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740章 机场偶遇

第740章 机场偶遇(1/2)

目录

不几日,程忠实的邀请函就寄过来了,用的是陕西作协的名义,说了些场面话。邀请函上还有几个说明,大概意思是作协负责受邀作家的食宿和交通,作家可自行购票前往,那边报销。另外,每日作协还给作家补贴十块钱……云云。

这次活动的地址在延安,大家直接去就是,不用先到西安。

孙朝阳接到邀请函后很高兴,除了可以在见到陆遥之外,对和陕军的其他作家见面也非常期待。重生到现在已经五年,陕西作家群他只认识陆遥一个人。

陕西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从早期的柳青《创业史》开始,到陆遥、程忠实、贾平凹、高建群、京夫,产生了四个茅盾奖得主,真是群星璀璨。

来这个世界一趟,不见见他们太亏了。

于是,孙朝阳也不废话,跟大林说了一声,背起背包就上了飞机。他对大林说,社里反正也没什么事,业务上的事情你盯着就好。他这次去陕西,邀请函上说活动为期一周,但自己好不容易出去玩一趟,打算多勾留些时日,计划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再回来。

“你主持日常工作没问题吧?”

“没问题,放心好了。”

现在编辑部的日常都是大林负责,孙朝阳已经向上级推荐大林做副总编,补充干部队伍。上面原则上同意,但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先结婚——不结婚,大林就是个愣头青。按照中国传统的思维,成家之后人才稳重得起来,才能立业。

大林现在和南方小土豆已经扯了证,搬进新房,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礼定于国庆节举行。

交代好工作,孙朝阳出发。

延安机场小,停不了大飞机,他被国产支线客机巨大的噪音弄得脑壳里像打翻的蜂箱,嗡嗡嗡,响个不停。

从窗户看出去,下面的黄土高原昏黄一片,全是起伏的山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也是不巧,飞机很晚,到地头已经是夜里九点的样子,外面一团漆黑。

八七年,南泥湾机场还没有兴建,延安的机场在二十里铺。

前世的孙朝阳去过南泥湾机场,那地方地势不是太开阔,好像在一个山脊上,但风景很不错。二十里铺则没去过,现在因为天黑,也看不清楚周围是什么样子。

贺敬之老师的不朽名作《回延安》中写道:“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也不知道此二十里铺是不是彼二十里铺。

大半夜的,没有公交车。

但二十里铺机场比起南泥湾机场有一桩好处,就是离市区近。

南泥湾机场离市区十几公里,从二十里铺机场到宝塔山则只有七公里。孙朝阳身强力壮,腿儿着去,估计用不了一个小时,正好锻炼锻炼身体。

他吸了一口陕北高原带着沙子的风,有点呛人,忍不住腹诽:前世我来延安的时候,这里的山都是绿的,现在怎么干旱成这鬼样子?

活动了一下筋骨,正要走,忽然背后有人吼:“孙三石,你站住,衣服脱给我?”

孙朝阳回头看去,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满头秀发乱糟糟,看起来好像一只阿富汗猎犬。忍不住扑哧一笑:“于华,你搞什么?见面就让人脱衣服,我不是随便的人。”

没错,候机室里的那个青年正是浙江青年作家于华,以前中协搞活动的时候,孙朝阳和他见过几次面。

于华颤抖着身体跑过去,伸手就去扒拉孙朝阳的外套:“太几把冷了,真没想到延安冷成这鬼样子,大夏天的。”

他也是失策,从浙江飞过来的时候穿的是短袖衬衣,一下飞机就被冻成孙子。

孙朝阳:“别扒拉,别扒拉,我箱子里有厚衣服,另外给你一件。”

又解释说,别看现在是八月底,白天气温三十多度,可这里海拔高呀,都一千六百多米。到夜里只有几度,甚至还有可能是零度。

他前世来过延安,知道这里的厉害,早就做了准备。

于华啧啧称奇,说长见识了。

孙朝阳:“有点晚了,也没班车,咱们走着进城吧,走一会儿身上就暖和了。对了,你是来参加陕西作协的活动吗?”

于华摇头:“不是不是,是来讲课的,延安文联搞了个培训班,请我过来讲课,朝阳,你来这里是怎么回事?”

孙朝阳大概把自己来这里的缘故和于华说了说,又问他讲什么课,是什么内容?

于华以前名气不大,就是个普通青年作家。但今年突然爆发,一口气在《收获》上发表两部作品,简直就是收获社的当红炸子鸡,那特么的可是收获啊,国内文学的最高殿堂。另外,在《北京文学》上也有两部作品问世。

此时的他功成名就,已经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延安文联请于老师来给学员们讲讲先锋文学,他是个喜欢玩的人,就喜滋滋过来了,然后被冻得鼻涕长流。

孙朝阳又问于华住哪家酒店,在延安期间好去找他玩。

于华得意洋洋:“东圣酒店,很高级的。听人说,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延河和宝塔山。”

孙朝阳哈哈一笑:“我也住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