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2/2)
见张家堡农学堂改名成新民农学院。自己也弄了一个牌子:新民警校。结果让张春给打回去了,改成了新民民警训练班。警校和军校不是一个镇能够开的,没看见农学院的兵科都是遮遮掩掩的。
辛亥年的新年,云龙镇还是多了一些事情。自从朝廷开了咨议局,下面也开始选议员,搞乡镇自治。
云龙镇前几年因为匪患损失惨重,加上张春的心思都在建设上,所以没有提及。云龙镇基本没什么动静。
但是对岸的拖船埠却弄得红红火火。其实就是几大家族在瓜分势力范围,张晋福也很支持。刘英捞到了一个议员的名分。
拖船埠的议员们成立了自治董事会,并捐款建设了办公的小院。这相当于镇政府了,只等朝廷批准成立国家议会。
不过摄政王就是不同意,已经有多次刺杀摄政王的行为以及议员们抗议的事件了,这是洋务派失去耐心的表现。革命党也看到了有机可乘,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云龙镇的百民巷推举了几个长老过来找张春,协商甄选议员的事情,知县陈中孚也发文让成立自治董事会。不过好像不是朝廷的命令,而是督湖广总督瑞澄的命令。可是瑞澄上书召开议会,成立责任内阁的折子并没有获准。
陈中孚是个维新派,所以他上任后,下属的乡镇都成立了自治董事会,选了议员。只有云龙因为地处偏远,刚刚打了一仗,他也就没有催促。
二月,顾明就召集保甲乡绅准备筹建自治董事会。百民巷显示了他的威力。大大小小的官宦人家有四十多人,由于张家和雁门口镇只有张春一个人,所以东西两条街和李王两家,加起来也没有百民巷多。
百民巷总算还知道现在实力最强大的是张春。推选张春为总董,本来张春作为一个有品级的官员,不应该在董事会任职。不过这些人说了,马上政府就要改成议会内阁,董事会会成为自治政府,政府的主管张春当最合适。
张春也就默认了。
张春提出了两个要求。董事会不要设在现在的衙门,就是以后政府,那也是军队的地方。张春可以把巡警队傍边的一个闲置的大院子捐出来,用作董事会的办公场地。里面的改造,董事会自己来班,可以参考拖船埠。
董事会章程自己草拟,董事会通过就可以了。作为总董只有一个要求,治安户籍由巡警队管理,董事会无权管军队。
于是各家都出了一点钱,改建董事会大院。
董事会章程主要说的是成立民政、度支、工商、邮传、法院、议会事宜,基本和渡口镇一样。
张春以朝廷还没有确定成立国会,没有确定议会章程为由,决定暂时搁置。不过可以先成立工商联合会。
置于邮政,那是洋人专管,县令说了也不算。云龙镇没有邮政代办点,拖船埠倒是有一个。
工商联合会成立,会长是一个叫做郑普的人,他的家族有多个人在总督衙门做事。联合会在改建好的董事会大院里办公,第一件事居然是把布匹价格提高两厘。原来郑普看中了吴家退出后的成衣市场。用这个利益和李家交换云龙市场的准入。
郑普很聪明,他联合了百民巷的几个家族,并且再次在董事会大院傍边租用了三个大院子。买了新式的缝纫机,聘用了两百多女工缝制成衣。这些女工有一半是百民巷的妇女,还有一半是从各个镇招募来的。厂名叫利民成衣厂。
张春自然乐见其成。
王家在云龙河边开了一家砖窑,离云龙镇有些距离,在自己家的地盘上。不过砖窑挖掉了大面积的植被,让云龙河的河水泥沙量剧增。烧制出来的砖主要运往了王家集。这明显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张春提出来新办七岁儿童以下的幼儿园,修通和扩宽百民巷的街道,却被联合会以没钱,纠纷多拒绝了。
张春也不在意,这不过是给新民小学的老师们一个交代而已。因为今年南张街和采石村来上学的十二个七岁学童,直接升到二年级去了。
第三十七章水患
小凤坡的学生就近去了雁门口小学。有了土地,有了安全保障,得到了学生干部的技术扶持,雁门口镇的老百姓的日子和过去是天壤之别。他们仅仅用了三个月就把雁门口小学修了起来,并且已经能够负担得起学生的粮食了。
雁门口小学的十二名老师是农学院速成班过去的学生,十五六岁,但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可是秀才。老师们的宿舍门口,每天都有老百姓送来的山货蔬菜什么的。
雁门口的道路系统正在完善,道路很宽,老百姓在几次和土匪的较量中,能够大获全胜,就是靠道路把民兵们迅速集中起来。他们有一百多只汉阳造,巡警队还有新式枪支,土匪们死伤惨重,已经很少来了。
所以老百姓修路的热情高涨,他们把路一直修到了南张街。平整得可以跑马。
不过毕竟雁门口刚开始建设,物产还不够丰富,所以没有什么商人愿意到雁门口,那里只有学校、粮仓、利济医院开设的诊所等公共设施。
雁门口镇现在有了五个村子,都是山民们聚集起来主动投靠的,管辖范围东边沿着山谷向仙女方向延伸了二十多里。西边的百坪坝人口也增加了一倍。百坪坝已经禁止开垦土地,提倡植树造林。
增加的人安排在了矿场。使断崖铜铁矿正在向一个小型工业城镇的方向发展,铜铁精矿粉产量增加了一倍。
因为实行了集体农庄的制度,村子里已经积累了一些资金,张霖越就有了筹办雁门口水泥厂的心思,不过只是筹办而已。雁门口镇正在建