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调教大宋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2)

目录

不耐烦地翻过身来,狠狠看了一眼那人,“困着呢,没时间搭理你”

他当是什么人物,原来又是个臭大兵。

“嘿”那人不怒反笑,“还挺野,手上有功夫”

“还行吧”曹觉不谦虚地得意应道。“是你手下太弱了”

“知足吧咱这是厢军,能有这水平已经不错了。”

“嗯。”曹觉煞有其事地道,“确实不错了,比京中禁军还强上一点,但比西军还差点。”

那人闻言眉头一挑,“见识还不少,报个名儿”

“没名儿”

“男子汉大丈夫,就算是捅了天大的篓子,也不能连名儿都不敢报吧”

“”

曹觉就怕人激他,那人这么一说,他反而有点不愤了。

“曹景渝”

“呦”那人怪声一叫,“还是本家”

曹觉不禁一哆嗦,“你也姓曹开封曹家的人”

“那可高攀不起,某家曹满江,天圣八年武举甲科。”

曹觉暗松了一口气,不是曹家的人就好,应该不知道曹景渝就是曹觉。

“你什么职位,将阶几何”

曹满江乐了。

看来,这小子还真不是一般人家的,能这么跟他说话,还知道问将阶。

觉得这小子挺有意思,曹满江也不嫌他问多了,“邓州厢营指挥使,拜陪戎校尉。”

曹觉偷偷一撇嘴,武举甲科才混个营指挥,还是个从九品上的将阶,这位混得也够惨的了。

要知道,咱们曹少爷一出娘胎可就挂了个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这中间隔了二十多个军阶呢。

“小子”曹满江对这小子挺满意。“想不想跟我当兵”

“跟你当兵”

曹觉心说,我没听错吧

我爷爷是曹彬

我爹是吴王曹玘

老子要是想在军中混,也不用跟你个扑街的九品校慰混

“对,跟我当兵”

曹满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自顾自的继续道:

“依你这情况,就算身上没犯案,但却说不出来历,一个逃籍的身份是跑不了了,依律要充军的。于其去边关遭罪,不如跟着我混”

曹觉愣了一下,他倒不怕什么发配,谁敢发配他

他是想到,曹家从后周朝开始就是军人世家,世代为将。

“要刺字吗”曹觉突然问道。

曹满江略一沉吟,“可以不刺”

这小子有见识,也有军人的野性,手上还有功夫,也许是个苗子,刺了字对他没好处。邓州军界曹满江一个人说了算,让他以良人从军,免了面涅之辱不难。

却不想,曹觉一听不刺字,撇着嘴道:“那不当了”

李差头在边上听得直瞪眼,心说,这小子没病吧曹指挥免了他刺字之辱,他还矫情上了。

“小子,那金印刺面,可是要跟着你一辈子的曹指挥这是有心栽培于你,懂吗还不谢曹头的大恩”

“你懂个屁”曹觉直接骂道。

“老子就是要刺字”

第167章如愿

有的时候,只能说曹觉这货傻得可爱,他现在想到的,不是什么面涅之辱,他想到的,是唐奕那句话:

离了曹家,他狗屁不是

这些天他也在想,出了牢房之后,他能干什么

呵呵

曹少爷发现,除了会点功夫,小时候强记过几句兵法,好像没有一样本事是拿得出手的。

今天曹满江的到来,让曹觉猛然惊醒,他可以当兵啊

但是,正常途径当兵,他永远也逃不开曹家的恩荫。说死他也是曹彬的孙子,在军中谁都要让着他。

那怎么才能真的算是凭自己的本事干出一番事业,还不让人嚼舌头呢

曹满江提醒了他

充军

老子要把金印刻在脸上,谁再说我是靠曹家上位,那金印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子是从一个小兵做起,这金印就是证明。

到时候,我看谁敢说我曹觉是个废物谁敢说我不是自己拼出来的

我要像面涅将军狄青一样,做大宋的人样子

所以,现在脑子不太清醒的曹觉,非要在脸上刻字。

曹家疯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着人,最后只得放弃,祈祷曹老二能早点扛不住,自己回来。

曹佾哪里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找到了长期饭票,在邓州当了大头兵,而且是面刺金印,以最底层的罪人之身入了军籍。

这件事闹的不小,曹佾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不管此次曹觉什么时候回来,经历了这么一次大起大落,肯定会有一番蜕变;

忧的是,弟弟从小被姐姐和自己惯坏了,不知道在外面得吃多少苦。

总之,这事也把唐奕坑苦了,弄得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曹佾面前抬不起头来。

但事情总会过去,曹佾也知道,唐奕是好心。而且细一琢磨,这也不算坏事,依曹觉在开封这么作下去,早晚要出事的。

得利最多的是潘丰,潘丰也犯愁潘越整天不务正业,没想到曹家的老二跑了,反倒让潘越老实了。

这段时间在回山,除了隔三叉五找唐奕打一架,真的老实了。从言谈之中就能看出,不似以前那般浮躁了,开始沉稳起来。

七月中,肆虐了一个多月的大水终于退去,曹潘两家,还有桃花庵,因为受灾严重皆要重新修缮,这回唐奕又被抓了壮丁。

他把观澜书院修得那么漂亮,自然少不得为几家的重修出谋划策。

而观澜的运力依然在为朝廷救灾的事宜忙碌,不过,今年虽为千年大灾,但却无一地有灾民作乱之事发生,足见观澜运力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赵祯已经和富弼、文彦博商量过了,将以后向京兆运输官粮的任务交给观澜商合。

对此,朝中大臣并无异议,毕竟官粮运转之事,一直是让朝廷头疼不已的一件事。经常是贪腐频生、毛病不断,正好借此把这个麻烦甩出去。

八月末,桃花庵的修缮之事最先完成,毕竟只是倒了几间草庐,重建很容易。但是,桃园夫人和董惜琴却没有走,而是继续住在观澜,倒是董靖瑶和那一大群使女先回去了。

桃园夫人是以后都不走了。对此,只能说是尹先生好福气,不但有一个死心塌地爱他一生的女人,还有一双孝顺懂事的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