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3(2/2)
何向东是着实被眼前这场景惊了一把,他过去这些年一直是民间演出,经常是几十人的小场子,了不起几百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上千人疯狂叫好的场景啊,真的很震撼。
薛果也颇多感慨,他跟着曲艺团出去演出见识过比这更大的场景,但从来没有哪一场观众有这么热情,一个演员最大的成就就是被观众喜爱,薛果抱着拳看着台下观众,又是感动又是惭愧,心情很复杂。
两人再三鞠躬之后,自己抬着桌子就下场,这下场之后观众热情的掌声叫好声依然久久不停,弄得下一场的演员迟迟不能上台,很是尴尬。
等会最后还有一场,何向东和薛果下了场也没去别的地方,就是演员候场的地方坐着,旁边一群歌曲小品演员又是艳羡又是妒忌地看着他们俩。
薛果扭头看了后面黑压压一片还在叫好的观众,回过头,看着何向东很是感慨地说道:“今天观众怎么这么热情啊。”
何向东轻轻叹了一口气,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缓慢而又坚定:“这才是相声的魅力。”
听到此话,薛果愣神了很久,才慢慢琢磨过味来,这才是相声的魅力。
几个节目过后,便是最后的一场相声了,何向东和薛果压场演出,攒最后的大轴。
这两人刚一上台,台下就爆发了无与伦比的叫好声,何向东和薛果连连鞠躬都没能把掌声压下来,在这一刻,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作为演员的骄傲。
好一阵过后,现场才慢慢安静下来,何向东满心感动地叩了叩话筒,开始说这最后一场,何向东和薛果都是现场型的演员,观众越多越热情,他们俩就能演的更好,这最后一场两人是豁出去命的卖力气,争取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最好的观众。
最后一场是一个大活儿,叫八大改行,是文哏相声最初期的代表人物钟子良先生所创作的,在清末就有了,后来经过许多相声前辈增增改改,是一个久经舞台考验的好节目。
只不过近些年来很少有人说了,倒不是说这个节目涉及伦理哏或者脏哏什么的,这是文哏类节目,而且说的是光绪死后大清朝国祭,不允许民间再动响器了,那些吃张口饭的艺人被逼的没辙了,只能纷纷改行卖包子、卖切糕,卖馄饨,给人家补衣服。
这个充分反映了封建主义迫害艺人的现实,用相声的形式对其进行批判嘲讽,非常符合主旋律。没人再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都来不了。
这个相声内容是艺人改行之后,还有观众喜欢他们央求着他们再唱一段,难就难在这里。首先京剧艺人改行,何桂山、金秀山这二位先生是唱花脸的,刘鸿声和孙菊仙这二位是唱老生的,陈德霖先生是唱青衣,李多奎和龚云甫这二位先生是唱老旦的,相声演员在台上要学他们唱京戏,涉及到这么多行当,而且要学的像唱的有味,但凡唱的差一点你得被观众笑话死,难度非常大。
还不止如此,评剧名家白玉霜先生是唱旦角的,这是评剧的一代宗师啊。抓髻赵是唱十不闲莲花落的,是当年非常有名的艺人。还有京韵大鼓刘派创始人刘宝全先生,这可是被人称为鼓界大王的人物啊。
你一个相声演员要模仿这么多艺术门类,这么多不同的行当,而且都是响当当的大角儿,你要是没点真本事,谁敢上台八大改行最见功夫的就是学唱,水平次一点的都来不了。
所以有人夸相声演员是“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状元才,这知识储备量得有多少啊。
何向东的唱功已经是大成了,一副无人可敌的宝嗓,在加上这么多年的磨练,他唱功不弱于任何人,而且会的也很多,八大改行对其他相声演员来说可能很难,但对何向东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表演舞台。
上面提到的艺界前辈刘宝全先生,京韵大鼓刘派的创始人,何向东保护嗓子的方法就是跟这位老前辈学的。刘宝全先生这辈子为了保护嗓子没抽烟没喝酒,连饭都没吃饱过,一次都是吃个顶多吃个六分饱,而且不吃荤,有些时候馋的不行了,买点牛肉炖了然后在里面烫一点青菜菠菜吃,不吃肉不喝汤,吃素的,就是这样晚上嘴里还得含一片雪梨拔拔肺火。这就是鼓界大王啊,哪一个艺人的成功不是含着血泪过来的。
何向东的宝嗓征服了台下了所有人,虽然现在很有有人在听戏曲曲艺了,但是何向东这一开嗓唱,底下观众没有不为之震撼的。艺术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过时的只有艺人。
八大改行说完之后,底下观众爆发了空前的热情,这个节目的观赏性远在拴娃娃之上。何向东和薛果对视了一眼,见观众这么热情,看了一眼也没什么动作的主持人,两人决定开始返场。
一转身又是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都站起来鼓掌了,何向东和薛果眼中泛泪,有这么捧自己的观众,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三次返场过后,两人朝观众多次鞠躬后下场,而且这一片空地的掌声却久久不歇。
已经是傍晚了,何向东和薛果准备回去了,却被服装厂老板罗明朗给留住了,说是要单独请他们吃饭,何向东见有免费饭吃就答应了,薛果是一个很随性的人,人家给脸没理由自己不兜着啊。
也没去别的地方,就在他们服装厂的食堂,老板单独有一个单间,让食堂大厨给好好炒了一桌子菜,还别说,这大厨的手艺是不差,至少何向东吃的挺欢的。
饭桌上,罗明朗和薛果是推杯换盏喝的好不热闹,薛果一个爱喝酒的人,何向东是滴酒不沾,罗明朗知道了也没难为他。
罗明朗是浙江台州人,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做生意了,最初是在台州做买卖,后来到北京通县开服装厂了,这些年生意是越做越大了,为人既有生意人的精明却也不乏豪爽大气。
第一百四十章过时了
罗明朗喝了一口白酒,放下杯子,舒坦地呼出一口气,然后看着何向东和薛果,赞叹道:“你们二位的相声说的是真好啊。”
何向东把筷子放下了,客气道:“这可不敢当,我们都是年轻演员,水平都还一般,您太捧我们了。”
罗明朗摇头道:“没有捧啊,你们是真厉害。说实话,我从小听相声,以前广播台老放那些大师的相声,马三立啊,侯宝林啊,刘宝瑞啊,我可爱听了。只是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着,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多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现在就发现相声没什么好笑的了。”
“电视里面放的那些我也不爱看了,有些时候闲着的时候又去翻翻那些大师的录像带,还是觉着他们说的好。这次办文艺汇演啊,我是找我一个朋友帮我联系演员的,他跟我说他找到文工团里面说相声的,问我要不要,我当时也没想那么些,就说来就来呗。”
罗明朗有点兴奋起来了:“刚开始见到你们的时候,我一看是两个小年轻,我当时还心想这两个半大孩子还能说相声啊,要不是人已经来了,我都想把你们赶走了。呵,幸亏没有,你们可是真的给我一个大惊喜啊,我是真没想到你们能说的这么好。哎呀,多少年没听到这种感觉了,是真好啊,尤其是你唱的,太棒了。”
何向东一直是微笑着听着的,听到罗明朗又夸自己,他赶紧道:“您太客气了,我们这一行讲究三分逗七分捧,一段相声的好坏,七分在捧哏那里。”
罗明朗立马笑了,对薛果道:“对,这话我听过,薛果,薛老师,捧得是真好,我一个外行看了都感觉特别舒服。”
薛果听了也是大笑,脸上的肉都挤一块了,他举起酒杯,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来,走一个。”
罗明朗也笑着举杯:“来,走一个。”
两人一饮而尽,何向东倒是吃的不亦乐乎,他都穷疯了,好不容易吃顿好的,哪管那些啊,这个性格他从小到大都没变过。
罗明朗放下酒杯,继续对何向东说道:“我看你们的衣服,桌子啊什么的,是在说传统相声吧。”
又问到自己了,何向东只能无奈地又把筷子放下,说道:“是的,我一直都是说传统相声的,包括拴娃娃和八大改行这都是传统的节目。”
罗明朗道:“拴娃娃我是没听过啊,八大改行我记得侯宝林以前说过,好像跟你说的挺像的。”
何向东道:“拴娃娃已经多年不演了,八大改行是我们相声前辈钟子良写的,后来很多相声前辈都改过说过,侯宝林先生也说过,他给起名叫改行。”
罗明朗点点头,道:“这样啊,传统相声以前小时候还能看见那些老先生说,现在电视上都是新相声,说也怪啊,现在怎么电视上很少见传统相声呢。”
何向东道:“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
听了这话,罗明朗也没再动筷子,反而皱眉思索了一下,然后才道:“不说传统相声也有道理,毕竟都是老东西了,现在人喜欢的应该不多吧,像我这种上了年纪的又听相声长大的人应该还听一点,别的人恐怕不太会了吧。”
何向东再一次把筷子放下,得,今天这顿饭吃不好了,他抬起头看着罗明朗,笑了笑,说道:“喜欢的人不多我和薛果前面在表演的时候,那观众的热情您是瞧见了的,你的员工你最清楚,难道他们都是上了年纪又是听相声长大的人吗”
“这”罗明朗迟疑了,对啊,前面反应那么热烈,这哪里是没人听了。
何向东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有这种想法不怪你,这都是相声界害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