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行我的1997 > 分节阅读 60

分节阅读 60(2/2)

目录

沉浸在这样与记忆力迥然不同的年味里,李文秀还是很有些自得的。

年三十的晚上。

家里聚集了两桌人马打扑克牌,刘金兰跟李日和都只是图个热闹没上桌子,杵在边上看着人玩。

李文秀看了一会电视,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就爬上床自个儿睡下去了。

第二天早上醒过来的时候,枕头底下意外多了一张蓝票子。

100块钱的压岁钱。

李文秀猜到十有八九是李日和趁着他睡下去塞的。

对于自家老子这种闷声不吭,却把作为一个父亲能做而不是应该做的都一件不落下的行为,李文秀有太多的感动。

给子女压岁钱,并不是作为一个父亲天经地义的责任,或许上辈子李文秀并没有懂这样的道理。

但是今生却给了他重新去领会的机会。

所以当李文秀把手里的这张蓝票子摊开夹在书页里的时候,心底突然就多了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

早早地吃过饭。

李文秀也没好在家里继续窝着,耳朵里听着刘金兰都快赶上村口大喇叭的声音,他只好拖着二丫头去村里转了一圈。

兄妹俩一圈下来。

礼没少施,东西也顺了不少。

97年的农村也着实没有什么好东西,无非就是些花生芝麻糖之类的,但是这份味道却弥足珍贵。

作为过来人,李文秀很清楚,十年后二十年后,这种质朴的年味或许就很难见到了。

只存于心底。

见于文字。

108老洪的智慧

年初一过完。

李文秀也算是歇了口气。

但是走亲访友。

访友是完事了,亲戚那里还差着一遭。

按照农村的老规矩,过了初一,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

联络感情也好,传承习俗也好。

搁98年这样的年代,两包白糖,一瓶罐头,切上两斤肉,再加上几个糯米糕,已经是顶好的拜年礼。

兴许是心气上来的原因,加上手里又有了钱,刘金兰愣是挑了满满的一担子,都快赶上人家新女婿上门了。

到了刘湾。

李文秀的几个舅舅,舅娘老早就在门口望着。

老刘家的三个闺女,就数刘金兰嫁的远,李文秀他大姨和小姨一早就到了。

老话总是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要论这贴心,儿子终归还是比不上做女儿的。

“妈,我小舅接我们来了”

大老远地,李文秀就看到小舅建宏朝他们迎了上来。

硬是跑了上里的地,一把从刘金兰手里把挑着的担子接过来,一摇一晃地就往回走。

李文秀可是清楚得很,他这个小舅舅这回算是真的卯上一股劲了。

那一担东西可不轻松,光是罐头和猪肉起码就得二三十斤重,还有杂七杂八的什么东西,五十斤肯定是有了。

要是农村里五大三粗的汉子,这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他小舅建宏是家里的幺儿子,打小几个大的就没让他干过重活。

前两年高中毕业就去沿海打工,看着都是文文秀秀的,比他还秀气的一个人。

上里地,挑起来不把肩膀给搁红了是不可能的。

刘金旺夫妻俩知道几个闺女和女婿今天要来,一大早就起来张罗,硬是整了满满的一桌子菜。

老刘家的生活条件也就这几年几个儿子先后成了家才好一点。

但是家大业大,一家人过日子也不轻松。

虽然没分家过,但是三个儿子各管各的账,老夫妻俩手里其实也没什么余钱。

这么些年存着的那几个钱,三个闺女出嫁的嫁妆,两个儿子结婚的花费,也没省下来多少。

到现在家里还剩着一个老幺没结婚。

就上次大闺女来借钱,还是他撂下来狠话逼着已经成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掏出来的家底。

儿子是比闺女亲,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大闺女这么些年过的是什么日子,老夫妻俩心里清楚得很。

所幸是李日和跟刘金兰夫妻俩转了运。

在刘湾吃了顿饭,李日和跟刘金兰也少不了跟孩子几个舅舅拉拉家常。

其实在李文秀几个舅舅看来,李日和这个老实巴交的大姐夫能突然转运,其实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诧异的。

前些日子刘金兰找他们借钱的时候,家里没少为了这事争论过。

如果不是老头子压着,老大跟老二家的媳妇指不定还要怎么闹。

亲不过亲兄弟。

铁不过亲姊妹。

但是再亲再铁,也亲不过钱老子铁不过人民币啊

“建宏,你这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连个媳妇都找不到。”

白了自个儿娘老子一眼,不过李文秀也是替这个小舅舅捉急。

上辈子自己快大学毕业了,刘建宏才结婚,要是自个儿再快一点,那甥舅俩还真要撞到一起去。

也不知道这辈子他小舅还能不能遇着前世那个小舅妈。

老刘家子女6个,刘建宏的年纪最小,比李文秀大了6岁,上完初中就跟着老二建华去沿海进了服装厂。

按理说服装厂这种地方,女孩子是不会少的,偏偏他小舅窝到二十好几还连个对象都找不到。

“妈,你别给我小舅瞎操心,人家指不定早就有对象了,只是没好意思说。”

刘建宏也不气,他打小就喜欢跟着大姐金兰,而且性格随了李文秀他外婆,外柔内刚,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的,极少发脾气。

“没没,大姐,我这才20出头呢,不急,再过两年。”

“再过两年再过两年你外甥都要生儿子了”

哗地一声屋子里的人全都哄笑起来,李文秀也是被他二姨金梅闹了个大红脸。

他还真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