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35章 马政

第235章 马政(1/2)

目录

“马场?”杨廷选听到陈凡讲起这件事,惊讶得从椅子上站起。

陈凡道:“张邦奇请我来游说县尊时,我便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县尊也无需答应我什么,我来此,只是一方面通知县尊,太仆寺那边有这个想法,第二也是好奇,养马之事,不都是在北地,为什么车公有意在两淮养马呢?”

陈凡只是一个普通读书人,接触外面的信息很少,自然不了解这些事情。

但杨廷选就不一样了,虽然杨廷选是新选官,但他每月都能看到朝廷抄送的邸报,对于国家发生的事情,肯定比陈凡了解的多得多。

果然,杨廷选沉吟片刻后道:“北地养马固然是积年成例,但文瑞你恐怕不知道,如今北地马政已经濒临崩溃,朝廷自去年始,便命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倘议马政。”

“我记得当时有陕西籍官员上疏,说是要重启两淮马政。”

“等一等!”陈凡打断他道:“北马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什么马政会濒临崩溃呢?”

“多方面原因吧。一是北地养马之地多接近草原,虏寇每年南掠,马场几无幸免。”

“还有西域良马输入断绝,战马这些年逐渐萎小,这些年北地马场出产的战马甚至比倭人的战马还要矮小。”

“另外,马价银时常被挪作他用,就拿去年陛下亲子齐王就藩时,就曾让太仆寺提用38万两马价银给齐王采买云贵大木所费。”

“最重要的是,如今陕甘等地的草场退化严重,马户为了完成朝廷规定上缴的马匹,便要多多蓄养马匹,马匹一多,草料更加不敷所用,最后草场沙化-马匹瘦弱-多多蓄养完成任务-草场沙化进一步严重,导致恶性循环。”

陈凡懂了,现在北地的马政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再不改革,国家将要无马所用。

这时,杨廷选小声道:“听说倭人这两年在朝鲜频频生事,朝鲜派遣使者屡屡求告陛下,说倭人可能要兵侵其地,朝廷最近整肃马政,恐怕也是因为边军无马可用,万一到时候需要入朝……”

陈凡点了点头,有关于倭人窥视朝鲜一事,他也曾听海鲤说过,只不过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有一丝一缕跟自己关联上了。

“那为什么要在两淮养马呢?总得给个理由吧。”

说到这,杨廷选十分生气:“是啊,这帮北地的官员也是病急乱投医,为了将包袱甩给我们两淮,他们也是撒费苦心,从古籍中查到,说汉朝以降,至北朝、唐宋,两淮都有大规模养马的记录。”

陈凡听到这也被气笑了,这特么不是刻舟求剑嘛。

那时候是什么气候条件?现在又是什么气候条件?

南宋时两淮还能看见大象呢,现在有吗?

而且就算他一个不懂马政的人也知道,动物是需要合适的气候环境才能存活的。

北马若是南下,就是空气湿润这一关,这些马儿都吃不消。

南方也有马,且按照朝廷规矩,十二户就要养一匹,但南马跟北马不同,一是瘦小,二是不能冲刺,不是战马的好选择,一般只能用来当做驿马、驮运所用。

可这些并不是杨廷选最关心的:“一旦海陵养马,很快就会出现几个问题,一是占用耕地,咱们这一马平川,南有江水,西有运河,乃鱼米之乡,这么好的地方用来养马,简直是暴殄天物。”

“第二,马政害民呐!”杨廷选感叹道,“作为朝廷徭役的一种,按例各家都要养马,但养马不懂马又不行,故而这些人家必须要把养马的徭役转托给专门养马的马户,光是这转托,便要八两银子一年。草料豆料无算。”

“而且朝廷规定【死马即偿】,万一出现马瘟,后果不堪设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