路究竟是怎样一个意思。

“没错,就是兵分两路。”魏延此刻信誓旦旦的说道:“我们都知道现在这处地方是公子最有可能来到的地方,但是太史慈那边我们也不能不管,如果让太史慈先找到公子,到时候你我二人也不在,那岂不是让公子落入他们手中了而此地也不能不找寻一番,所以我觉得我们就兵分两路,你我一同去跟着太史慈,不能让太史慈好过,而戚寄和秦翊则是留在这里,在这四处山林之中找寻一番,不管哪一路先找到公子立即联系另外一路,会合之后我们再想办法离开青州。”

俞涉闻言思量了片刻,道:“好,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对于俞涉和魏延的决定,戚寄和秦翊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于是一行四人便是分开,俞涉和魏延两个去跟着太史慈,既是阻拦太史慈搜寻袁耀,也是为了在太史慈先找到袁耀的时候能够将袁耀给抢回来;而戚寄和秦翊两人则是留在原地,向四处山林之中搜寻袁耀的踪迹。

其实按照太史慈和俞涉等人的追踪,这里确实是袁耀最可能在的地方,只不过太史慈因为遇到了越老夫子,没有想到越老夫子会因为一些别样的心思而对他隐瞒一些信息,所以才会确认袁耀没有在此地。

越老夫子在青州无论是世俗界还是宗派界,都有非常大的声望,太史慈就没有考虑过去辨别越老夫子话语的真假。其实越老夫子所说也不假,只不过是省略了一些信息,让太史慈得出了一个袁耀不在此地的结论。

此时的山下,太史慈先行离去,魏延和俞涉随后一直追着太史慈而走,而戚寄和秦翊两个则是以刚刚太史慈和越老夫子会面之地为中心开始四处搜寻袁耀的踪迹了。只可惜,袁耀早就被越老夫子带到了他所居住的茅屋之中,戚寄和秦翊在这里搜寻,固然能够找到一些着什么急,又怎能找到袁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