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8(2/2)
“姐姐”正在赵夫人胡思乱想之际,随着一声清脆的喊声,却是冯芷满头大汗的从刚刚才打通一日的别院赶来了。“我打听清楚了”
赵芸轻瞥了对方一眼,却并未说什么。
“就是郎君来邯郸第一日,”冯芷涨红着脸急促言道。“他便处置了一个案子,乃是你那族弟赵平意图强占一个秦姓女子为妾,被郎君给拦住了,还重重罚了你那族弟想来便是那时看对眼了”
赵芸幽幽一叹,却是依旧无言,只是挥手示意那些仆妇都远一些。
“姐姐”冯芷愈发急促不已。“这个时候如何还忌讳这个,他们听到又何妨这个秦氏女跟别人送的侍妾之流不一样你没看到那诗中写的吗什么白马、什么专城居的,俨然说的便是咱们郎君,可这诗歌却是郎君央着人家国傅做的,只怕是郎君一眼便相中了那个女子,还日思夜想,然后便”
“然后便如何”赵芸终于忍耐不住了。“既然是夫君一见钟情,看中了那个女子,你又要如何处置呢”
“我”冯芷登时声音低了下去。“我的意思是,宁可让夫君纳一堆别的妾室,也不能让这个秦氏女进门,夫君这人向来注重功业,何曾见他对一个女子如此动情过”
“具体怎么做”沉默了片刻后,赵芸居然升起了一丝期待感。“你莫非有什么好法子”
“姐姐的那个族弟不是正在城中吗”冯芷登时大喜。“要我说,趁着夫君不在,姐姐不妨让他出面,去把这个秦氏女给光明正大的给纳了,结了婚嫁与别人,如何还能再入我们家的门”
赵芸闻言不免有些犹豫不定。
当然,赵夫人倒不是犹豫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在疑惑这个方案提出人的智力。讲实话,她现在实在是搞不清楚,眼前的小丫头到底是无知到了极点,还是在故意一石二鸟,准备把自己和那个秦氏女一块收拾了
当然了,赵夫人终究是自家老祖母带大的,所以很快就神思清明的反应了过来冯芷应该是真蠢,因为如果对她真聪明到能施展一石二鸟这种计策,又怎么可能会天真的以为自己会接受这种建议呢
莫非,相处了快一年,这冯芷居然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傻子
想到这里,赵芸干脆懒得理会对方了但是,那首陌上桑的诗歌,却也是久久挥之不去。
说到底,公孙珣还没给自己夫人弄过这种诗情画意的东西呢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那个喜欢白马的郎君,居然喜欢这种装扮吗”
暮色苍苍,星河高悬。
大约是在用过晚饭一刻钟的时候,果然有魏氏的仆从来到客房,替自家主人邀请黄县长私下一叙。
刘焉对此也是早有准备,便先是随口叮嘱了自己儿子一声,然后就大摇大摆的随对方去了。
而这一次私下相见,双方坦诚至极。
“敢问足下姓名”只有两人相对而坐的房舍内,魏松开门见山。“现居何职,因何在此”
“魏兄请了,”在这种人面前,刘焉自然不用再扮演什么襄国长黄琰了。“江夏刘焉,字君郎,前为洛阳令,因王刺史归乡,特受诏书,巡视冀州。”
“原来是方伯当面,实在是失礼至极。”虽然有所猜测,但事到临头魏松依然还是有些惊吓。“在下原以为是朝中某位侍御史来此专署调查襄国长一事,却不料方伯甫一上任便亲自来来探查方伯之前阳城山办学十八载,我也是久仰大名。”
“魏兄不必多礼,实在是我隐瞒在前。”刘焉也是随口客套了一句,便也是直来直往了。“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便直言不讳了,受任之时,尚书台诸公曾言及邯郸令公孙珣擅杀襄国长甄度一事,我为一任刺史,不得不清查此案魏兄,你是赵国名族之首,又一直在邯郸行教化乡里之举,对此事想来必然有一番见解。”
这是当然的,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魏松都是最有力的证人之一身份、家世、人脉、德行,不听他的听谁的呢
魏松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言道:“既然方伯问我,又指名道姓、就事论事,更兼当日甄度被杀之时我确实正在现场,对此事知之甚详,也是不好不言”
“还请赐教。”
“若论事情经过,赵国上下人尽皆知,多言无益。”魏松耷拉下眼皮从容应道。“而若论我个人观感,则邯郸令当日行事可为越矩而不违法,从心则可称失小节而守大义正如这眼前邯郸令出境剿匪一事,固然有些越矩,方伯想要以此来处置于他,也无人能说一个不字,但扫平匪患,让士民安乐却遭此厄,终究难服赵国人心。”
刘焉哑然失笑,他也是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态度坚决,毫不拖泥带水。实际上,按照他的想象,大部分人处在魏松这个位置,都是有一万个理由来打哈哈的。
但是但是怎么说呢对方如此干脆的态度,对于已经有些为难的刘焉来说其实也是好事。
“原来如此。”一念至此,刘焉也是干脆捻须肃容。“魏兄的意思我已经确切收到了。但赵国之事不可不听国相向公之言,明日我将以襄国长的身份去邯郸城见一见向公,想来届时此事便应当水落石出了。”
“方伯自问向公便是。”魏松不由面皮抽动了一下。“我已经是个下野之人,如今一心在教学之上,公务上的事情也就不多掺和了”
刘焉闻弦歌而知雅意,也是干脆起身,准备告辞休息这种私下问案的行为其实本不是什么能上台面的行为,甚至有些不合士人交往的风气,所以既然问清楚了,也就没必要多待了。
真要想结交的话,可以换回公开身份,光明正大的来。
“方伯。”就在刘焉拱手告辞,准备回去休息之时,魏松忽然又抬头说了一句。“你久在阳城山修身养性,此番又从中枢匆匆而来,或许对邯郸令有先入为主之见我有一言相赠。”
“魏兄尽管直言。”刘焉自无不可。
“其实,邯郸令虽然是文绕公与子干公的学生。”魏松平静言道。“但在我看来,倒更像是桥公当年举止,只不过出身边地,行事更强横一些罢了”
“桥公”刘焉若有所思。“桥公为政五十载,百折不挠而又经历丰富,哪里是公孙珣一个年轻人能相比的呢或者说,他与某个时期的桥公有些相像”
“以梁国一县功曹而废陈国相的桥公,招名士不应便要将人寡母发嫁的桥公,三起三落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