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插队在黄土高坡 > 分节阅读 10

分节阅读 10(1/2)

目录

昌正在暗暗得意,突然听到一个女知青低声地和另一个女知青说:“真实奇了怪了,怎么蹦出了仨领导,固步自封啊。”

李兵,李宝成,左小菊代表知青和大队商谈的结果是大队很赞成知情的意见,但是今冬太晚了,再有二十来天就到春节,所有的建议,等开了春再说。大队建议知青先回北京过春节,等三月回来后,在付诸实施。

知青们听大队让知青先回北京过春节,立刻心里乐开了花,干活的热情没了,吃饭的馋劲也没有了,一个个心里想着,回北京,回北京三个字。

知青从北京到这里虽然只有三个月,时间不长,但是这里纵酒和北京不一样,和生活了十几年的北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虽然有吃的,有住的,但仍然没感觉到家的感觉,听到让回北京一个个可高兴坏了,洗衣服,向老乡买葵花籽,买红枣,买花生。

因为北京平时没有花生瓜子卖,只有节日时按人口每人只卖二两解解馋。这里,随便买,买个三五斤的,没有问题,老乡听到知青要回北京,也一个个凑到知青屋里,掏出两块六毛钱,让知青从北京带两尺灯芯绒黑布,做鞋面用,还有的掏出两毛,让带几盒火柴,1个灯,或几块打火机用的火石,知青们都准备着,再过七八天,就出回北京了。

回北京路不远,走太原绕个弯,也就一千里路,火车票钱十元,大部分知青插队时都带了点钱,可是这两个月买吃的花了一部分,买车票钱也就不够了,知青们琢磨琢磨,有困难,找政府啊,于是找到了大队部,跟大队部商量路费的事。

大队研究了一下,决定借给知青每人十元,账以后再算,让知青回家。

知青们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了,有的甚至连包包都装好了,只等着回家那一天了。

回北京的路线有两条,一条走南线,到太原然后经石家庄回北京,一条走北线,到大同,经张家口回北京,票价都差不多,有没有第三条路线回北京呢,火车没有,可是李宝成,李兵,赵亮,王大力,李全旺他们五人却据顶走出第三条回北京的路,不是坐火车,不是坐汽车,是扬老八路的光荣精神,用两条腿走回北京。

用赵亮的话说:“红军能走两万五千里,我们难道不能走七八百里”为什么一千里的路变成七八百里了,因为选择的这条路线不绕弯,几乎是直线。就是从插队这里,不去忻县县城直接到定襄,再到五台县,再到石咀,再到百花山,然后到北京。向东,向东再向东。计划好了,下了决心,就开始准备了。

他们领了一百斤麦子,磨成面,用大锅分成三锅,放上红枣,炒成炒面,又用玉米面贴了二十多个饼子,每人用军用水壶装上满满一壶水,在其他知青羡慕的眼光下,背上行囊,先于其他知青们两三天,向北京方向出了。

二三十斤的东西背在身上,刚走了二十来里路,他们一个个编出了满头汗,怎么办。走,口号喊出去了,牛吹出去了,不走哪行。

二十多里路,他们到了定襄县城,定襄县城比忻县小一些,刚出,雄心还在,他们没在县城停留,穿过县城,继续东进。

李兵,李宝成一直走在大家的前面,他们在班里时,李兵是班长,李宝成是团支,干什么事,他们都走在大家前面。这次步行回北京,他们俩也走在大家前面,李宝成身体健壮,个头又高,背着二三十斤行李,走路不打颤,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李冰呢,身体就比较弱,个头比李宝成矮半头,身体也显得单薄,背着歌大行李包,走路真有点费劲,好像每迈一步,都在使着很大的气力,可是他并没有落后,一步步地仍然和李宝成一起,走在大家的前面。

上第十四章过年2

又走了大约二十来里路,看看太阳,已经看到中午,他们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吃个饼子,喝点水,准备休息会儿。taoshu8]这时,路上过来辆马车,车是空的,只有一个赶车人坐在车前,赵亮一看,立刻站起,去拦马车。

马车停下,赶车人见他们是知青,便问:“想坐车”

“想。”赵亮答。

“去哪”

“北京。”

“就坐这马车”赶车人笑了。“俺不去北京。”

“那你去哪啊”

“去蒋村。”赶车人向东南方向指。

“蒋村,有名吗”赵亮问。

“有名,大大的有名,”赶车人笑着说,“阎锡山的老家,咋没名”赶车人又笑着问:“捎你们一段”

“不用了。”李全旺答道。马车走了,赵亮问:“阎锡山的老家怎么是蒋村,不是阎村呢”

“谁知道。”王大力说。他们又上路了,王大力感到脚底磨得火辣辣的。尤其是小拇指和大拇指,更是火烧火燎,他想停下来,可是看见自己前面的李兵,李宝成,李全旺三人走的还蛮带劲,没有疲劳的样子。

步子迈得很大,一边走,一边聊,自己怎么这么没有,自己身体也不错啊,在北京上学时,几次步行拉练自己都没落队,也没感到过这么疲劳,这次是怎么了哦,可能是背的东西太沉了,可才二三十斤啊,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背这点东西按说不算沉,自己真是没用。他一边忍受着脚磨的生疼,一边顽强地迈着脚步。

走着走着,他看到赵亮在自己身后落下了大约十多米,赵亮身体棒啊,在班里跑步百米还跑前两名呢,黑黑壮壮的,他怎么到走在后面了。

王大力放慢脚步,等赵亮赶上来。赵亮走上来了,王大力现赵亮嘴里正在嚼着什么,他问:“你吃什么呢”

“枣。”

“枣不是路上准备的吗,怎么刚出你就吃了”

赵亮吐掉枣核,嘿嘿的脸上露出自嘲的笑:“我吃一个,我背上行李就轻一点,路远无轻重啊。”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一把枣,递给王大力说:“吃啊,你也补充点能量。”

王大力真想骂他几句,可又一想,值得么,自己的脚不也磨的生疼,于是说:“我不吃,这枣是大伙的,要吃大家一起吃,前面还不知遇到什么困难呢。”

下午四五点钟,他们看到路北不远处有一排干干净净的青砖房,在半坡坡上,掩映在树丛之中,在一片片干打垒房子中间,显得很整齐漂亮,这是哪呢他们问路边的老乡,老乡说这里是徐向前的故居。

李全旺说:“这官真多啊,前边是阎锡山的老家,没隔几十里又是徐向前故居,你们这地真出大官啊”

那位老乡骄傲地说:“忻县古时除了貂蝉,定襄古时出了吕布,咱们这五台出的官更多了,用斗装,数也数不完。”

“是么”李全旺心里琢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