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1/2)
洗刷不白之冤,使得张家不必继续隐姓埋名避祸,只此一点,就足以让他对陆遥死心塌地。
三人虽然都是陆遥心目中世外桃源镇元帅一职的人选,但是论资历,新近投效陆遥的张辽却远不及从一开始就追随陆遥打江山的赵云,还要排在黄忠之后。而陆遥心目中的第一人选也是赵云,其次便是黄忠。他担心的只是赵云,黄忠二人在统军方面恐怕还比不上张辽这位五子良将。
毕竟历史上张辽的履历明显要比赵黄二人光彩得多。
对此,陆遥找来贾诩,坦诚的道出了纠结。结果贾诩听完,表情很古怪,短短一句话,立刻就让陆遥有了决定。
“有功不赏,何以服众”
这话没毛病。赵云跟随他打天下,从朱崖州一直到颍川,再到洛阳,最后到血腥平原,无一不发挥出了一流名将的作用。黄忠也是如此。
虽然大多数情况都是他一个人搞定,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赵云往那一站,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不管是对玩家还是对。更不要说赵黄二人立下的大功无数。正如贾诩所言,有功不赏,他这个主公以后还何以服众。
于是赵云为正,张辽,黄忠二人为副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至于兀突骨等蛮将,当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可以,统兵嘛无视就好。
确定了主帅副帅,陆遥不得不面对一个新问题。
于禁,淳于琼该放哪个位置。
淳于琼就不多说了,能力有限,功劳的确不小。当初如果不是淳于琼主动投效,陆遥未必能有今日的局面。不过这次留他和于禁坐镇华夏第一城,也算是一方大员。
他头疼的是于禁。
于禁与张辽同属五子良将。论实力,两人不分上下。论资历,他也比张辽更老。只不过在陆遥心目中,他的地位却要比张辽略逊一筹。
破格提拔张辽为副帅,于禁的地位就尴尬了。外放华夏第一城,太浪费他这个一流名将。留在身边,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必定对张辽不服。
上下不合,乃是兵家大忌。
陆遥不希望给自己的势力留下这么个隐患。一个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引来灭顶之灾。
贾诩得知陆遥心事,表情更加古怪:“赵将军为正,总领全军。其他三位将军各领一军,不分高低即可。”
陆遥好尴尬。
他知道自己又犯了个低级错误,习惯性的参照现代军制,总想着现在的世外桃源镇军队规模不大,有正就得有副,才方便控制全局。敢情还是谨慎过头。贾诩已经着眼于未来,事先定下了规矩。即使将来收再多名将,也不必担心体制内出现什么激烈矛盾。
扫清心结,陆遥也不再纠结,以卢植为顾问,辅佐赵云总揽全局,张辽,黄忠,于禁三人各领一军,以此确定了世外桃源镇未来的军事格局。
整合了军政,陆遥立刻与贾诩商讨未来计划。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招募内政人才。
第270章整合规划二
世外桃源镇发展略畸形。
军事方面人才济济。除却赵云等一流名将,其后还有淳于琼,祝融夫人等等第二梯队。兀突骨当仁不让,绝对双花红棍,当家第一打手。反观内政方面,可谓是人丁寥落。
丁衍算一个,资历老,能力略差,要驾驭高速发展的世外桃源镇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蔡琰也能算一个。尽管蔡大才女够资历,能力略高,但是毕竟是文化方面的人才,处理内政略显不足。何况直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她能和陆遥联手施展威力强悍的组合技,暂时不可能久留世外桃源镇。
同样,贾诩作为陆遥帐下首席智囊,更不可能久留世外桃源镇处理内政。对于毒士来说,留在世外桃源镇发展内政完全是暴殄天物。玩阴谋,耍诡计,辅佐陆遥行军打仗才是他的归宿。
除此之外,马均是纯粹的科技工作者,专业性人才。他的归宿只有工坊。尽快破译墨经残页,研发新型攻城道具才是他的工作,对于内政方面完全不行。
陆遥没打算按照现代体制,彻底细化内政职权。就好比原始人不会理解微积分。古人同样难以接受现代理念。
将内政细化是必然趋势,但不能细化得如同现代体制,照搬古代体系更能让这些接受。毕竟他不会一直留在世外桃源镇。在外出征打天下才是他的归宿。处理内政的终究还是。只要有他总揽全局,略加引导,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因为无法理解接受导致的内政紊乱。
至于将来会如何,陆遥也有详细的计划。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除了荀彧这个内政大才,对于总揽内政的人才,陆遥也有几个人选。被三国演义神话了的诸葛孔明当属首位。
诸葛孔明军事方面忽略不计,内政方面确是公认的大才。蜀国后期,他以一州之力对抗统一了北方的曹操,足以证明他在内政方面的才华绝不逊于荀彧。
和荀彧不同,他属于全才,并非专才。
要收服诸葛孔明,陆遥心里的确没底。上一世不知道有多少玩家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去招募诸葛孔明,最后依旧无功而返。
当初招募贾诩还有一点底气,毕竟这位毒士以明哲保身,却又丝毫没有错过展现才华的机会而闻名。上一世的论坛对于毒士的招募手段基本达成共识,陆遥抓住机会招募到贾诩并非奇迹。
而诸葛孔明就没那么简单了。
诸葛世家并非不入流的小家族。家族成员分散于魏蜀吴三方势力。而诸葛亮师从名师,深得司马徽等大儒欣赏,一身才学早已名闻天下。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留下隆中对这么一段佳话,可见诸葛亮更希望一展生平所学,而非寄附于曹操这类强者帐下沾光。如此骄傲之人,陆遥心里是真的没底。
除了诸葛亮,东吴张昭,也在他的备选名单当中。不过张昭出身江南大族。和他这个远僻海外的朱崖侯相比,东吴孙坚显然更能让江南张氏满意。
另外益州的法正,魏国的陈群等等也是个不错的内政人才。不过可惜陆遥还没机会接触到这些人。论及最有希望,数来数去还是荀彧。
贾诩对此也是爱莫能助。
陆遥如今改变计划,重新抢来了大将军的位子,实际影响力也仅仅只限于洛阳一地。目前天下各地诸侯蠢蠢欲动,他这个大将军名头好听,却没那么好用。最明显的就是征召各地诸侯帐下那些尚未出头的一流名将,根本没有半点回应。
令不出洛阳,已见雏形。
此时此刻,陆遥深刻体会到自己仍然还是很弱小。别看在洛阳城搅风搅雨,搞得董卓灰头土脸,权势一时无两,实际上在心目中,他跟董卓没什么两样。无非就是百官希望有人出来与董卓为敌,均衡势力,才主动让步。
“启禀主公,府外有人自称荀彧,求见主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