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38章 无需点卯了

第238章 无需点卯了(1/2)

目录

张邦奇手里拿着陈凡的判词,不可置信地抬头看了看陈凡:“你这……是找人捉刀的吧?”

“之前故意拿出一份散判,装作自己什么都不懂,实则你早已深谙此道,对不对?”他的声音逐渐尖利,瞪着陈凡,一副要吃了对方的样子。

“呃,学老师,这就是学生刚写的。”

张邦奇盯着陈凡的眼睛看了半晌,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这,这这这,这不是妖孽吗?

难怪刘祭酒和洪升都颇为推崇此人,若这真是他刚刚写的,那……

他的目光重新转回纸上,当他看见“今人无心为国,有路怀私,乏冰鉴之明自蔽知人之哲;居山涛之任,空存密启之公”这句时方才相信陈凡。

因为写判词都是有格式的。

比如陈凡这句话中前两个字“今人”,在判词中就是一种代称,是指犯罪之人的意思。

但判词中不能写“今人”,而是要写“今某”。

从这一点就能发现,对方是真不知道判词写作。

张邦奇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

本以为接着教人家判词写作,可以让对方承他个人情,像陈凡这种少年成名,科举顺遂之人,官场和士林之人都是很愿意跟他结交的。

可现在自己手里的那点东西,人家听了去,转眼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自己研究了几十年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好。

这特么还怎么“结交”?

《举用有过官吏》这在判题上,叫做“判目”,也就是此科出题的题目。

后面的【吏】字是标示出这一题出自吏律。

“凡官吏曾断罪罢职役不叙者……”这本不用写在这里,但陈凡却将《大梁律》相关的条款在录在下方。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对方不仅骈俪体写得出彩,其人也深谙律令。

张邦奇盯着陈凡心中暗道:“这是个文采斐然,又不迂阔,且读书甚多、博文广记之辈啊,将来前程……”

再看陈凡的正文,对仗工整,处处用典。

比如第一句“南阳徐庶,识卧龙名隐之推;北海祢衡,见鹦鹉才高之赋。”

徐庶在去曹魏之前,向后主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祢衡曾赋诗云:鹦鹉能言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又比如【连敖坐捕,重登大将之坛;督尉无功,更拜护军之爵】之句。

连敖是战国楚国的官名,但这里代指寒心,后半段则代指汉武帝时期的公孙敖。

韩信曾任【连敖】这样的小官,且被夏侯婴在刑场上救下;公孙敖救出在建章营当差的大将军卫青,两者情节有些雷同,所以陈凡举了这两个例子来说明题目,并且官名对官名,对仗及语义都十分工整。

“冰鉴之明,这是说曹魏时司马德操知人善用,时人谓之【冰鉴】。”

“空存密启之公”指的是山涛凡事都会做笔记,而且记得非常详细,当时的人称这个笔记为【山公启事】。

“桃李悉公门之植”这句话说的是狄仁杰,天下贤才乐为用之,时谓之【桃李聚于公门】。

“画龙岂骇真形”,这个嘛就简单多了,无须赘言。(大家猜猜这说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