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2/2)
于寒不动声色地收起短刀,淡淡地说道:“马马虎虎罢了。”经过刚才那一幕,他对这帮胡子的印象差了不少,放放嘴炮、哪怕动拳头都行,动枪就太过了,要不是对马麟祥印象还过得去,刚才那一刀削的就不是枪了。
马麟祥却像没注意到于寒表情似的,反倒热情起来:“不知兄弟家住哪里家中可有什么人”
于寒实话实说道:“家住陕西同州,自幼失孤,有娇妻一个。”家住陕西同州是不错,但那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情;至于有娇妻倒是真的,说出来,是绝了对方拉自己入伙的话。
谁知马麟祥丝毫没有觉悟:“兄弟,你这身手一个晃荡太可惜了,要是不想当兵的话,跟我老马干怎么样只要你答应,上山就让你当炮头;只要我有的,你随便拿,弟妹也可以接到山上来,这兵荒马乱的,比呆在家里要安生;等你以后和兄弟们熟悉了,我把头把交椅让给你都成”
除了最后一句,这话大部分都算是实心实意,但于寒哪里会做胡子再说把老婆接到土匪窝安全骗鬼去吧他嘿嘿一声说道:“承蒙马兄看得起,兄弟在这里谢过了。不瞒马兄,我只对打倭寇感兴趣,也习惯了晃荡的日子,所以马兄这好意只有心领了。”
马麟祥脸上闪过一丝愠怒,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知道,于寒这种高手不是他可以威胁的,刚才两次动手连人影都看不清,就算杀光他们也用不了多少工夫。叹了口气后,他又一拱手:“既然兄弟志不在此,那马某也不勉强了。青山不倒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砰
砰砰
话刚落音,东南方向传来了零星的枪声,距离约七八里。马麟祥将脸一沉:“是惠妃宫方向兄弟们,瞧瞧去tnnd哪个不长眼的敢在我的地盘上闹腾”
第94章石山站、终点站
转眼间,一大帮胡子走了个干干净净。要是在平常,于寒还会凑凑热闹,但他还得去找倭军麻烦呢,哪有这个闲工夫至于马麟祥一大帮胡子去了那个什么惠妃宫镇会整出什么乱子,这时也顾不上了,在倭军和胡子之间,于寒首先要对付的肯定是前者。
那个中年人报讯后,这里除了马麟祥一伙胡子,几乎没有人了,这会更是一个人影都找不到。于寒见状放弃了走陆路的想法,到了小凌河边后,取出了摩托艇,点火后向东一路破浪前行。
沿途偶尔有人远远看到,都大喊妖怪掉头就跑。也许有人见过洋人的蒸汽船,但从没有人见过这么小、这么快、声响这么大的。
一刻钟后,于寒抵达了一个叫紫鹃村的地方,小凌河在这囯转折向南,他便收起摩托艇上了岸。
无视了暗处看新鲜的人,转向东北方抄小路疾行,只是一个小时便掠过了一百二十里路程,抵达石山站外五里处。要是全速奔跑,速度不知还要快多少倍,但那不适合长途跋涉。
石山站空空如也,于寒便观察了一下周围,没发现任何大队人马经过的痕迹。看来倭军还没有抵达这里。
这里是通往辽东的必经之路,除非倭军走水路或小路,否则必定经过。但五千多人想要乘船离开,势必要好几艘几千吨大船才行,锦州附近可没有这么大的船,也没有适合停靠这么大船只的码头。
走小路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往南一片山区,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加上倭军抛弃了大量粮草,根本支撑不住长时间行军,要是不小心迷了路,就得活活饿死山中了。所以,唯有原路返回一途。
这里虽经过短暂的争夺战,但损毁并不严重,于寒估计山县有朋不敢耽误,自认为安全后才会停下休整,综合各种条件,这里无疑是最适合的。
想明白后,于寒安心地在石山站等待。结果等到了后半夜,连倭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于寒突然觉察到一丝不寻常来,再也等不下去,顺着官道往锦州方向折返。
行过几十里后,探察到十几个稀疏的红点在官道上不急不徐地行进,于寒猜测是倭军的尖兵。没了骑兵,倭军也只能派步兵探路了。
于寒没有惊动尖兵,藏在路边静静地看着这一个分队的倭兵经过。
十五分钟后,四千多红点赶了过来,于寒还没有下一步动作,就震惊地发现,其中竟有五百多个白点。
刹那间,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从心头升腾而起,全身上下剧烈地颤抖起来。
怪不得倭军迟迟不来,原来是抓百姓做挡箭牌了,真是打得好主意。看来他的警告,哦,警告是对那个冒牌货说的,两人根本没有回去。
深吸了一口气后,于寒平静了下来,随后又踌躇起来。
从三千多倭军手中救出五六百人,看上去几乎不可能,于寒非常头疼。这不比在海城营救喀达喇库他们,那些人都关在了一起,再者都是经过训练的士兵,拿起枪就能战斗,这里都是寻常百姓,平时见人放炮仗都会躲老远,万一营救的时候打起来,还不吓得到处乱跑到时候反倒害了他们。
正如于寒料想的一样,倭军果然进驻了石山站,除了一个大队分成几十拨在外警戒,其余都进驻了站内。五百多百姓被分开关押在多处房舍中,令于寒暗自皱眉,这样营救的难度就更大了。
凌晨四点时分,除了换岗的倭军外,其他人都睡了。这些人被于寒折腾了一天一夜,又赶了这么长时间路程,还到处抓人,早就支撑不住了。
于寒知道这是最好的时机,否则等倭军休息好了再出发,想要营救就更加困难了。看到换岗后的倭军仍是一脸疲态,于寒的信心顿时增添了几分。
换上一身倭军装束后,于寒避开几拨巡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站内。忍住袭杀或劫持山县有朋的想法,将一个个诡雷和炮弹布置在倭军居住的屋舍外。他不仅要救人,还要把所有的倭军一锅端了。
倭军此时还有四千多人,分别是大岛义昌的第九旅团仅存的两个半大队,一千六百多人;直属大队三个中队,五百多人;第七师团28联队,满编的话是3800人,但在梨山附近被于寒袭杀了不少,现在也就两个大队,两千来人,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五千,以小队为单位分散安置在八十多个屋舍内。
八十多处屋舍,于寒布置完后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在这个过程内,他最担心的就是诡雷被提前触发。好在老天也看倭军不顺眼,整个过程顺利无比。
忙完这一步后,于寒心中大定,剩下的,就是去解决一众军官,然后是巡哨和看守。
军官自司令官到大队长足有十几人,也许是心存警惕,单独居住的只有五人。不用猜,这五人肯定是山县有朋、奥保巩、川上操六以及两个旅团长大岛义昌和永山五四郎,那么联队长及以下的军官都与麾下士兵一起呆着了,这倒是省了大事。只要诡雷被触发,威力巨大的炮弹便会殉爆,到时即使不能一锅端,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既然如此,就解决五个将官吧。
于寒先解决的是大岛义昌,就是这位在朝鲜率领第九混成旅团打响了甲午战争的第一枪,并在牙山战役击败叶志超、聂士成,随后参加平壤战役、鸭绿江攻防战、牛庄之战,如果没有于寒这个变数,他将在今年9月左右被授予男爵爵位,以后还会担任对马警备队司令官,第3师团长,可谓是步步高升。但现在,第三师团先走一步沉入黄海,这个未来的师团长随着于寒的封喉一刀,也随之而去了。
第二个是第五师团长奥保巩,原先与大岛义昌平起平坐,如今是后者顶头上司,未来会晋陆军大将,以及荣获陆军元帅,而且是明治时期陆军建军时的元勋大将中最后一个去世的。一刀划过,一切烟消云散。
之后,现任倭军参谋次长、第七师团长、明治陆军三羽乌仅存的一位川上操六中将,在辗转反侧中与其他两位桂太郎、儿玉源太郎团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