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1/2)
火盆里的炭火烧得正旺,她喝完热粥,额前出了点汗,想把外面穿的半臂脱了。
李旦不许她减衣,示意半夏把帘帐拢起来,让她透会气。
大事上他从来不管她,平时却爱管这管那的,把她当小孩子照看。
她翻出一柄细绢圆扇轻摇。大冬天扇扇子,叫那些书生文人看见,肯定要写一首诗讽刺权贵生活奢靡。
饭吃到一半,桐奴在帘外道:“郎君,长安来人了。”
李旦起身走出去。
桐奴小声说:“传话的人说,回京奔丧的几位大王和诸位驸马私下里聚会,商讨逼太后还政于圣人,太后大怒,把宗室皇亲和他们的家眷等人扣留在府邸里,派人严加看守,不许他们出城。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又被关进掖庭宫了。”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在掖庭宫囚禁多年,二十多岁才重获自由,嫁人生子,远离长安。这次回来,她们的驸马受宗室怂恿,想把武太后赶下台,还没动手,事情就败露了。
李旦冷笑一声。
他刚到不久,那边就有人过来传话,应该是在他出发不久之后就出了事。他急着送他们出城,就是不想让他们做无谓的抗争,目前没有人能压制住武太后。
这是李治和武太后教会他的,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和野心。越迫切,越要慎重。
“随他们去,不要轻举妄动。”
桐奴应喏。
李旦转身进房。
裴英娘抬头看他,“阿兄,是不是长安出了什么事?”
李旦坐到她旁边,接过她手里的扇子,帮她扇风,“小事而已。”
他只答应阿父会保下李贤和李显,其他人是生是死,和他没有关系。
阿父当年能狠心杀死庶长子为嫡子铺路,又岂会在意其他儿女的死活,不会怪他见死不救。
这才是原本的他,他只想保护自己在意的人,其他的,与他何干?
第202章
除夕很热闹,这晚城内没有宵禁,坊民们通宵达旦,庆祝佳节。
虽然还在国丧期间,节日的欢闹气氛依然不减。正旦是举国同庆、辞旧迎新的重要日子,意义非凡,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禁止老百姓们欢度元日。
只要不太出格,一般民不告,官不究。
今年大明宫内的除夕之夜略微冷清些,没有管弦歌舞,也没有盛大御宴。
照例要唱傩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宴席也是有的,只是规模比往年小很多,宗室皇亲们都被扣押起来了,赴宴的只有朝中大臣和依附武太后的亲信。
殿前燃起数万枝巨大的灯烛,名贵的木料一车车化为香烟,火光直冲入云霄。
十几里外的坊市间,也能闻到空气中的馥郁浓香。
李旦没有出现在宫宴上,武太后问起,上官璎珞回禀说他一直待在梁山。
“相王恳请将相王妃陪葬乾陵,圣人答应了。”
武太后皱眉。
席上众人言笑晏晏,千金大长公主举起酒杯,奉承武太后,恭贺她长寿安康,其他人连忙跟着一起举杯。
武太后淡淡一笑,示意宫人把千金大长公主的席位挪到自己身边,好和千金大长公主说话。
千金大长公主精神抖擞,满脸得意,继续吹捧武太后,态度之谦卑,让周围的大臣们无不变色。
知道大长公主这人没骨头,也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吧?您好歹是高祖的女儿啊!
※
别院内,裴英娘和李旦也在守岁。
庭院里架起篝火充当庭燎,摇曳的光影落在窗边,窗前一片彤红。
用过晚膳,裴英娘打发走半夏和忍冬,让她们去找自己相熟的伙伴玩,今晚他们夫妻俩自己待着,不需要人伺候。
火炉床四面床帐密密匝匝围着,李旦盘腿坐在火盆前,手执匕首,划开一枚栗子,丢到炭火里,等栗子烤熟,飞快用银签夹出来。
这种烤栗子的办法太笨了,一不小心就会烤成黑炭,不过他速度很快,烤出来的栗子竟然比下人们烤的要好吃。
裴英娘不由得对李旦刮目相看,原来他还会这一手。
李旦剥出烤熟的栗子肉,一枚枚堆在刻花银盘里,推到她跟前。
她吃了几枚,吃不下了,“阿兄,别烤栗子了,我们来下棋?”
守岁得熬到子时,这会儿才戌时,她已经犯困了。
李旦挑眉,她不是最讨厌下棋的么?
他放下匕首,把她揽到自己怀里,“睡吧,到了子时我再叫你。”
裴英娘掩嘴打了个哈欠,摇摇头,守岁要一起守才有意义,不能让李旦一个人守岁。
棋桌在棋室里,两人懒得叫使女进来服侍,挽起袖子,合力把棋桌抬到火炉床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