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落地海陵(1/2)
徐述自从回到海陵便一方面着手收回家族中的产业,另一方面他也在准备后年的会试,所以很少出府。
今天徐拯放课前,他却来到了弘毅塾。
“大家认真看着《玄秘塔》横画起笔。”只见郑应昌以朗豪蘸墨悬腕示范道,“当如切金断玉,折锋放切入纸,行笔时须力贯指尖,中段提锋如春蚕吐丝,至收笔处驻锋回腕,方显清劲骨力。”
徐拯以及一帮丁班的学童围绕在郑应昌的讲案旁,看得十分认真,丝毫没有注意到徐拯和陈凡正站在塾堂外面。
演示了一遍之后,郑应昌拿起昨天布置的作业对徐拯道:“徐拯,你切上前,昨天让你写风,这就是你教的作业?”
“柳体最忌松垮,中宫当如将士束甲,紧敛如磐石。”
“你细观横折钩处,外拓之势需似挽千斤强弓,折角方圆相济,此乃融颜体丰腴于欧体峻整之妙法。昔人言颜筋柳骨,正是这般笔势开张而筋骨凛然之态。”
说到这,郑应昌又拿出《神策军碑》对照着给徐拯讲起了这个字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徐拯看完后连连点头,平日里放浪不羁的老郑在讲课时却不苟言笑,他严厉道:“不要光是点头,你来再写一遍,现在就写。”
徐拯闻言,嘟着嘴巴,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还是依言,当着郑应昌和所有小伙伴的面落笔写了起来。
陈凡和徐述二人看不见他的字到底写得如何,但这时郑应昌却展颜道:“嗯嗯,不错不错,有点柳法如刀的意思了。但起笔藏锋蓄势,中段裹锋疾行,末梢出锋须有裂帛之声。譬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柔中带刚,转折处尤见精神。”
“你今天再将【风】字回去后写二十遍,我不要你写多,但我要你每一笔每一划都要写精,明日我再来点评。”
看完这一幕,陈凡和徐述来到书房之内。
刚刚落座,徐述便感叹道:“郑夫子虽是生员功名,但于书体一道,已经远胜不少进士、官员了,拯兒在他的教导下,最近于书道一途精进甚多,徐述心中感激。”
说到这,徐述起身,朝陈凡拱手一礼。
陈凡笑着请对方坐下,静等下文。
果然,徐述斟酌一二后再次开口:“想必文瑞已经知道张邦奇担任县学教谕是所为何事了。”
陈凡点了点头:“小石公,张教谕让我去劝说杨县尊,但似乎杨县尊于此事内心十分抵触,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恐怕要让张教谕失望了。”
徐述点了点头:“初时,我岳丈写信来,我也十分不愿,一旦在两淮养马,耕地多被破坏,且这件事风险极大,万一养的不好,那就更是劳民伤财。”
“但我岳丈手下的几名太仆寺官员都说此法可行。最后内阁同意,陛下拍板。”
陈凡到这时才从徐述口中了解了事情的大概面貌:“既然陛下都已经拍板,那直接下旨即可,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想要办成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地方上的配合,如果地方上阳奉阴违,此事恐怕更难办成。”
陈凡懂了,既然已经选定了两淮,具体经办的车纯自然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家的女婿徐述所在的海陵。
徐述又道:“文瑞可以跟杨县尊说,这件事若是能办好,也是诺大的功劳一件!”
“我因上次找人弹劾钱家一事,恐县尊心里不甚爽利,故而没有直接出面去找他,这才想着请你帮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