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轻波微澜(1/2)
将食盒打开,里面是几样精细的点心。
杨漓笑道:“妹子亲手做了几样糕点,希望三哥能喜欢。”
杨安玄捏起一块铜钱大小的米糕,咬了一口品着味,笑道:“四妹果然手巧,这米糕精致小巧、轻软可口,甜而不腻,好吃。”
杨漓眉眼弯弯地笑道:“三哥若是喜欢,妹子便常做些送来。”
杨安玄将米糕吞下,道:“四妹不要一天到晚闷在屋中,有空多跟湫儿走动走动,让她带你四处逛逛。你们是姐妹,一家人莫要生分。”
杨漓低下头,轻声应了声“是”。
杨安玄知道有董姨娘在,杨漓怕难得安生,岔开话题问道:“二哥寄信来了吗?他在洛阳可好?”
“前几日收到二哥的信,说一切都好,还给家中捎了几筐孟津梨,三哥可尝过了。”杨漓道。
杨安玄点点头,道:“二哥不在家中,你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愚,不要一天到晚拘在屋中。你和湫儿一样,都是愚的妹子。”
郗恢扫看了一下,笑道:“诸位皆是一时才俊,为大晋之栋梁……忠君报国,效忠朝庭……”
年前杨安玄随杨佺期前来拜见,郗恢便对这个少年郎青眼相加,后来杨家犁、燕国金冠等事让郗恢越发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有心提携。
对杨安玄问难的是治中郭俊,郭俊眯着眼盘算着,他半个月前接到中书令王国宝的来信,让他在州议时刁难一下杨安玄。
“三哥,世人皆知袁河与杨安玄不睦,品评那日杨安玄还踢了袁河一腿。三哥何不让人暗中散布杨安玄为阻袁河说其坏话,暗中派人杀死了袁河。”
座中士子轻声议论,大堂内嗡嗡响成一片,郗恢连敲案几,亦不能制,场面有些失控。
郗恢怒道:“什么人胡言乱语,上前答话。”
众人皆知,等知晓袁河生死,品评早已过去,杨安玄最少要被耽误三年时间。
阴友齐微笑地看着杨安玄,他相信杨安玄能再绽光彩。
提前十天,各郡中正便将品议人物的家世、行状以及定品的情况汇报到州衙。
与杨安玄的论述一比,其他的论述正如郗恢所言,“余不足观”。
接着是何青闭门不见客,陈重好不容易趁夜从角门入宅见到了何青,何青却说什么也不肯出面举告杨安玄。
陈重笑道:“其实袁河是生是死并不重要,只要在州议时能阻止杨安玄定品,哪怕将来袁河出现亦无妨。”
问难的句子多出于《诗》、《论》、《礼》、《传》中,不过这次先是品级低的士子上前应答,杨安玄被排在了最后面。
用指弹着那张品评状,郗恢道:“阴友齐对杨安玄的品评颇高,老夫也曾说过此子‘才兼文武、风神秀彻,诚为国之干材’,看来所见略同。哈哈哈哈。”
陈深哼了一声,道:“袁河之妻不肯出告。”
这句话的出处他记得很清楚,是《礼记*学记》的句子,字面意思很好解,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与之交流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很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此为学之道也。”杨安玄高声答道。
授之以恩,以杨安玄之才华、年纪,说不定将来能回报自己的子孙。
可是华氏死活不肯,说是收到丈夫的信,信中说他出外游历,要数年才会回家,让家中不必担心。
杨安远要跟自己争族军,各凭本事,希望不要牵连到杨漓这样无辜的家人。
阴友齐亦在坐中,看过杨安玄的论述后放下心来。
正躺在榻上哼哼唧唧,陈海提着几样点心进屋,来到榻前轻声唤道:“三哥,可好些了。”
杨安玄心中有数,看来张回和郭俊恐怕都不怀好意,这两个人陈深对他们的影响不大,怕是另有人在暗动手脚。
陈深睁开赤红的双眼,有气无力地道:“是十一弟啊,坐。”
一名青衣小吏快步上前,来到案前施礼道:“卑职新野郡访问余平,见过郗刺史。”
阴友齐面无表情地看着余平,没想到带来的访问中居然敢针对自己。
郗恢怒容满面地喝道:“你方才乱说什么,若无真凭实据,本官定要治你污陷之罪。”
说着从怀中取出袁河的信,双手呈上。
“原来他就是杨小窗,好生年少”
左右两侧摆放着案几,杨安玄从容举步在
十月八日,大中正郗恢在府衙大堂总议定品人物。
众皆皆惊,要知“风神秀彻”四字,以前可是评议谢太尉时用过。
参与大中正评议的士子超过百人,在郡中官员的率领下依次进入大堂。个个衣冠楚楚,长袖飘飘,香风阵阵,依次唱名上前揖礼。
郗恢勃然怒道:“品评人物乃国之大典,哪容你一个小小访问在此大放厥词。来人,将他夹了出去。”
“此子的登高诗我读过,才华横溢,若有机会定要结交”
无奈之下,陈深派人上门找袁河的妻子华氏,怂恿她到府衙告状,说袁河被杨家人暗害了。
众人看着从容而立的杨安玄,有人期待精彩、有人等着杨安玄出丑。
陈深最近有些着急上火,面红耳赤,牙痛得厉害。几剂苦药灌下去,丝毫不见效果。
两旁坐着不少官员,别驾张回笑着伸出手道:“什么好文,让郗刺史如此盛赞?”
…………
郗恢看过杨安玄的品评笑道:“词彩华茂,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定品为上中。”
杨安玄排在
郗恢接过看罢,冷森森地看向余平。
最重要的棋子是袁河,陈深在他身上了不少钱,结果找不到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