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逆行我的1997 > 分节阅读 80

分节阅读 80(2/2)

目录

一双肉手使劲抓着汪明伸过来的手,李文秀看着都有些拧得慌,不过他也能理解王有来的心情。

不管什么时候,当官的还是比较容易让人兴趣一股子敬意的,更何况还是一个副市长。

“您好,汪副市长。”

“你就是李文秀吧我听说过你,果真是年轻有为啊”

“谢谢您夸奖,我只是运气比较好您这边请。”

相比于王有来,李文秀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两世为人,大场面也见过不少,待人接物可比那死胖子强多了。

就连汪明都忍不住多看了李文秀两眼。

他倒也不是说场面话,而是的确听说了李文秀的名字。

原本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接触到李文秀这种小人物的,不过上一次去市台视察工作之后,杨青在他跟前提了一句。

这才知道这个年轻人竟然已经创办成功了一家年销售额将近千万规模的私营企业。

在98年,年销售额能超过千万的私营小企业还是不多的,尤其是在海州市这种内陆城市。

作为分管招商引资的副市长,汪明自然留了一个心眼,这会儿又看到李文秀的时候,自然比上一次在电视台的时候越发亲热多了。

把汪明等人带进店里,李文秀嘴上也没闲着,把店里的一些情况都介绍了一遍。

袖珍格子铺发展到现在,他作为创始人,对这种小问题自然是信手拈来。

“怎么样我听小杨说你们现在已经注册公司了”

“是的,月初的时候已经拿到牌照了,不过目前我们的经营范围还存在局限性,主要还是集中在零售这一块。

现在旗下主要就是这家袖珍格子铺,目前加上直营店,我们已经在海州市下面的几个县里有12家加盟店。”

按照李文秀的计划,在98年年底,加盟店的数量肯定会超过30家。

但是现在随着海州市这边的直营店马上就要开业,李文秀打算尽快在省内打开市场。

最快的做法自然就是改变之前先占领县城市场的做法,转而在省内的各个城市市中心开直营店,然后组建新的业务团队去下面的县城拓展市场。

原本李文秀是有些踟蹰的。

但是汪明的突然出现却让他有了些新的想法。

目前限制格子铺发展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手,这两个问题如果是靠金和实业本身的发展来解决,那速度无疑是很缓慢的。

但是如果有市里支持的话,那就不难了,98年的贷款虽然很少,但是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数额的,能不能拿到很重要。

“你们这个问题很突出,当然,作为一家本土的企业,能做到你们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市里也希望你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我们的招牌”

李文秀笑着点了点头但是没说话。

不过他基本上已经肯定了,汪明的确有意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金和实业未必没有机会。

142新模式

汪明一行也没有在店里待太长的时间,毕竟此行并非来参加开业典礼,但是对于李文秀来说已经足够。

由于汪明突然出现的缘故,店里开业的时间也推迟到了上午10点整。

随着第一颗橘红色的烟花在半空中炸开,格子铺海州直营店才算是正式开张。

由于是暑假期间,开业当天,店里的情形并没有之前一中跟二中那么火爆。

但是由于地处市中心的缘故,客流量仍然不差。

再加上久雨后晴的缘故,出来散霉见光的人也是成群结队的往街上挤,恰好又逢周末,连难得抽空出门逛个街的市民也比往日要多。

1元商店虽然在东南沿海那一带已经不算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98年的海州市,还是一个新事物。

李文秀也没有刻意吆喝揽客,就连搬过来的烟花也就放了十来桶的样子,其他的原封不动地又送了回去。

好在杂货铺的店老板折腾了一回也没说什么就原价给他退了回去。

不过头一天的营业额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到晚上9点之后,店里的客人才慢慢都散了。

李红梅跟刘艳她们几个已经算了有一会儿。

王有来也闲不住,一直在旁边报账。

几个人忙活到晚上将近12点钟,才把当天的账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统计最后的营业额。

一直到李红梅把最后一笔账加进去,李文秀才嚯地站起来。

“红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实并不是很担心。

毕竟已经有了前几次的经验。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里开业当天,营业都突破了万元大关。

海州这边虽然没闹出太大的动静,但是想来也不会太差,毕竟白天的客流量摆在那里。

在98年,要说大把花钱的人不会太多,但是1元商店这种销售模式,在刚出来的那会儿其实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在国内,小市民的那种贪小便宜的心态其实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太明显的变化,价格低往往会吸引相当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头,总共是21000块钱。”

虽然心里有底气,但是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李文秀还是松了口气。

2万出头,着实不低了。

虽然没有出现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数字,不过在这个时候,开业当天能够突破2万块钱,的确还算过得去。

这其实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尝试。

毕竟袖珍格子铺不可能一直沿着1元店这种模式发展下去。

小商品虽然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但是毕竟很难做成那种潜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户群体定位在学生身上,这种市场策略也多半是很难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这边的直营里,李文秀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一楼的四间店面,其中的两间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铺的经营方式,采用统一价格销售小商品,不过价格已经提到了1块钱。

剩下的两间,李文秀极为大胆地尝试了24小时便利店的经营模式。

作为一种本世纪前期就起源于美国,但是在日本成熟和发展起来的零售模式。

24小时便利店在1998年并不算一个新事物。

但是在国内,1998年便利店的发展却是一个黄金时期。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内经济的计划性和封闭性,24小时便利店虽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